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上海门户网:
社保卡、交通卡、银行卡“一个也不能少”
你感觉到上海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明了么?你感觉到发展中的上海越来越人性化了么?如果你拥有“三张卡”,如果你听到过那些成功的网上创业故事,如果你感受着电子政府的“直通车”服务,你一定会点头微笑。
8年前,全上海的网络出口带宽只有8兆,现在这个数字增长了1000倍。信息化带给上海的变化,如此迅捷,同时又那么深刻。如果说上海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那么信息化正不断提升着他的“智商”、“情商”和“财商”。
更聪明
聪明,离不开一个反应迅速的神经系统。几乎每个市民的口袋都揣着这个系统的“神经元”——交通卡、银行卡、社保卡,“三张卡”以及背后的网络平台,构成了庞大而又高效的城市神经。据最新统计,社保卡发行近1000万张,交通卡近1300万张,而银行卡数量更是庞大。
因为有了社保卡系统,各政府部门的信息欢畅地流动起来:低保人员迁了户口,当地就业部门就能及时送上关心;银行因为有了信息系统,能向大客户送上生日鲜花;市民则因为交通卡,可以“潇洒一挥走遍上海”。
如果说三张卡是“口袋里的智慧”,那么高高竖立的智能交通指示牌则显眼得多。延安高架路是否通畅,外滩附近哪个停车场还有空位,都一目了然。
更精明
一对50岁开外的夫妻,3年前下岗,凭借丈夫的维修技术,他们在易趣网上开了家二手传真机商店,仅两年半,夫妇俩就走出困境,还买下一套新房。目前,总部在上海的易趣网把1500多名失业人员培育成“小老板”,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5000个。
信息化不但给普通人创造致富机会,更给大生意奠下基石——随着“大通关”、“网上注册年检”、“诚信体系”等项目的铺开,上海的投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产业起飞,最典型的依然还是信息产业。近几年,上海引进外资的近1/3和出口总额的近1/3都来自该领域,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今年上半年超过11%,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型支柱产业,而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更是连年以超过50%的速度发展。
信息技术的渗透,也给了传统产业以机会。脱胎于宝钢信息化部门的宝信软件,已经成为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的绝对老大;利用信息技术,振华港机给产品增加了8倍的附加值。上海人的精明,透露出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味道。
更人性化
今年夏天,浦东一位老人突发心绞痛,危急中,老伴按下“安康通”按钮,接通后话务员一边向120求援,一边进行紧急自救指导;不用老人报出地址,救护车就根据预设的地址马上出发……迄今为止,“安康通”救下的老人达到四位数,生死的距离,因为这个他们可随身携带的“贴身卫士”被无限拉远。
全国首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沪出台后,一大批政府掌握的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同时,可由“网上政府”直接受理的事务,业已增至600多项,大到如何投资设厂,小到油价米价多少,电子政务都能给出满意的服务。
政府“7×24小时”打开的“服务大门”,也让市民走近政府的热情不断提高。目前,“中国上海”日均访问量近20万,15家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单位的网站,每月仅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就超过1100万。政府和市民之间的距离,从空间上和心理上都被进一步拉近。
关键词解释
数字城市
广义的“数字城市”概念就是城市信息化,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等,建立信息化社区。
根据规划,上海到2007年将初步构筑起“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是其主要标志。到2010年,上海将以跨入国际先进行列的信息化水平迎接世博会召开,信息化将成为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