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以“诗意校园 成长四季”为主题的区域“新基础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实验小学(景城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由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实验小学生态区承办。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成教授、闵行区教育局李啸瑜副局长、“新基础教育”生态区学校校长、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以及部分 区德育研修基地学员、全国共生体实验学校的领导、老师等近 200 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由新基础教育研究所陆燕琴老师主持。活动通过校园环境的实地参观、主题班队活动的现场呈现、视频专题片的系统介绍、学校领导教师的专题发言、主旨演讲等,回顾和提炼了我区“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在“校园四季”综合活动研究方面的实践历程和初步成效。实验小学(景城校区)陈晓蕾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主题班队活动《秋天的礼物》,将学校秋季的综合活动在班级层面进行了有效转化。秋季活动与孩子们的十岁生日相结合,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景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与美好,也感受到这个季节里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往方式。视频短片《当学校教育遇见春夏秋冬……》集中展现了生态区学校校园四季综合活动研究的全貌,带领大家系统回顾了这一研究是怎样在我区古美学校起步、发生以及在更多生态区学校发展起来的,对这一专题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破”与“立”,是如何变单一主题的工作态的“节”为融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等为一体的生活样的“季”的,以及这一研究对学校生活的丰富、师生交往的增进、学校节律的变化、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文化的丰厚等带来的成效。实验小学何学锋校长、平阳小学厉海燕老师、浦江三小施卫红老师交流了校园四季综合活动在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学生工作部层面创造性转化,以及在班级层面个性化落实的变革实践与体悟。马桥强恕学校的袁成龙老师、汽轮小学的华艳老师、华坪小学的陆敏老师则以演讲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学习领悟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教育信条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以此为照,开展校园四季综合活动,建设班级、点拨教育学生的真实故事。
李家成教授全程参与活动,他在点评中肯定了我区各生态区学校在“校园四季”综合活动研究中所体现出的“勇气”、“智慧”与“仁爱”。他围绕研讨主题,帮助大家再次厘清“四季转换”与“师生成长”的关系,他认为四季转换在大家的研究下构成了丰富的教育生活,积淀为真实的教育财富。校长、教师、学生包括家长的成长蕴含在四季的轮回之中,融入在对四季资源的开发之中,在与自然、文化的深度对话中,师生充满着生活着的、存在着的感觉,校园是向上的、向善的、向好的,呈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敬畏,这样的校园才是诗意的。他认为这样的生活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生活”是相通的,他勉励大家继续加强深度研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展开对话,积聚继续前行的力量。李啸瑜副局长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生态区各学校全情投入的这项研究在当前国家特别强调“传统文化”、“国家意识”、“科学精神”教育的背景下很有价值和意义。她希望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清晰校园四季综合活动不同于分科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并需要从互联互通综合融通的意义上进行再突破,同时以高结构的整体设计来丰富低结构的样态,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新生活的整体创造和融会贯通。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是我区“新基础教育”校园四季综合活动研究的一次集中性的推进,必将引领各生态区学校继续以“生命·实践”教育学教育信条为观照,积极变革、扎实研究,让校园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成长气息、具有生命质感,真正回归师生生命成长的本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