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条块联手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0/02/27

随着返沪人员复工高峰期的到来,加强“类住宅”防控管理,是保证各类房地产项目不留“盲区”的重要防控点。因“类住宅”历史遗留问题多,存在商住混用、人员出入繁杂,并且销售和租赁环节的主要客群都是外地来沪人员。面对如此复杂的防控点和返沪大潮的防控严峻态势,宝山区房管局在区委、区政府及市局的统一部署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第一时间与街镇、园区“条块联手”,同“企业联动”,紧紧收牢“类住宅”每一道“防控网”,以最大限度打好“类住宅”项目防控阻击战。

加强监管,织牢“防控网”

为确保“类住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各类房地产项目不留“盲区”。2月4日至6日,区房管局对2017年梳理排摸出的27个“类住宅”商业办公项目中的16个“已售已交付”项目,由局领导带队,市场科、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参加进行防控工作检查。一是查找盲点,完善补漏措施。“类住宅”项目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一直游离在监管之外,防控工作更加容易产生盲区、盲点,区房管局先后两次组织现场检查,实地了解管控难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二是借助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在下发文件通知的基础上,主动服务企业,采取“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的方式指导企业如何做好防控措施,确保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三是以查带宣,现身模范指导。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现场指导,努力做到精准防控,使每个防控环节无懈可击。四是科学防控,实行互联管控。为方便企业快速传递防控信息,区房管局利用二维码,让企业员工及租客上报信息,从而保证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企业复工时间、人员管理、场所管理等管控信息,以此实现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主次互补、交叉排查、补漏补缺,形成属地互联管控。

帮扶解难,筑牢“联防网”

“绿地丰翔新城”项目位于我区城工园,因项目体量大,外来人口构成复杂,小区出入口居多,目前租住户数高达3047户,是我区“类住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项目。管理难度大,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体现在防控人手不足,防控物资紧缺等方面。区房管局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区房管局第一时间与属地政府及社区居委取得联系,共同为企业争取资源,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属地政府、社区居委的支持和帮扶,为企业增加了信心和决心,也织牢了“联防联控这张大网”。一是园区帮扶,增援解难。该小区共有6 个车辆出入岗,控管人员难以保证。企业将这一情况向城市工业园区领导汇报后,2月13日,园区主要领导立即带领园区职能部门到项目实地考察,在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针对人员不足,增派18名特保协助管控。对于出入岗口多管控难度大,对物业提出将6个岗口采取临时封闭,实行单进单出管理的想法,园区领导当即联系职能科室协调解决,隔天问题即得到落实。此外,园区为企业筹集物资,解决燃眉之急。赠送400只口罩、10套防护服等物资,向全体物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发放慰问品121份。二是社区支持,协同管控。经区房管局协调,小区防控工作也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将小区防控纳入居委统管范围,采取由物业调配商办区域客服人员和居委发动志愿者共同参与联守,以解决防控人员缺位,从而保证防控不失管。

严格防控,守牢“自管网”

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龙湖冠寓”作为“宝山龙湖天街商业中心”商办项目运营管理单位,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统管优势,在疫情防控初期,按照“早发现、早预防”的工作要求,先行制定了“疫情防控预案”,将“类住宅”防控管理分为四大条线,并按每个条线特点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做到早管早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企业在区房管局及属地政府的指导下,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之前已交付使用项目疫情防控工作的提示》文件内容,按照区房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租赁住房项目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具体要求,企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细化防控措施,防控工作始终做到平稳有序,忙而不乱,细而扎实。再如,“上海宝山万达广场”商办“类住宅”项目,该项目特点是大部分房源已被小业主转卖或转租。因企业无法强行入户排查,若租户不配合,则企业无法掌握业主及租客信息,使得物业管控“类住宅”人员存在难点。为严格执行政府防控要求,宝山万达物业在“类住宅”楼栋中实行“坐镇严守”管控,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详细询问,做好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并按防控消毒要求,落实专人对应消毒点进行定时与不定时消毒。此外,因该“类住宅”房源中,尚有部分租客为商场门店工作人员,这是该项目防控“盲区”。区房管局在检查了解情况后,立即送达并张贴防控通知及各类宣传资料。通过政企联手,严格防控,真正守牢企业“自管网”。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