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从群众身边的关注点入手,紧盯矛盾最突出、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居家养老、非遗传承、供水保障、助农增收、关爱特殊群体等问题,抓好整改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居家养老暖民心
双柏县围绕群众“让老年人生活中有伴、生病时有爱、休闲时有乐”的迫切期盼,全面提升全县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切实改善“养老难、难养老”的问题。
“我家娃娃天天忙着做生意,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钱倒是有得用啦,就是我没有伴。上个月他帮我送来这里,吃呢住呢都不消愁,生病时还有人照顾,好太多了。”说起住在镇上康养中心的感受,来自腭嘉镇东凤村委会的王庆义大爷连连称赞。
为破解主题教育中群众反映的养老难的问题,双柏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让全县养老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快养老服务工作转型升级,将全县农村敬老院建成康养中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220万元规模1184平方米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4个;投资788万元的双柏县社会福利院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1400万元的双柏县老年护理院基础工程已完工,计划今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在确保农村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基础上,优化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农村敬老院闲置资源,通过推进设施提升、医养结合、托养服务等六大工程,重点向农村低保老人、重度残疾老人以及留守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有效解决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无人照管问题。
目前,双柏县已建成投入使用和在建的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设施共29个,共有养老床位62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5张,养老工作逐步向转型升级迈进。
突出特色助传承
在主题教育中,双柏县将发挥传承人职责、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作为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来抓,解决传承人传承职责缺失、县内非遗资源申报少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
“以前我们对国家、省、州的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没有具体要求,造成部分传承人享受传承人补助,不履行传承职责。现在我们修订了管理办法,不管是哪级的传承人都要履行传承职责,对不履行的我们将进行退出处理。”双柏县文化馆馆长苏迎华说。
为让传承管理有法可依,双柏县对《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对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考核细则进行明确,对管理不顺的环节进行梳理,并根据管理的要求和需要设计制作传承人自己的“技术资格证书”和“身份证”——《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让传承人有了归属感、责任感,大大提高传承人履行传承职责的积极性。同时,为充分挖掘县内非遗资源、打响非遗品牌,双柏县对非遗资源进行普查,普查出各类传统项目460项,整理完善项目240项;筹措26万元资金对县级、省级项目进行筛查,为申报做足准备;积极向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报传承项目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努力,全省公示申报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双柏县1项;全州公布73项项目,双柏县16项;全州88名传承人,双柏县8人。
目前,双柏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6项、代表性传承人6人,州级非遗项目20项、代表性传承人19人,县级非遗项目58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
保障蓄水解民忧
为缓解双柏县因前期干旱、雨季延迟造成的库塘蓄水下降、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双柏县结合主题教育,以为民排忧解难为宗旨,做好库塘蓄水增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供水难的问题。
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蓄水,利用已建引洪沟、提泵站,新建临时拦水设施等引提水入库、入坝、入池(窖)增加蓄水;通过河道拦蓄增加蓄水,动员群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新建临时拦水设施实施河道增蓄;提前编制抗旱规划,组织人员实施打井、建抽水站、拦河坝、小坝塘等工程,实行“先建后补、先建先蓄水”的方式,启动抗旱应急资金;督促防汛行政责任人暨包库增蓄责任人落实库塘增蓄责任制,定期到水库、坝塘研究增蓄措施,增加库塘蓄水;在科学分析、综合评估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增雨作业增加库塘蓄水;加大库塘安全增蓄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采取开挖引洪沟、建提水泵站和拉运等措施,做到应引尽引、应提尽提;算清“水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要求,细化今年10月至2020年7月供水方案,分片区、分时段供水;统一调度管理现有库塘蓄水,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做好今冬明春晚秋作物和明年大春生产种植计划,尽量选择耐旱品种的作物进行种植;对各乡镇库塘增蓄和包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实行督查通报制度,压实库塘蓄水包库责任,确保今年蓄水任务圆满完成,保障明年用水需求。
库塘蓄水增蓄措施制定后,增蓄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全县增加库塘蓄水722 万立方米。
人才培养强动力
双柏县直面主题教育中群众反映的“个人专业技能不足,影响产业发展”问题,全力抓好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培养乡土人才,着力破解农村群众回乡创业技能不够、专业化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们这期培训来了76人,你们的培训很实在,教农户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方很管用,很多农户都陆陆续续来村委会问。”驻妥甸镇马龙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施永祥感激地说。
为满足群众的培训需求,双柏县结合各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的产业发展重点,举办了中药材、青花椒、甘蔗、辣椒、猪牛羊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协会在科技示范、专业培训、技术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推荐双柏县食用菌协会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并获得10万元的中央资金支持;扶持双柏县中药材产销协会5万元资金用于开展楚雄州“六位一体”示范协会创建活动;投入资金16万元帮助鹤岚中药材产销协会、窝碑村委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营销协会、麻栗树村委会黑山羊养殖营销协会等6家协会开展规范化建设及新品种引进,通过农技协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为解决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双柏县坚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晋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的积极性,不断壮大“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
据统计,今年,双柏县投入科技培训经费23.2万元,开展科技培训58期5140人次。通过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晋工作,共评定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4016名。
优化服务提效能
面对企业市场竞争激烈、负担日益加重,渴望通过减轻税费负担来增强企业活力的期盼,双柏县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
“减税降费红包涨了,办税成本少了,增长后劲足了,我们很有获得感。”云南省双柏县妥甸酱油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喜上眉梢。
双柏县全面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引擎,加速企业激发创新动力,激励企业跑出创新“加速度”。在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着力围绕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纳税人缴费人的“赞”与“盼”,从政策宣传辅导、业务办理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充分发挥减税降费杠杆作用,为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降低税率,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款,节约企业的资金,让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来研发产品和完善服务,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技术水平。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过程中,着力从全面优化纳税服务方面进行考虑部署,围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精简办税流程、精简办税资料、更新“最多跑一次”清单,全力推进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探索办税“容缺”、纳税申报“提醒纠错”等机制,推出便民办税服务4类20项77条硬举措。全面提升金三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统一工作平台等系统的运用水平,努力实现纳税人以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兜底的全覆盖、全天候、网格化便民办税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纳税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
扶残助残增福祉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双柏县将为残疾人群体办实事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主要内容之一,紧紧围绕民生福祉,为残疾人做好服务工作。
10月11日,接过县残联免费赠送的山窝鸡仔,大庄镇普岩村委会的朱世兴热泪盈眶:“我们两个人都残疾,你们随时来看我们,还送给我们16只小鸡,真是太谢谢你们啦!”
为把主题教育与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双柏县着力为残疾弱势群体办实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残疾对象普查工作,为符合纳入残疾政策补助范围但没有办理残疾证的群众补办残疾证,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阳光家园政府购买服务、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等项目,抓紧推进总投资730万元的双柏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和照料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抓紧实施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200户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让残疾群众得实惠。同时,通过“挂包单位+村党支部+公司+残疾人户”的方式,在大庄镇普岩村委会开展了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80户有残疾人的家庭培训了山窝鸡饲养技术,并向每户发放山窝鸡16只、饲料3公斤,与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加强与培训机构合作,组织轻度残疾对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扶持7名残疾人在7个乡镇开设残疾人摩托车修理店。
目前,双柏县新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1个、县级创业就业示范点2个,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8户、盲人按摩机构3个,共有2976名残疾人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461名精神残疾人享受了免费服药服务,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