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泽两地“1+11”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行动于2017年4月16日正式启动,项目启动后第一批互助学校根据相关协议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通过沟通双方在学校三大领域的变革研究内容上达成了共识,为第一批学校顺利回访和第二批学校结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月12日,由“新基础教育”合作校基地校长、骨干教师以及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组成的代表团在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二科马卫锋科长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泽普开展“1+11”基础教育成长互助行动。
系列活动一——讲座篇
9月13日,专家团在泽普县教科局为小学校长、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举行《围绕“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转型变革实践》、《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信条学习解读》专题讲座。教科局教管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全体干部、闵行援疆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并聆听了报告。
上海市特级校长、闵行区实验小学何学锋校在《围绕“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转型变革实践》的专题讲座上,结合自己18年深度研究“新基础教育”切身感悟,从更新领导管理理念、推进组织职能整合、整体构建管理机制和持续班级与课堂变革四个方面,生动阐述了十余年来实验小学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为学校持续创生与发展带来的内生力,实现学校转型变革的实践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庞庆举博士作了《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信条学习解读》专题报告。庞博士从叶教授对基础教育的草根情结出发,借助“教育”二字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分析,帮助大家清晰地界定信条中的核心概念以及信条句意之间的递进关系,帮助大家逐步了解信条的生长历程和所包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会场不时响起朗朗的信条读书声,泽普教育人与专家一起浸润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丰厚底蕴中。
系列活动二——教学研讨篇
在专题讲座的同时,实验小学吴红霞副校长、田园外国语实验小学蒋宛萍副校长分别为泽普二小二年级维语班和汉语班的小朋友上了语文课《棉花姑娘》、《从现在开始》。作为新基础教育资深的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她们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听、说、读、写,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认字的方法,并有意识地拓展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丰厚课堂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认真聆听孩子们的发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与指导,呈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机智,体现了浓浓的学科育人思想。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及七宝明强小学沈新红副校长、新基础教育研究所陆燕琴老师分别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及实践要求进行了说课评课。结合课例,大家再次分享了:要基于学生成长需要作教学设计;要依据学生即时的课堂反馈作教学过程的及时调整,实现教学环节的相互关联和有序推进;汉字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建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过程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成长。泽普县一百多位语文老师进行观课,并参与课后研讨。
系列活动三——结对篇
闵泽两地以“新基础教育”学校整体变革为研究项目的“1+11”基础教育成长互助行动,主要以“面上集中培训”、“点上结对互动”为主要方式加以推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泽普四所学校结对的基础上,依据此次互助行动方案,9月14日,实验小学、明强小学、田园外小、闵行四中分赴赛力乡中心小学、农场中心小学、布依鲁克乡中心小学和泽普六中开展结对调研。
每个调研组到达学校后和学校管理人员、学科老师分头走进课堂,开展教学情况调研;课后围绕课堂进行了充分的互动研讨,每位执教老师阐述了课堂的设计意图和实施成效,并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组内老师进行了评课,不管是上课老师还是评课老师们都能从亮点与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合理的重建思考。闵行的校长对上课教师认真投入、好学上进的精神给与充分肯定,同时也分别结合“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状态、课堂的推进、教学的成效等多角度进行点评;并提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教师需关注有效互动、提问设计、资源捕捉利用等问题。部分校长还结合课例从“新基础教育”的学情分析、重心下移、学科育人价值开发等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并对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和教材的系统研读提出了建议。
最后各调研组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并向结对学校赠送纪念品;结对各方在座谈会上初步确立了今后结对的重点互助项目和实施策略。双方表示:期望通过结对互助项目,缔结友谊、流动智慧,携手创造闵泽教育的美好明天。
系列活动四——回访篇
为进一步了解学校在学科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变革等方面的推进情况,华坪小学、汽轮小学、闵行小学、鹤北小学分别到泽普二小、泽普一小、阿衣库勒乡中心小学、奎镇小学进行回访,并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追踪听课,对后续的互助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观察、发现、判断、解决问题,孩子们认真专注,互相欣赏,呈现出了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课堂生成了很多新资源。在紧接着的教学研讨中,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和即兴反思,组内老师积极互动,纷纷谈了听课感受和建议。各位校长也就“新基础教育”的“教研组日常研修”“学生立场”“学科育人价值开发”“重心下移”、“资源捕捉”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听课感想。针对执教教师在学情解读、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目标达成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助校校长结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五还”、“五实”作了进一步指导。
热烈的研讨后,紧接着开展了座谈活动。各方进一步讨论沟通了后续结对合作的目标和内容,今后将在“学科与班主任骨干结对带教”、“教研互动”、“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学科研究”、“校园生活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上,形成系列计划和举措。
作为闵泽两地教育人共同拥有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职责,大家对接下去的互助活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泽普教育人感受篇
本次活动直接受益500人左右,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初次接触“新基础教育”12信条,但参与人员均表示后续将不断学习、实践、固化、内化成为自己的教育行动指南,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实现学校转型发展。
感受一(教师):今后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探究“新基础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第二是要细研教材与教法,读懂学生,读透教材,提高课堂40分钟质量和效益;第三是对教学工作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和重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四是将课堂重心下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勤动手、勤动脑、多表达,主动学习;第五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全面成长。
感受二(校长):今后将努力学习“新基础教育”12信条,注重学校管理团队理念更新、组织职能整合、管理机制构建及班级与课堂变革;引领教师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凝聚教研组力量,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研究,达到学校期望的有效教学目标,实现学校快速转型发展。
此次的回访结对活动虽然短暂,但再次拉近了闵泽两地教育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情感,明晰了后续活动的任务与要求。闵泽两地教育人也定会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彼此的互助中汲取养料,付诸更具生命活力的教育实践,树立起更坚定昂扬的教育理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