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楚雄市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从2017年的15人剧增至87人,一本上线人数稳步攀升达448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征程当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楚雄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 确立了“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突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两大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三大发展任务,完善综合改革、控辍保学制、德育工作、党建工作四项机制,推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五教同心整体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党建工作六大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方案”的“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制定实施楚雄市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眼破解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 全面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楚雄市委、市政府把中小学党的建设摆在首位,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中小学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领导。以市委集体抓党建制度为基础,完善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学校”制度,市委书记、市长等市几班子成员深入联系学校指导中小学党的建设。理顺中小学党建管理体制,在全州率先成立了中共楚雄市教育工委和工委办公室,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抓牢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行在年级组、学科组或教研组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学校党组织设置得到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学校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纳入教育督导内容,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障党组织阵地建设经费,开展“三看、六有、四亮、四上墙”等系列活动。表扬中小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561人,表扬奖励形成制度。实施“十百千工程”,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该市“十百千工程”经验被省委组织部拍摄为党建专题片《“十百千”提质又增效,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云南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教育宣传工作连续6年获全省“一等奖”。“五强五好”党组织不断涌现,中小学党支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抓师德师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师德建设,把发党章、戴党徽、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培训的规定动作,增强“四个意识”,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课程、党员示范项目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争做“四有”好教师、“四有”好干部。培养省级名校长3名、云岭教学名师2名,州级名校长5名,市级名校长10名;2名教师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励,“四有”好教师、“四有”好干部不断涌现,培育了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建立了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廉洁校园。着力打造红色校园,传承红色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生德育工作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新目标 全面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楚雄市围绕建设“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准确把握新矛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确立了未来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奋力实现的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发展目标。近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通过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改革,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基本形成,基本消除“大班额”;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中期到2035年,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学前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形成能够满足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远期到2049年,各类教育高位协调发展,在全省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具备较强的影响力,教育现代化目标全面实现。按照确立的奋斗目标,楚雄市制定实施《楚雄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3年行动计划方案》。通过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计划、现代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城乡师资统筹配置及培养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学校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消除大班额行动计划,落实综合改革机制、控辍保学机制、德育工作机制、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前列。
展现新作为 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新业绩。围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重习惯养成、强保教质量;小学初中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双基培养、促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强学校管理、提高考质量;职业高中品牌发展、强骨干专业、优就业质量”的总体要求,推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五教同心同向”协同发展。制定了《楚雄市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方案》,实施“一村一幼”工程,改扩建北路幼儿园,拆迁西城幼儿园、新苗幼儿园进行过渡安置,除西舍路、紫溪两个乡镇外实现“一乡一公办”,“班改幼”工作全面完成,“一村一幼”全覆盖稳步推进,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7.2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8.02%。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划片”入学制度,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和支教服务,加强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坝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大班额”问题,切实保障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权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82%。加快三所高中建设,东兴中学、紫溪中学规模有效控制,龙江中学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91%。强化高考研究指导与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东兴中学晋升为省一级二等高(完)中,连续两年获全省高完中教育质量三等奖,成功举办20周年校庆。制定了《楚雄市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方案》,全面加强职业教育。职业中学男女生宿舍楼投入使用,实施新建3000平方米畜牧兽医专业综合实训楼和校园提升改造项目,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推进产教融合、与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办学,职业中学与云南两所学院合作办学,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推荐率为100%,就业率达97%以上,有效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建设了一批示范性、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积极构建科学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创新再上新台阶。编制了《楚雄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实施《楚雄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新建盛世幼儿园由鹿城幼儿园领办,东城幼儿园迁入烟厂重组烟厂幼儿园,挂牌成立北浦中学鹿城分校,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名校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东兴中学晋升省一级二等高完中,填补了楚雄州州一级二等高完中的历史空白,鹿城幼儿园创建一级一等省级示范幼儿园,实现省级示范幼儿园“零”的突破。创建州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打造“我身边的好学校”省级2所、州级8所。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成果“参与式活动课堂”被评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一等奖,获楚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近两年来,共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学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155个,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地面积32.2万平方米。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盛世幼儿园等8所,鹿城小学云荫寺校区综合楼、北城小学南路校区综合楼和运动场、职业中学男女生宿舍楼、20个村完小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43块塑胶运动场等104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茶花谷小学开工建设,东兴中学体育馆、鹿城中学高中部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完善农村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实现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塑胶标准运动场全覆盖并向村完小辐射;投入资金5511.9万元,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通过教育部验收,实现了“班班通”、师机比达1:1、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学仪器、实验室、食堂成套设备配备率大幅提升。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承办了省州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现场推进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制定下发了《楚雄市教育系统师生礼仪规范》、《加强中小学阅读》、《加强中小学书写》等文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教育和“八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生德育工作全面加强。开齐开足课程,规范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入开展学生特长培养活动、“阳光大课间”和校园足球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劳动实践、艺术体育教育,成功举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文艺晚会和第三届少先队鼓号队展演等文艺活动;北城小学、北浦小学、金鹿中学、北浦中学、苍岭中学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改革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竞赛方式,竞技体育全面开展,参加全州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冠军最多、奖牌最多、团体总分最高“三个第一”。 重视校外教育工作,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等活动场馆建设,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送教下乡取得较好成效。勤工俭学经验在全省勤工俭学现场会上作交流,被表扬为“云南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成功承办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会、鹿城小学承办全省文明学校创建现场会观摩点。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新提升。教师补充有序推进,从高校引进高中教师24名,78名特岗教师转正定级,91名教师历史遗留人事关系全面理顺,公开选调城区教师31名。选拔校长20名、副校长16名、交流25名;选派102名教师城乡支教、顶岗,选派优秀教师2名到缅甸支教。承担了7项“国培”工作,在全州率先完成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大力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中学英语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获省级优秀名师工作室称号。选拔培育省、州、市级名师骨干教师256人,培养选拔省级名校长3名,省级云岭教学名师2名,州级名校长5名,市级名校长10名。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教师待遇依法得到保障。
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理顺了市招办、资助中心人事编制关系,撤销了纪检监察室,科室长进行轮岗交流,机关管理全面加强。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完善局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加强对学校治理能力的管理和指导,深入学校调研、督查、形成常态,定期检查督查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加强,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等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鹿城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获得国家专利,东兴中学国际学校办学效益初步显现。着力培育学校办学特色,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全面加强。贯彻《楚雄州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实行精细化管理,落实学校目标责任制规范学校管理。聘任新一届市级督学84人,建立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全面开展各类督导。做好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加强招生考试管理。认真做好各级教育经费收支审计,坚决杜绝了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各种教育资金和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教育经费管理得到加强。抓管理促创建取得成效,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10个、省州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3个、州市级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2个;累计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个、州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7个,省级文明学校6所、州级文明学校48所、市级文明学校62所。校园安全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责任有效落实,两年来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创建省级“平安校园”2所、州级“平安校园”6所、市级“平安校园”13所。
教育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残疾人家庭学生资助,国家、省、州关于建档立卡、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就读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等惠民政策保障到位。制定了《楚雄市脱贫攻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建成“普惠+特惠”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编制了《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问答》5000册、《楚雄市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家长手册)》6200册,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888万元,资助学生6.4万人次。对中山镇六街村26户贫困户,实行一名局机关干部与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筹措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帮助联点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高考600分人数达87人,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6年的13.04%提升到2018年20.12%;出国留学64人;职业高中打通另一条学生升学成才之路,三校生344人参加高考上线率100%,单独招生升学122人,二本上线74人,专科上线148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在新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召唤下,全市教育工作者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爱教育、忠诚教育、奉献教育,以新境界、新气象、新作为,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开启教育发展新时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