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丽河湖入画来——牟定县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9/6/21

2017年,河长制工作吹响号角。牟定县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全力推进河库集中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日常执法监管等工作的落实。经过不懈努力,牟定县河道水环境逐步改善,河湖水质持续好转,全民爱水护水意识明显增强,河(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顺利通过了省、州河长制工作验收,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髦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种好“责任田” 强化组织注重“实”

盛夏的傍晚,龙川河缓缓流过牟定县城区,沿岸草木葱郁,湖水清澈见底,风雨生态长廊行人如织,一幅岁月静好的风景画呈现眼前。

“几年前这里茅草丛生、河水浑浊、垃圾遍地,除了水务部门监管外,很少有人问津。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巡河、有人管河。龙川河河水清了,河边风景秀美,儿时水清鱼跃的景象回来了,而且更美了,到河边吹风、散步,已经成了一家人晚饭后的习惯,多亏牟定河长们的大力整治。”家住县城锦绣小区的居民吴成军对河长制工作赞不绝口。

龙川河的蝶变是牟定县河长制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牟定县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追究到位”的原则,把河长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牟定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牟定县全面推行河长制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牟定县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实施方案》,乡镇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出台,为水域保护划分了各自的“责任田”,将牟定河等15条重要河流、龙虎水库等3件中型水库、大跃进水库等13件小(一)型水库、九九沟等6条主干渠、化湖等3个景观水体纳入县级河(湖)长制统筹管理,分别由县处级领导担任县级河长,对其它河流、库塘及沟渠,纳入乡镇、村(社区)各级河长制管理并分别设置河长。目前,全县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275名,实现河(湖)长全覆盖,形成了“党政主导、全民参与、水岸共治”的治水组织体系,一张铺天盖地的“治水网”全面张开,共同守护着全县1449.6平方公里的河库渠流域面积。

“一河一湖总关民,发挥治水红利,发展美丽经济。河长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牟定县委书记、县总河长李绍文的动员令,各级河长们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把职责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上,一路巡查、一路把脉,现场“问诊”,开方抓药。2018年至今,县级河长巡河(湖)446人次、乡镇级河长巡河(湖)1274人次、村级河长巡河(湖)2790人次,各级河(湖)长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交办解决,有关部门迅速整改落实。“碧水蓝天、生态牟定”的美好图景正从“有名”变为 “有实”,河长制在牟定落地生根。

握紧“方向盘” 健全机制着力“长”

牟定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县河长办主任刘诚信心满满地说:“河湖的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落实河长制,关键靠建立起‘水岸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制度创新发力,治河就有了动力。”

对此,牟定县建立健全河(湖)长制“五项”机制,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找准方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完善专项督导制度,健全县、乡镇两级督察体系,分别由县委和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总督察,县、乡两级人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总督察,全面监督河长制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完善协调联系制度,健全河长会议制度,总河长、副总河长定期听取责任区域河长制工作情况汇报,各级河长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河库渠管理保护情况,解决河库渠管理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河长制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日常巡查机制,由各级河长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负责的河库渠开展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河库渠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和重要水功能区等重点水域的水环境监测,建立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监测机制,逐步建立体系统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河库渠监管网络,规范开展水质水量监测和评价。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健全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 “一河一评”,推行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量化河长管理绩效,将河长制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综合考核,并作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打好“组合拳” 多措并举突出“活”

牟定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进河长制工作为切入点,为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打出了一套灵活有效的“组合拳”。

民间卫士,轻装上阵。牟定县推行“党政河长巡查”+“民间巡查员巡查”双巡查联合机制,只要有党政河长巡查的河渠,就配备民间巡查员巡河,织牢织密长效治水 “安全网”,打通河长制落地“最后一公里”。2018年以来,全县落实村级巡查员98名、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33名,落实财政保障资金138.77万元。做到“一人一证二册”,即一个河长制承包巡查员证、一本承包巡查工作日志手册、一本《牟定县河长制承包巡查员管理办法》手册,让巡查员们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各守其责,构建了“条条河流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巡”的监管格局。

“2019年5月11日,晴,小松树河发现少量水葫芦和白色垃圾。水葫芦已打捞干净,垃圾已捡拾至垃圾池作焚烧处理,并用村内广播对村民做宣传教育。”翻开共和镇牟尼村巡查员黄洪年厚厚的巡河工作日志,每一页都认真记录着他每次巡河的情况、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2017年,因长女上大学,次子上高中,黄洪年家被评为牟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前,他当上了牟定河牟尼段小松树至龙池滚水坝的“巡查员”,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来到河道巡河、捡拾垃圾、打捞漂浮物,确保自己管理的河段干净整洁。黄洪年告诉笔者,通过巡河“三步”走——巡查、处理、记录,在河道管护的同时,做好护河环保知识宣传,并向上级河长“一周一汇报”,他可获得每月800元的补贴,这是他家一条稳定的家庭增收途径,他很喜爱这份工作,每天要看看河道心里才踏实。

像黄洪年这样的“护河小蜜蜂”还有很多。河流治理的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和示范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当地的水生态保护队伍中,他们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一群人在一起团结有序地保护“母亲河”。这群“护河小蜜蜂”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条条河流的水清、岸绿、花香,并将治水死角在一线逐一销号。

夯实基础,攥指为拳。牟定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六城”同创等工作,全面加强农村河湖管理,完善农村河(湖)长体系,实施完成勐岗河和中屯水库等一系列重要河湖生态治理工程,有力推动了沿线沿岸生态资源的保护。科学编制完善“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方案,形成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五张清单”,推进水环境持续有效整治。建立河库渠分级名录,推进河流基础数据、岸线管护实现数字化管理,切实做到让每位“河长”工作情况清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设立科学规范的河长公示牌67块,让群众一目了然,共同督促各级河长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做好广泛宣传动员,在元双公路沿线等交通主干道制作了河长制宣传标语32条,动员公众从“旁观者”变成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 “监督者”,让“爱河、护河、治河”成为群众自觉,群策群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强力治污,重拳治乱。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先后在全县启动“清河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等16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做到“靶向施策”,对县内河道及水库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 “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面清理县内河道及水库网箱养鱼问题,整治 “网箱养鱼”问题280平方米。通过整治工作的多维推进、多轮覆盖、多点监督,扎实推进河湖良性循环发展。2018以来,全县“清河行动”共出动人员10166人次、机械112台次,投入资金68.8万元,共清理河道97.8千米,清理垃圾459吨,安装警示牌60块。

“管与不管就是不一样,以前时常有人在河道边倒垃圾,现在每天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心里很舒畅。大家争做文明人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水清如许,其乐融融。” 望着波光粼粼的紫甸河,回到凤屯镇的小学退休教师李桂英满意地说。

人水和谐绘胜景,美丽牟定入画来。生态治水之路任重而道远,牟定县干群正上下齐心、齐抓共管、兴水治水,在建设美丽河湖的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段秋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