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网:上海大学作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努力实现国内一流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为上海大学实现“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大战略提供信息化教育平台,从而全面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社会服务工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上海大学将信息化建设放在了战略高度。日前,上海大学和惠普公司联合向媒体介绍了上海大学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的情况及其信息化发展蓝图。
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流信息化教育平台
面向21世纪,上海大学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提供“全国一流”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校园基础网络和网络服务系统;建设一个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环境,实现资源整合,为上海大学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学术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集成应用,建设一个“基础平台+应用系统+门户系统”校园信息系统环境(大学资源计划系统URP),为教学、科研、管理与社会服务提供平台;为改善学生培养环境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网上教学系统E-Leaning,虚拟数字实验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上海大学信息化标准体系与管理规范,包括信息标准、代码标准、软件工程规范、应用开发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硬件、软件接口标准化;系统开发与集成的标准;业务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及规范;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的标准(技术、组织与文档);以及大学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等。完善上海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结构、制度与政策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大学成立了信息化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信息化标准委员会;提出了信息技术项目多种实施模式,一是独立研发系统和应用技术,二是与著名IT公司合作开发应用系统,三是将信息技术完全外包,不管采用何种模式,必须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目前,上海大学已经存在并良好运行着许多应用型信息系统和网站。“十一五”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这此系统和网站进行集成与应用开发。(1)实现对现有各类信息系统的改造与集成应用,而不是“推倒重来”,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后台数据库资源的整合;(2)开发新型事务应用系统,完善各类功能的应用;(3)实现硬件资源的集成,加大上海大学数据中心(IDC)的建设。(4)重点建设上海大学URP系统,利用URP系统建设契机,实现各类系统、资源(软件、硬件、人员)的整合。
其中,上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必须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和整合全校公共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并通过高性能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安全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数据使用效率。建立数据中心过程中,从机房环境、网络环境、服务器系统、安全架构、数据备份等几个方面考虑。同时,也应考虑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等问题。
上海大学从今年7月份开始IDC的建设,包括万兆网的升级。现在设备也已经到位,到4月底全校的网络已经升级到万兆网到校园主干,千兆到楼里,百兆到桌面。
整合资源IDC是关键
据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伟老师介绍,当初考虑IDC的大规模投入,主要是学校从整个信息化建设角度考虑要做一个比较集中化管理的整合,上大在去年7月份前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比较典型的系统就是学生的管理系统;教务的教学、成绩和选课系统;还有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学校各个部门的系统都有,而且运行了很多年。但是这些各自为政的系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一个是数据不统一,容易出现明显的不一致性。比如,学生人数统计因为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有了多种说法。而且各个部门的系统不一样,采用各种技术,数据交换不仅非常麻烦,而且不及时。
还有一件麻烦事,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登录系统,每个系统都要输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和老师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有时,学生选课密码忘了,又查不到密码,只得到教务处查询。学校人事部门也有一套管理系统,如果它的密码忘掉了,老师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问。因此,上大校领导认识到必须对学校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现在整合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通行的一是网格化,二是大集中。上海大学在信息化建设中倾向于集中为主、网格化为辅的立体架构,并最终确定了IDC的建设构想。比如,图书馆就不整合到现有的系统中去,它可作为网格的一个节点,但是所有数据都要做到同步。
据徐伟老师介绍,现在上海大学在校学生,本科生2.6万,高职学生5000多,还有近6000人的研究生,专职的教师有3000多,教职工加起来有8000人,还有近一万人的成教。学校有8个校区,比较集中的就有三个校区、两个总部,占地2100亩。最近新校区东部又刚征了500亩地,07年启用。面对这样大规模的发展,整合势在必行。据学校计算,如果近5万名学生中每天有50%的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查询,这样的访问量对网络系统和服务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择动成长夯实信息化的基础
据徐伟老师介绍,上大在筹建这个项目时,也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法,与国内的几大服务器厂商都有非常频繁的接触,经过比较,发现惠普具有更显著的优势。由于惠普的UNIX操作系统比较成熟;高性能服务器采用安腾芯片,可帮助学校实现系统和数据迁移的平稳过渡;再加上惠普独到的硬件分区技术和虚拟服务器环境,都适合学校IDC的系统要求。最终上大选择了与惠普合作,并采用了HPsuperdome服务器(14个CPU、56G内存)和一台HPEVA8000光纤存储系统来搭建其IDC。
据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市场营销事业部技术咨询部总经理彭玉龙介绍,惠普及其合作伙伴上海上大久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上海大学IDC建设提供了业内领先的解决方案:搭建以SAN为核心架构的体系,以应对系统体系结构中对存储I/O性能和数据库应用共享的挑战。采用惠普顶级数据库服务器Superdome,利用其自带的成熟的分区技术分成3个硬件分区,分别接入SAN,实现与存储设备的连接。该服务器不仅支持HP-UX、Linux和Windows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选择余地,而且能实现多操作系统的统一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投资。采用HP专利的SX1000芯片组加速技术,大大地提高主机系统性能,同时采用了64位UNIX的HP-UX11iv2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基于TCP/IP的业务,采用集群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方式工作;采用惠普的Proliant服务器满足诸如NAS、备份服务及学校可能潜在的WEB、EMAIL等各类应用需求。
在数据存储与备份方面,上海大学数据中心的存储系统将支持未来校园级的核心应用,存储作为一个信息的基础架构时,它的角色将发生变化,协助组建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灵活的信息系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HPEVA8000配合VLS6105虚拟磁带库、Autoloader1/8自动加载磁带机和HPCommandView存储管理软件、HPSecurePath负载均衡及高可用性软件、HPOpenViewDataProtector备份管理软件共同搭建存储系统等。
惠普认为,该项目是惠普Superdome高性能服务器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在校园网项目中的首个应用。惠普要立足标准来推动创新,帮助客户实现业务与IT的最佳同步,以从容驾驭变化,实现动成长。
彭玉龙表示,“我们希望上大的项目将成为展示我们优秀技术的一个窗口。”彭透露,通过这个项目,惠普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上大正在筹划一个联合实验室,就是将来对学生在学校里开展的项目进行支持和帮助,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惠普的最新技术。可以预料,通过与惠普合作建立IDC的这个项目,以及后续共建联合实验室的计划,将为上海大学建设一流信息化教育平台夯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