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2018/12/29


2017年5月13日,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教育学院承办的“教师专业素养新探”研讨活动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家于漪老师、会长陈军、常务副会长俞玲萍,上海市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市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以及市教委人事处、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市教师学研究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各区教育学院院长、分管院长和师训部主任,上海市和各区县政治、化学教研员,市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政治骨干班学员、闵行区政治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市区部分政治骨干教师和化学骨干教师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市师资培训中心赵洁慧副主任主持,闵行区教育局恽敏霞局长首先致辞,对与会专家、领导、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她说,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决定学校的办学品质,教师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本次研讨活动对闵行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将起到启示、促进作用。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市北中学陈军校长代表学会致辞。他介绍了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的历史渊源、创建的目的和宗旨,介绍了主办本次活动的目的。他说,本次活动揭开了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新的一页,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新探这一主题,不同学科对教师专业发展表达不同的素养,政治学科、化学学科团队、领导做出了辛苦而扎实的努力,汇集了专家的智慧。

在主题交流环节,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杨洁博士代表其研究团队汇报了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结构”项目的研究成果,认为追问教师专业能力,每位教师应该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她还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就“国际背景下育德的实践研究”做主题发言。他通过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大趋势,我们提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他指出我国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三类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国际人,并针对做好这三种人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政治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研讨环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周寰老师介绍了政治学科育德知识体系的研究成果,不同时期对学科德育研究的不同内容,提出近期将加强关注学科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真的思想)的研究,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周老师指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既依赖外在创造的条件,也离不开教师的内在努力。

上海市政治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团队的刘颖、陈明青、张尚达等老师汇报了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成果,他们以典型的课例分析了传统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需要真正有效了解学生的客观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困惑寻找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问题,建构起基于学生生活的课堂教学逻辑。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政治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对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了归纳。

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主任秦书珩带领团队成员廖衡等老师作了《在指导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专题发言,提出政治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明德向善”,政治学科学习不应该是浅表式、碎片化的学习,而是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深度学习。要推动学生与问题对话、与生活对话、与社会对话。指导社会实践要求政治教师要具有“设计学科实践活动、多维人际合作与交流、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社会视野”等多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此,提出了“活动课程建构、专项能力培训、跨学科整合研究、绩效考评促进”等多方面的建议。

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奚晓晶对政治学科的研讨发言作点评,她说:政治学科作为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学科,在今天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不仅承载着知识教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她肯定了政治学科团队对学科教师知识结构、指导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在化学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研讨环节,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陈寅团队对如何科学有效进行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教师基本实验技能提升和对学生创新实验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他们指出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认知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要将日常作业、化学实验、拓展活动和阶段测试结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活动对教师本身的查阅资料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结果表述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相长,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的组织和指导。他们还介绍了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促进专业发展的经验。

松江区教育学院钱秋萍院长对化学学科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实验对化学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她特别强调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提升本身的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

教育家于漪老师对活动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总结。她说:提升教师素养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跟着时代变化而发展。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我们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要培养能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人;要培养遵循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国家要做贡献,而且对世界要做贡献,有中国立场,世界视野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保证与学生在同一频道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让孩子学会思考,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于漪老师还对每位发言者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有针对性的点评。

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做了总结发言。她引用了《中庸》中“极高明而道中庸”,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在一种极高的理想的追求下在进行一种“道中庸”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具体的标准。真正给予教师成长的归根结底是教师自身,“极高明而道中庸”前面有一句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就是说教师成长的最大德行在于自己要有学习的愿望、自省的意识、自律的道德约束,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四个小时的活动,内容丰富而充实,大家始终以高度的热情、饱满的情绪参与活动。本次活动,推动优秀教师群体的经验交流和智慧分享,对于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