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作为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近年来,闵行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从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道路。
产业发展“新引擎”
我国第一艘太阳能动力游船“尚德国盛号”日前在黄浦江上举行了盛大的首航仪式。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把太阳能充电能量棒插上游船,高耸着太阳能翼的“尚德国盛号”缓缓驶离码头,开始其世博之旅。
“尚德国盛号”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指定用船,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船体行驶所使用的动力可通过计算机在太阳能和柴油机组间进行自动调配,节省电力和减排均达到30%以上。这项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就是由位于浦江镇的尚德公司提供的。
其实在偌大的上海世博园区,从中国馆“中国红”涂料到上海馆的节能设计,从太阳能观光游船到电气节能开关,处处能看到闵行新能源技术的“影子”。为践行“低碳世博”理念,闵行积极鼓励新能源技术成果在世博园区的示范应用,这些创下世博会多个“第一”的项目,也正成为加速推进闵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是深谙这个道理,闵行各大工业园区在此领域“倾注心血”。
对于承接尚德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浦江高科技园而言,他们看好的是通过产品转型升级,达到产业升级的目标。“转型升级要落到企业,首先是龙头企业,因为一个龙头企业会推动上下游成百上千家相关企业转型。”浦江高科技园人员说。
“闵行元素”成重点
在新推出的上海市新能源产业版图上,“闵行元素”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闵行列为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区,紫竹科学园区、浦江高科技园等则是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区。
如今,新能源项目成为闵行各大工业园区紧盯不放的“重头戏”,而其中的产业“龙头”,更是他们的主攻重点。
近年来,以尚德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能源领军企业和新兴企业落户闵行。2009年,全区共申报上海市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30亿元。国内几大电力“龙头”中的国电、华电、中广核,都悉数落户闵行。其中,建设中的上海中广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5亿元人民币,目标建设成为集核电研发、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核电专业培训、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核电研发基地。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华电公司热电联产项目也已落户莘庄工业区。总投资1亿美元、平均转换效率在19%以上的尚德冥王星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项目已顺利启动。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15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动力锂电池项目入驻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前期第一条生产线基本完成。
搭建发展“大平台”
同样致力于光伏产业的常州天合光能,也是国内行业“巨头”。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去年成为金融危机美国纽交所唯一持续增长的股票。就是这家追求全球领导者的企业,决定把亚太运营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在紫竹科学园区,规划用地100亩,总投资9000万美元。
在常州天合光能看来,闵行新能源的发展战略十分清晰,制定了发展新能源的行动计划、出台了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促进新能源产业要素在闵行集聚发展,2009年5月,闵行专门制定了《闵行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把新能源产业放在六大重点发展的高新产业之首进行重点培育。区政府制定了27条扶持政策,重点聚焦太阳能、核能、风能、清洁能源等四大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的研发和基地建设,努力提升核心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和2009年闵行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80亿元、100亿元,今年将达到150亿元,2012年预计突破250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