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在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牟定县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众拔掉“穷根”,朝着“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目标迈进。
改善条件,让农村孩子上好学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橡胶防滑的球场、干净整洁的食堂……过去,这些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如今在牟定偏远的学校变成了现实。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向笔者感叹:随着教育行业精准扶贫的稳步实施和扎实推进,不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这一切都源于牟定县委、县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结果。
今年,牟定县共实施“全面改薄”建设项目、恢复重建项目、“一村一幼”建设项目,对牟定县实验小学、职业教育中心、茅阳初级中学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累计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3个,投入资金达4.7亿元。“一村一幼”、“班改幼”建设项目招标采购了55.5万元玩教具和41.6万元LED大屏一体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设备设施采购76万元。通过全面加快农村学校硬件建设配套升级,全县43所中小学及下辖教学点全面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基本实现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城镇同等。思源中学等城区学校的建设和扩容,也逐步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逐年提高,综合差异系数不断缩小。农村幼儿园比上一年增加9所,达到67所,基本达到了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的要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比上年上升了1.88%。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农村及贫困地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精准资助,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
“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精’,更重要的是要‘准’。既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简单扶贫方式,也要防止资助标准的‘一刀切’,以免分散扶贫资金,使真正的好处难以精准落实到贫困农户手中。”牟定县教育局长王宏杰如是说。
牟定县把“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既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也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目标,进村入户进行调查、数据采集,把辖区内人口的文化状况,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学情况核实清楚,做到了精准识别,为精准“滴灌”奠定了基础。同时,编印了《牟定县教育精准扶贫口供书》和就学资助政策宣传折页,将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及时宣传到全县各乡镇、村组及广大群众。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学“应助尽助”,牟定县制定出台了《牟定县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将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纳入低保享受范围。并在上级资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读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每生每年分别给予1500元至4000元不等的特别资助。今年,牟定县通过实施“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困难学生特别资助、发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累计为全县建档立卡人口学生落实各类惠民资金425.43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经济困难,“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在全县得到全面落实。
提高待遇,让贫困地区留住好老师
“当一名英语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扎根乡村学校当老师,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规划过自己的人生。如今我不仅这样去做了,而且还做得不错。” 青龙中学侯启芬老师告诉笔者:“最让我安心留下来的原因,是感受到希望。”
侯老师感受到的希望,是家乡尊师重教的风气空前浓厚。随着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加快推进,牟定县教育扶贫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提升,确立“有标准化校舍读书,有专业化教师教书,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读得起书,让学生阳光快乐更好读书”的思路,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牟定县认真落实乡镇教师岗位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差别化岗位生活补助,按照“向教学点倾斜、向贫困艰苦地区倾斜”的原则,使乡村教师比城区教师待遇每月高出至少1000元。同时,放开乡村教师高级职称评聘的岗位限制,优先选派乡村教师外出培训,又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用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出台《牟定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聘任管理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先后组织246名教师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建盖了148套教师周转房,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作用,组织送教下乡、送培到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共用,整体提升了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据牟定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是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各种待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教师下得去、提得高、教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关爱少儿,让特殊群体孩子享受教育公平
代光禄两兄弟都在双龙小学就读。每天上学放学,兄弟俩都要自己走路回家。“习惯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自己走回家。”作为留守儿童,兄弟俩非常独立、坚强,上学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我们,同学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们。”代光禄说,学校的活动很多,氛围很温馨,像一个大家庭。
“爱就是最重要的公平。”牟定县在特殊群体教育上动真情,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少儿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不断增加的实际,牟定县教育局引导并支持学校大力创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创建温馨“家园”,建立“电话亲情屋”,安装了电话,购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定期对留守儿童开放,方便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交流感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以健康的兴趣爱好润泽留守儿童的心灵,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特长,强大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邀请相关人员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感恩励志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等专题讲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爱心捐赠,定期进行联系帮扶,给予留守儿童家庭般的温暖,弥补了亲情缺失,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牟定县还把保障残疾人就学权利,提高残疾学生教育质量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根除贫困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随班就读、特殊教育、送教上门三种安置形式,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级以上关爱中心13个,校级关爱中心数十个,让校校都有“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留守儿童个个受到关爱。
培训技能,让贫困人口能致富
初中毕业的牟定县蟠猫乡双龙村委会马家村民小组的周龙,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不好,最后到牟定职业中学学习畜牧兽医技能。如今,他成为村里有名的兽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在牟定县,有不少的初高中毕业生像周龙一样学到了技术,摆脱了贫困。
“教育精准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让贫困人口接受适用专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带动家庭脱贫,是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关键措施。”县教育局长王宏杰说。
牟定县认真落实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任务,对11名初高中阶段毕业后未升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力争让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学习一技之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人口专业技能培训需求进行调研,按照缺啥补啥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组织县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和农业、畜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送培到村,共举办种植养殖、建筑施工、烹饪厨艺、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彝族刺绣等十多种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人口1753户1819人,帮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重新点亮了贫困家庭致富的希望,为他们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