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深受“染色馒头”影响,市民面临“谈馒头色变”的困境。关键时刻,沪上老字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被市领导“点将”后立下“军令状”:为市民生产安全放心馒头。
从6月17日开始,杏花楼玉米馒头、高庄馒头、刀切馒头将进入联华超市等主渠道卖场。那么,被寄予厚望的杏花楼馒头,是如何从车间端上市民的餐桌,它的质量又是如何保证的?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浦江镇的上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工厂,直击杏花楼馒头生产的全过程。
多道“关卡”确保安全
进入杏花楼工厂全封闭的馒头车间前,每个人都要经历多道“关卡”:先是穿白大褂、戴白帽、扣口罩、套鞋套,再是洗手消毒和全身风淋消毒,光是洗手消毒过程就包括清水洗手、洗手液洗手、烘干、酒精消毒等多道程序。
如此“烦琐”的消毒过程能起到怎样作用?
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周成伟说,这样做是为了严格保持生产车间环境洁净,不但保证工人双手消毒,身上的灰尘和头发丝都能被挡在门外。而如果未经双手消毒,或者风淋只做到一半,进入冷却车间的门就无法打开。
与工人进入车间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一样,为保证杏花楼馒头的绝对安全,从进料到生产,再到出厂,各道关卡同样筑有“高门槛”。
投资400多万元引进美国、瑞士的先进设备,建成国内一流的企业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在生产流程中,每批原料中是否含漂白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甚至三聚氰胺,都能自行检测。
在原料把关方面,杏花楼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原料检测检验层面,而是将触角伸向提供各种原料的企业,加强对原料提供者的控制和要求,以此更好地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
生产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工作器具的大肠菌群数以及周转箱的污染情况等,也会定期接受检测。
卖相“本色” 健康至上
为兑现安全馒头如期与市民见面的承诺,杏花楼专门腾出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引进两条生产流水线。连日来,这里每天通宵达旦进行正式投产前的试运行,保证从17日起,每天最多有20万只馒头端上市民餐桌。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批流水线上的刀切馒头成品,颜色很自然,散发着一股清香。车间负责人表示,看上去样子一般,但味道纯正,更重要的是吃起来安全放心。
“我们坚决不违法使用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 周成伟告诉记者,“市面上一些玉米馒头、黑米馒头,外表好看,很可能就是色素的作用。”
以前市民比较担心馒头之所以白而透亮或颜色鲜艳,是因为在和面时添加了增白剂和着色剂。为化解市民的忧虑,记者在和面机器旁一探究竟。
记者看到,整个和面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将面粉和水倒进和面机,经过十几分钟的搅拌后,再用压面机挤压成型,刀切馒头就成型了。如此透明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馒头不失“本色”。
经了解,使用的面粉都是上海产的专用面粉,可以很快追根溯源,使用的水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经过处理的纯净水。
作为著名的国企老字号,杏花楼把在月饼中不加添加剂的优良传统,延伸到馒头生产中。记者在现场观察,专门有人按检测中心的配方下料,有人负责复核,泡大粉、发酵粉使用量保持在最低限度,除此之外不再加入任何添加剂。
就这样,在严密质量控制体系下,自然、本色的馒头就新鲜出炉了,但是这些成品还没有资格直接走出工厂大门,因为成品出厂前还要经历专门检验。杏花楼制定的标准是,出厂合格率必须100%,安全不达标的或份量不足的统统报废。
穿上“华服”保质7天
记者在先行试销的杏花楼专卖店看到,杏花楼馒头在保证口感和品质的前提下,保质期可延长到7天之久。那么,他们又有什么样的高招,能够在不含防腐剂的情况之下,使得产品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呢?
原来,杏花楼在食品包装材料上做了文章。与其他品牌馒头一般采用简易包装不同,杏花楼馒头就像穿上了“华服”,采用透明的厚质包装纸,还加入专用的食品保鲜剂。
据悉,这种国际先进的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具有不透氧功能,使食品有效延长保质期。“这种包装材料的成本是普通包装3倍多。”周成伟说,“在0到10摄氏度环境下,保质期可以达到7天,而市面上的馒头,最多只能保存3天。”
为了保证从工厂到配送的品质安全,杏花楼还购置多辆物流冷藏车,每辆车还装上GPS定位系统,负责往超市、卖场直送馒头。
从生产线到检测设备,从原料到包装,从工厂到物流,杏花楼在各个环节都舍得砸重金。正是如此严密的环环相扣,使杏花楼馒头从“孕育”之日起,就意味着与众不同。
从6月17日起,当这个万众瞩目的健康“宠儿”被端上市民的餐桌,杏花楼将努力兑现对上海市民的承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