搜索
 

牟定:左脚舞之乡劲吹文明风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8/5/17

牟定县素有“中国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豆腐乳之乡”、“云南匠人之乡”的美誉。今年来,牟定县紧紧抓住全省文明城市申报评选表彰年机遇,以饱满的热情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举全县之力,合全民之智,全力冲刺,力争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道德实践活动、村规民约建立、文明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传播……文明犹如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牟定大地,滋润着民众心田。

宣传教育“育”出新风正气

“现在社区歪风邪气少了,新风正气多了;信访案件少了,好人好事多了;封建迷信少了,崇尚科学多了;陈规漏习少了,文明风尚多了;无业游民少了,勤劳致富多了……”共和镇兴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光丽这样说。

近年来,牟定县认真开展思想道德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理论宣讲的重要内容来抓,突出思想引领、转变观念,创新宣讲手段,切实打牢脱贫攻坚思想基础。采取制度对比、内外对比、新旧对比,召开座谈会、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等宣讲形式,引导群众通过旧时代、旧制度、旧生活与新时代、新变化、新成就的鲜明对比,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强化惠农惠民政策宣讲,把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把提高农民群众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的实用技术说明白。使群众不忘旧苦,珍惜新甜,使群众真正懂得“惠在何处,利从何来”,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村(社区)干部和挂包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村民小组长深入群众,与群众拉家常,讲解身边这些年生产生活变化、县乡(镇)村组干部的真情和奉献,以及各户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树牢勤劳致富观念。

与此同时,牟定县把创建“平安牟定”、“法治牟定”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学法活动60余场次,开展学法进机关180余场次、学法进校园50余场次、学法进乡村600余场次、学法进社区20余场次、学法进企业60余场次。深化“文明集市”、“三类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农资经营示范店”等创建活动,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和“6·14”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

文明养成“养”出时代风尚

牟定县从广泛普及“行善立德”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入手,扎实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多年来,牟定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志愿服务的举措,打造每月志愿服务活动日、机关党员进社区“点对点”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建立了“机关在职党员100%”和“文明单位全体干部100%”纳入志愿者制度,加大力度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结合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全县各级共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420余场次,通过送慰问物资、送精神守护、送法律维权等形式关爱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组织,定期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家政和生活照料服务。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市民精神文明素养,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社会氛围。

目前,全县共有志愿者1.5万余人,打造了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不定期组织开展交通劝导、邻里守望、绿色环保、环境整治、关爱服务、技术培训、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消防、文化、医疗、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以行动诠释文明,用奉献助推和谐,在倡导和树立文明新风、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确定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全县各乡镇、村组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如今,各村都摆上了垃圾桶,配备了保洁员。村民家门口的道路干净了,村间环境更美了。

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村

走进共和镇余新村委会施大路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规民约宣传栏里,村民需要遵守的规则规范一目了然。

“现在,我们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房前屋后都打整得‘亮堂堂’的,村里面貌也越来越好了,这全靠《村规民约》起了作用。自从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村民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打扫家门前的卫生已成为村民每天必做的事情。”村民小组长代光林说。

近年来,牟定县不断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和村民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村在村规民约修订和完善中立足实际,把村民行为规范、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作为村规民约修订的基本要素,保证易记、易懂、易行。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大众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中,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在村规民约制定中,注重在村风民风、孝道文化、环境卫生、道路养护、红白事管理等方面做详实的规定;在执行村规民约过程中,注重把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结合起来,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取消评选资格,并在村间宣传栏给予通报评批。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监督岗等,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带头执行、带头宣传村规民约。一项项事关勤劳致富、保护山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爱护环境卫生、抵制奢侈浪费等内容的村规民约,不仅涵养了文明乡风,也对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各村逐步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建评选“选”出和美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健康与活力,是社会和谐幸福的缩影。只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文明之风,才能以点带面,带动社会文明。

牟定县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坚持以家庭文明建设为统领,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以寻找“最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先进平安家庭”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积极挖掘典型、召开表彰大会等形式,扎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以文明家风促进移风易俗和社会文明进步。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牟定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挖掘选树一批立志典型,常态化举办脱贫致富报告会、讨论会,通过“奖勤曝懒”、“今夕对比”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真正树立起“想致富、敢致富、会致富”的信心。深入开展“脱贫光荣户”、“脱贫示范户”评选表彰,在全县营造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7年,全县对评选出来的10户“最美家庭”进行了命名表扬。同时,还表扬了10户“巾帼建功标兵”和100户“先进平安家庭”。

近年来,牟定县受到命名表扬的“最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先进平安家庭”中,有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的家庭,也有恪尽职守、积极创新、拼搏创业的家庭,还有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和睦邻里的家庭。虽然各家庭的成员年龄大小不等、家庭结构各异、所从事的工作行业不同,但他们用勤俭自强、孝老爱亲的行为传播良好家风,用真心互爱、科学教子建设美好家庭,用实际行动遵从社会规范、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家庭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文化引领“领”出幸福生活

牟定县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子、种文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礼仪“五进家园”等活动,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相声、情景剧、花灯戏等剧目,把文化送到农村广场、送进学校、送上讲堂,引导群众在说唱间讲变化、谈发展、感党恩。让农民群众既当演员、又当观众,及时把文化的种子播到群众身边。依托农民文化家园,为农村文艺宣传队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结合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编撰了《牟定县“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讲资料》汇编,组织县委宣讲员认真撰写“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宣讲提纲,依托县委120名“小蜜蜂”宣讲团成员、200余名的乡镇宣讲队(组)、120余支县、乡老年协会及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在全县深入开展宣讲活动,受教育群众6万人次,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编撰、书写、印制一千余副对联,免费赠送给贫困户;组织民间文艺演出队编排和演出了《精准扶贫进彝寨》、《惠民政策进万家》、《贯彻十九大》、《精准扶贫看彝乡》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编撰了20对顺口溜,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编写的《大恩人是政府》、《仪仗队》、《特困户进新家》等19首童谣在民间广泛传唱。

结合各村风俗习惯、村情民情、地理位置等,科学合理建设文化墙,营造农村文化氛围。在内容上注重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涵盖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采取图画、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微信、QQ、微博、手机短信等媒介,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展示宣传。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文化墙2万多平方米,新建宣传栏2094块,制作悬挂各类宣传标语(牌)14600余幅(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