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合力共创卫生城——永仁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9/8/19

永仁古称苴却,素有“中国阳光城,云南北大门,绿色生态县,彝族赛装源”的美誉。自古为“滇蜀往来之大道”,这里年均日照达2836小时,居全省第一。中国仁山——诸葛方山,蜿蜒的金沙江,高峡出平湖的观音岩水库,无尽险峰江底河,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勾勒出永仁水墨山水的灵动情韵。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乡村T台——赛装节;以苴却命名集中国四大名砚于一身的砚中瑰宝——苴却砚;传承千年的彝族刺绣,无不散发着五彩缤纷,令人着迷的神韵。

这里生活着汉、彝、傣、回、傈僳等23个民族,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14万人,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4%,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4%。近年来,永仁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全力建设中国阳光城、成昆经济带云南北大门、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一城一门一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88亿元,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支出14.8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8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踏着发展的时代节拍,永仁县提出了“六城同创”的创建目标。永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自2004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连续6届15年保持了“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但永仁从未停止创卫步伐,久久为功、一如既往的巩固提升创卫工作成果,让永仁县城更加美丽。2017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决定用三年时间,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9年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考核验收的目标。

永仁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向全县人民发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号召,扎实稳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把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作为美丽县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成果。

永仁县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中,坚持依法创卫、科学创卫、人人创卫、和谐创卫的工作理念,始终牢记和把握两个重点:一个是创卫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另一个是创卫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创卫工作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从15年前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到3年前吹响创建国卫号角,始终一届接着一届干,每年都有新成效,有效促进了美丽县城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全民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高位推动 筑牢创卫工作基础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永仁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和责任分解等相关文件,形成了县委统筹、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助力、纪委问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推出河长、路长、街长“三长制”,“河长”治水治污管径流、“路长”建管护运强基础、“街长”管人管事建宜居,并建立巡查、处置、督办、通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区域共建共享、网格化包保责任体系。县处级领导实行包抓街道、包抓网格,县级部门单位包保街道卫生死角的清扫、管理,逐项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县人民政府与县级80多个部门和永定镇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创卫工作纳入2019年全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考核体系,强力推进创卫工作。

广泛宣传 营造全民创卫氛围

突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重点人群,以媒体+活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的方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营造了创建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以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为基础,以学校、医院、机关为载体,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编印了《永仁县居民健康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在重点行业窗口单位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公共场所设立了禁烟标识,同时通过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公共卫生日等重大卫生活动,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卫生宣传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提高广大市民健康卫生意识,主动投入到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中。

补齐短板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五院共建”工程,投资1.56亿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县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项目、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补短板项目,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居民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等健康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继续强化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建证、建卡率达100%,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9.9%。全县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州平均水平以下,全县共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 ,省级卫生村(组)21个、州级卫生乡镇2个、州级卫生村1个。其中,永定镇12个村委会(社区)100%创建为省级卫生村。

加强治理 扎实开展病媒生物防治

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灭蟑和灭蚊蝇活动,投入资金52万余元,以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消杀公司对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农贸市场、下水道、居民区、水体河道等病媒生物滋生场所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和开展药物消杀。在县城建成区安装设置灭鼠毒饵站2000余个,捕蝇笼100个,城区餐饮服务门店严格落实“三防”措施。通过综合防治,建成区“四害”密度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并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了病媒生物防治先进城区省级专家技术评估验收。

加大投入 提升市政设施水平

紧扣国卫创建标准,围绕“仁山仁城”美丽县城建设目标,近年来,永仁县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6.82亿元,实施市容改造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工程,拆除和改造城区旱厕50余个,更新街道分类果皮箱300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为33.5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51%,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仅扮靓了城市,而且方便了居民生活。

整治痼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对县城区农贸市场及城区交通秩序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痼疾进行综合整治,拆除私搭乱建货棚、摊位40余个,劝阻、清理占道经营户400余户,各类经营划行归市,饮食摊点、集贸市场、客运站等重点地段脏、乱、差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日趋规范,“小广告”等管理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农贸市场秩序和卫生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城镇养犬行为不断规范,城区主要街道数字化监控效果明显。同时,以“六城同创”为抓手,紧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盲点和薄弱环节,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逢五整治”“重大节日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市容市貌大幅提升。

突出重点 筑牢城市健康卫生底线

实施《永仁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严把环评关,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地。近十年来,永仁县未发生生态破坏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突出抓好“五小”行业经常性卫生监管,开展餐饮行业“明厨亮灶”行动和量化分级管理,完善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内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措施,“五病”调离率达到100%,全县近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持续开展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在自来水公司进行出厂水自检的同时,按规定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进行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定期检查、早期处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近三年来全县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

一条创卫路 无限爱民情

创卫工作让全县人民收获了清水绿地、收获了路通街畅、收获了清新洁净、更收获了“家住阳光城、陶醉在心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县城——健康生活目的地新构想正在变为现实。如今的永仁,倾城盈绿、繁华似锦、设施完善、管理精到,文明有序、笑声飞扬,烘托出一幅“崇卫尚美托新城”的壮丽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