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等第制评价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闵教院举行

2020年10月12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2018/12/29

2017年1月21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委托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等第制评价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闵行区教育学院举行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谭轶斌、副主任王月芬、综合研究室陈群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胡惠闵、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根初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证会。闵行区教育学院科研部主任何永红、教研中心小学部主任李群,学院教研中心、学院科研室及10所学校的相关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该会议。此次论证会由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主持。

首先,恽敏霞局长作了讲话。她强调,等第制评价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是教育评价改革中必须要突破的问题,闵行区教育局期待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各方力量的引领下,在教育评价研究上有所突破,为闵行及上海基础教育评价做好先行者。

何永红主任就该项目的开题进行了论证。她首先从等第制评价的价值、实践和行动的视角出发,明确了该项目的研究目标。又以研究目标为核心,分解了研究内容,即百分制评价与等第制评价的异同、利弊的比较研究;小学等第制评价的问题和难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小学基于等第制评价纸笔测试路径的实践研究;基于纸笔测试的等第制评价案例研究。基于研究内容,何主任又剖析了该项目要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在借鉴了国内外的经验之后,提出了本课题组的解决方案,并梳理了该课题组已做的研究和将要做的研究。

阐释了整体研究方案之后,李群主任以《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等第制分项评价研究——闵行区中高年段语数英学科期末评价案例》为题,重点介绍了闵行区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分项评价的一些研究。在具体的评价研究中,以语数英三科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每门学科的分项内容、命题设计思想、命题创新点和等第设置等方面。特级教师景洪春老师又以《基于纸笔测试的小学语文等第制评价的案例研究》为题,介绍了语文学科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如何进行等第制评价的。

在充分肯定该项目的价值和该课题组已做的研究之后,各专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胡惠闵教授从宏观构架上指出,该课题可以做三方面的研究:第一,“等第制评价”基础理论以及国际比较的研究;第二,《等第制评价实施指南》内容框架的研究;第三,《等第制评价实施指南》的试测和应用的研究。王月芬副主任从微观实操上预计了研究的难点:划分等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将等第的标准校本化和区域化?如何将纸笔测试的缺失部分弥补上?如何提高等第制评价的操作性?如何改善命题属性表?黄根初院长则从区域的需求出发认为:该项目要制定出等第制取向下的“测量工具”,并建议与绿色评价指标结合起来研究。

谭轶斌主任指出:当前的教育改革要解决“减负提质”的问题,而关键点是教育评价。由此,该项目必须处理好三重关系:一是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通过等第制评价案例的“近”研究,逐步引领整个教育评价改革的“远”研究,让大家意识到“评价”是深层的改革而非表层的改革。二是处理好“纵向”和“横向”关系。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从纵向来说是“小学中高年级”,从横向来说是“纸笔测试”,即小学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的实施研究。三是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该项目是基于闵行的区域特点来设计的,站在市级层面上,闵行是“点”;站在校级层面上,闵行是“面”。所以,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在市级层面有可推广性,又要在区校层面有操作性。最后谭主任强调:此次研究就是一个专业行动,要做到“教科研齐飞,区校级共舞”。希望闵行区能继续发挥教育评价改革先锋的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