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本报10月31日报道了吴淞码头秩序混乱现象,引起读者关注,如今近半个月过去了,那里的“黑车、乱停车、乱设摊、票贩子”还有吗?记者再次进行了一番实地采访。
“重兵”把守集中整治
来到宝山地区,在几个重要路口,记者看见警察在执勤,一会儿是辆小奥拓车停到了路边,一会儿又是辆载人摩托车停了下来……黑车、“摩的”已没有以前所见的“繁荣”。
吴淞码头入口,原是“摩的”候客的据点,现在已不见“摩的”影踪。一辆摩托车开过来,转一圈之后也很快不见了。进入码头“界”内,几个警察和穿制服的人员,最为引人注目,他们四处巡察,不时地维持人流、车流的秩序。马路上仍停着几辆车,但数量明显少了,一侧停车场车辆也整齐了许多。
售票处门前,变得十分清净,以前的小摊小贩,卖水果的、做点心的、炒栗子的,全都找不到了。走进售票处,几位乘客正在买票,记者张望许久,并不见闲杂人等。码头广场上的垃圾少了许多,但缺少废物箱仍是个问题。
据介绍,目前宝山区已把吴淞码头地区列为重点整治区域,从现在起到明年春节前将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吴淞老码头也加强了管理力量,清扫保洁4人,市容值勤5人,城管监察2人,警务站4人,15人共同维持老码头在整治期间和建设时期的市容、卫生、治安状况。
诸多问题原是顽疾
吴淞客运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筹)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其实是吴淞码头的“顽疾”了。别看码头只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却有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单位,停车泊位少,马路也窄,多家单位各自为政,造成了乱停车情况。
说到乱设摊,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记者见到,码头候船室一侧有不少十分破败的临时棚舍,里面的人家正忙着做生意,垃圾和污水全倒在了门前路上。据介绍,此处早就被列入了动迁范围,但却被“卡”住了,严重妨碍了整个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的统一建设。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解决这一问题。附近东升路延伸出一些摊位,也藏匿了许多流动摊贩,不利于行政执法。
黑车的问题,一个原因就是老百姓不满意现有公交车的服务“款式”和“品位”。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公交枢纽的规划衔接工作。同时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
有关人员还介绍,平时这里票贩子很少,但节假日和迷雾时船票就较为紧张,是警务站打击的重点。
有关人士建议,短期整治还需和改造建设同步进行,要将老码头整治纳入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的建设中去,治安、消防、交通、市容等有关部门也要通力合作。
新型码头指日可待
未来的吴淞码头,将是个园林式码头。据介绍,它其实属于建设中的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的一部分,整个客运中心区域占地24.49公顷,岸线长近700米。
记者来到相邻的已建成的客运中心部分,见到一个迥然不同的天地。新建成的公交枢纽站,有2000多平方米,封闭式的玻璃房,可以为乘客遮风避雨,20多条公交线路在此经过和出发。不远处,还有个长途客运站,沟通与外省市的联系。区域内,集中的绿化地带有6万平方米,就像是公园绿地,散步其中的,分不清是候船的乘客,还是观光的游客。此外还有,无障碍坡道、长长的盲道、候船室里供残疾人上下的电梯……
正是老码头的那片临时棚舍,隔断了客运中心的统一规划建设。上海吴淞口开发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道,这一障碍动迁拆除后,一条“化成路”将被打通,把老码头与公交枢纽站、长途客运站连接起来,这里就不再是个死角,人流、车流可有效疏导。取代老码头的破旧,这里将兴建道路、绿地和广场。届时,废物箱的安放也不再是问题。指着一处旧仓库式的候船室,他说,“这里将很快被拆除,新建一个景观房式的候船室。”同时,老码头也在建设专门的停车场,以规范以往的无序停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