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元谋县“4+2”矛盾化解机制成社会和谐稳定器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9/8/8

近年来,元谋县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新要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化解热点难点矛盾纠纷和社会管理创新为出发点、着眼点,真诚倾听群众心声,切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4+2”化解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和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随着元谋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冲突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碰头叠加。尤其是在实施推进1.2万人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移民、近6000人易地扶贫搬迁、永广铁路改建、县城1745户棚户区改造、龙川江蜻蛉河改造、工业园区种业园区建设、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及凤凰新城、滨江大道、凤凰湖公园、凤仪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及重点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对现有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元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4+2”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政法委书记亲自抓,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职能职责,制定出台了《元谋县新时期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疏导化解工作实施意见》,构建了经村民小组、村委会(社区)、乡(镇)、县大调解中心或县级职能部门4级受理加2次调解的“4+2”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总体目标,实现“各级调解组织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不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发生的非访、闹访、缠访、群体性上访事件,不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今年1至5月,全县发生各类矛盾纠纷1716件,调解成功1712件,调解成功率99.76%,涉及矛盾纠纷当事人3572人,调解协议书涉及金额1269.32万元。

强化全民普法 营造守法氛围

投资395万元在新城区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旁的文化馆一楼全力打造元谋县法治文化中心、元谋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元谋县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库区移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以《热坝说法》系列电视专题片和打击违法犯罪案例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来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六进”活动,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共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移民群众到法治中心接受法治教育220批、73378人(次)。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深入三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及周边村(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共组织宣传服务小组60人(次),出动法治宣传车13台(次),播放《热坝说法》宣传教育系列专题片135小时,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解答法律问题及咨询服务460多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2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 件。投入资金20余万元,制作平安元谋农家历2万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台历5000个,平安家庭门牌6万余块,在全县10个乡镇、78个村委会(社区)、639个村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宣传攻势。

强化平台建设 实现“四级”联动

在村民小组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乡镇设立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调解工作中心、县信访局和村委会(社区)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县人民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全县所发生的信访矛盾纠纷在经过“4+2”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调解后仍无法解决的,由县信访局受理交办督办。对短期内难以调处化解的重点信访事项和重大信访问题,列为重点稳控对象纳入县级领导包案,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攻坚化解工作,构建多元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目前,全县10个乡镇累计投入资金42.01万元建成调解室66个,完成调解工作站建设255个。

强化矛盾排查 完善机制建设

为确保排查工作全覆盖,村民小组、村委会(社区)每周一排查,每半月一研判,乡镇和县级部门每半月一排查,每月一研判。通过定期排查梳理,建立合理诉求、教育疏导、帮扶救助和依法处理等“问题清单”,形成发现一个、登记一个,解决一个、排除一个的“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建立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的前期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有效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各乡(镇)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先由村民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进行调处化解2次以上,先在这个层面至少消化80%以上的纠纷,剩下调解不了的上报村委会(社区)调处;村委会(社区)再调处2次以上、消化掉85%以上的矛盾纠纷后仍调处不了的上报乡镇;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再调处2次以上、消化掉90%以上的矛盾纠纷后仍调处不了的再上报县相关职能部门;县级职能部门直接牵头协调化解2次以上、再消化掉90%以上的矛盾纠纷后余下的再上报县司法局大调解中心进行调处。确实无法调处的,引导依法走诉讼途径解决,实现到法院这个“最后一道防线”调处的矛盾纠纷只能占全县总体矛盾纠纷的5%以内。

强化队伍建设 增强调解能力

做好调解员推选聘任工作。乡镇按规定数额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时,落实“每1万人聘用1名,最低不少于3名”专业调解员的规定;行业落实“选聘3名以上专业人民调解员”的规定。逐步建立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根据化解矛盾纠纷需要,选聘调解经验丰富、具有相关行业、专业领域以及法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专家学者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库,为辖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规范调解员初任培训、年度培训制度,建立人民调解员业务等级评定、管理及薪酬考核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不断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管理考核,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不胜任、不称职的调解员及时指导聘任单位调整或解聘。目前,全县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795个、3602人。其中,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 39个、181人,乡镇人民调解组织10个、179 人,村委会(社区)人民调解组织78 个、1238人,村民小组人民调解组织668 个、2004 人。

强化扫黑除恶 树立法律权威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按照“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的总体要求,以规范蔬菜交易、砂石资源开采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强化综合治理,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丰硕战果。目前,全县共打掉8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9人,刑事拘留133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7件,扣押现金186万元,冻结资金1314万元,扣押汽车12辆、高利贷借条71张、3031万元;办理“保护伞”案件12件、12人。2018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六名、全州第二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考核位列全州第一名。

强化规范运行 注重业务建设

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乡镇调解中心做到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及责任、调解工作室、工作经费、工作补助“六落实”和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县级部门调解室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室、调解室、会议室、接访室、有档案室、有基本的办公设施“七有”;村委会调解工作室、村民小组调解工作站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室、调解室、有档案室、有基本的办公设施“五有”。各级调解组织悬挂人民调解标识,调解员佩戴人民调解徽章;不断加强软件建设。各级调解中心、调解室、调解工作站做到有调解工作制度、有矛盾纠纷排查、有受理和化解等工作台账、有调解案卷卷宗档案、有调解工作信息录入,保障每一件调解案件都有据可查,方便追溯。目前,全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了10个乡镇建设调解平台补助资金118万元,县司法部门投入资金12.7万元统一制作调解卷宗20000份、调解工作台账5000本、档案盒766个、调解徽章3000枚分发乡镇。

强化督察考核 确保责任落实

将“4+2” 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列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考核目标及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一月一考核,采取自查与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材料考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每月张榜公示、定期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落后的乡镇、部门进行主体责任提醒谈话,第三个月仍然没有进位的进行约谈问责。发生或出现信访矛盾纠纷“4+2”化解工作组织领导不力,排查调解工作不落实,导致辖区内矛盾纠纷堆积甚至造成严重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因工作庸懒散拖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而造成恶劣影响或引发重特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等情形的,取消相关部门评先评优资格,取消当月政法津贴并根据情况进行主体责任提醒谈话或约谈问责处理。

强化服务意识 工作成效明显

和谐元谋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98件、调解成功3094件、调解成功率为99.7%,调解协议涉及当事人6443人、涉及金额2595.68万元,防止“民转刑”案件5件、11人。全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 183 件、 183 人(次)。律师参与县级领导信访接待 12 期,累计接待信访群众325批(次)、702人,担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36家。完成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过程中各类合同审核审定17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21人(次),办理水电移民法律援助案件24件。办理各类公证业务131件,完成全县水电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民房建设宅基地分配现场监督公证30场(次)。2016年以来,全县连续3年没有发生“三堵四闹”事件和进京越级上访、大规模集体上访及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有力保障了国家各项重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今年1至5月,全县来信来访181批、417人(次),批次同比下降18.83%,人次下降10.7%。法院民商事收案的调解撤诉结案率74.86%,上诉案件减少1.1%,发改率下降1.6%,服判息诉率增长1.4%。元谋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依法治州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平安县”;国家重点项目推进顺利。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涉及元谋县4个乡镇的1.2万人,搬迁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突出。通过移民群众及移民安置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开展,目前,3个移民安置点民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外部供水、环保、交通专项工程扎实推进,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了移民迁入新居目标,民心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效明显。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6.87亿元,增长11.8%,增速位列全州第二、全省第十一,14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州前三,其中7项排名全州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6年保持全州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率在全省县级排名分别位列第4名和第6名,全州排名第2。“4+2”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为元谋社会和谐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王 颖 缪显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