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共创平安永仁 共享永仁平安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8/6/8

永仁县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构建平安永仁、法治永仁为己任,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着力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建机制、抓实事、重创新、出重拳、保平安,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7年,永仁县在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位列第1名,并被推荐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扫黑除恶 共创平安

永仁县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行业监管、滚动排查等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有效解决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等重难点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发动群众,深挖细查。坚持把发动群众作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根本之策,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形式,建立涉黑涉恶线索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办案。政府分管领导在县广播电视台作动员讲话,并利用各种媒体曝光涉赌、扰乱治安秩序等典型案件23件(次),组织现场指认12场(次)。组织宣讲队入户走访宣讲,发放资料1万余份,发布宣传短信1.2万条,形成了强大的宣传舆论攻势,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5人,主动自首7人。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聚焦扶贫、教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立重点人群动态管控机制和重点环节防范监督体系,落实依法严惩黑恶势力工作措施。加大社会面管控,做到道路交通、防邪反邪等常态治理到位,车站、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防范到位,危爆物品和物流寄递安全监管到位,市场周边驻点、重要地段巡逻全覆盖,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打架斗殴、“飙风”炸街党、盗伐林木等违法犯罪问题,全县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维护稳定 共建平安

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万无一失,高标准做好“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中国永仁直苴赛装节”等各类重大活动、敏感节点和重点节假日的安保维稳工作,实现零事故、零案件。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确保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坚持打防并举,强化打击整治。严打各类犯罪,更好地破大案、办好案、挖积案、追逃犯。2017年,共受理治安案件1278件,立刑事案件351件,打处各类刑事犯罪人员127人,抓获在逃人员55人,收缴假币15635元,挽回经济损失450余万元。加大反邪教宣传力度,做大做实“红袖套”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努力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宣传教育。把“民需——警应”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大力推行错时、延时、预约等勤务模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融合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展示政法队伍建设成效,让群众看到政法干警的艰辛付出,了解政法工作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条对照分解到部门整改落实;对警民恳谈、行风评议、窗口服务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出便民利民举措;对群众投诉上访中暴露出的执法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倒查追责,举一反三,堵塞群众工作中的漏洞,及时向群众反馈整改情况,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深化“大巡防”活动,提高街面见警率。加大街面的巡逻防范,对重点部位及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定时、定人、定车、定责的网格化布警,加大巡逻密度,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震慑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县110指挥中心坚持24小时值守,适时对人员聚集场所、校园及周边地区进行网上巡逻,及时发现和捕捉不安定因素,通过监巡对接,快速、高效控制重点地区的治安局势,确保街面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公正司法 共治平安

审判机关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紧抓涉及民生案件的审理工作,积极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助力辖区治安管理,为人民群众把好安全关。

落地执行,提升服务水平。在执行案件工作中,着力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加强信用联合惩戒,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9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或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得到申请人的赞赏。加强执行法规及反面典型案例宣传,有效发挥法律震慑作用,逐渐消除群众对“执行不能”和“执行难”的认识误区。开展“百名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进行民情恳谈,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想法,积极向群众宣传政法机关的工作成果,让群众感受政法机关的实干成果。

健全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秉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宗旨,组建了“2+1+2”的速裁团队,明确速裁庭办案流程,利用“网格化”新方式保障案件及时送达,采取双重审判模式,优化审判流程,极大提高了审判效率。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滥伐、盗伐林木问题,建立联动机制,强化打击力度。2017年以来,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400余件,通过依法严厉打击涉林犯罪和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有效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护绿水青山的意识。

发挥职能 共筑平安

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增强执法公信力。深化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对重特大、疑难复杂案件适时提前介入侦查15件(次);强化刑事审判活动监督,依法提出量刑建议,加大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监督与制约,提出量刑建议86件126人,采纳率为98.41%;强化对行政机关履职情况的监督,对行政机关履职不到位的,提起公益诉讼案件4件,诉前程序整改到位13件,支持农民工起诉3件。

推进信息公开,提升群众满意度。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公开各类信息200余条,公开案件信息105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5次,参与群众4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全县87名法治副校长开展讲座114次;开展“警营开放日”、“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检察员、涉案单位人员、群众旁听庭审活动11次;司法救助3件9000元,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积极推进刑事和解工作,对轻微刑事案件中,嫌疑人及被害人有调解意愿、社会危害不大的案件,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7件15人。

“三个”信访 共保平安

立足“阳光信访”,提升信访公信力取得新成效。运用视频、网上信访系统,全面推行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2017年以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受理信访事项870件,按时办结率97.17%;运用视频信访系统接访群众87件次,化解率95.4%;受理并按期办理微信信访件13件、手机信访投诉请求12件。“阳光信访”格局基本形成,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信访公信力逐步提升。

立足“责任信访”,提升信访工作新动能取得新成效。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领导包案,集中力量推动问题解决。2017年以来,对因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政领导开展了工作约谈和通报,进一步压实信访事项有权处理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了信访维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立足“法治信访”,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越级上访专项治理活动,对不理性表达诉求和扰乱机关办公秩序的信访违法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严格执行“诉访分离”,厘清信访工作职责边界。做好基层群众的普法工作,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2场(次),现场接待来访群众18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37件,办结率100%。

依法治县 共享平安

抓精准普法,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的良好法治环境。针对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少数民族群众等不同群体征集法律需求,拟定分类普法重点菜单46个,采取精准普法“点菜”模式,实现法治宣传转变升级;开展了调解普法宣传200余场(次),2100余人受教育;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视频,整理制作成机关、农村版等以案释法普法光碟600余份,免费发放到各级各部门,做到因材施教。组织领导干部旁听行政诉讼类、渎职犯罪类等民商事类庭审3场(次)400余人,通过旁听身边的真实案件,达到了“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

抓责任清单,普法任务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在全省首家制定并公布普法目录,结合实际,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行延深和拓展,制定责任清单、每月普法责任单位和宣传时间一览表,将经过梳理的301部法律法规及规章列成普法责任清单对应分解到46个执法单位和责任主体,构建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联动、大普法”工作格局。

抓人民调解,构筑源头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成立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全县77个人民调解组织、1023名(专)兼职调解员,充分发挥源头控制、常态排查、就地化解矛盾作用,把排查化解工作向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社会矛盾多发领域延伸,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目前,依托“大调解”中心开展重点时段排查和预防纠纷41件(次),受理人民调解案件257件,调处成功245件,成功率95%,协议涉及金额109.13万元。

(李 伟 邵永忠 李学聪 彭 莉 李雄映 汪加敏 李紫德 杨洪福 王艳萍 邹佳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