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道伸缩门,隔出一片“清净”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操作简单、利润丰厚,“黑三轮”一直以其独有的特点,吸引各类人群前赴后继。近年来,黑三轮形成改装、销售、驾驶等完整利益链条,为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无业人员、城市低保户者带来“商机”。同时,黑三轮造成的各类恶性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与秩序造成严重困扰。 

记者从去年底起,就持续关注黑三轮的产业链,探访三轮车改装窝点、深挖三轮车层层利益链、跟随相关部门突击执法、反思三轮车屡禁不止根源。 

一年过去了,情况是否有所变化?记者日前回访了一些曾经的黑三轮车比较严重的地区。 

长江南路“干净”多了三年来,赵先生亲眼见证长江南路轻轨站的所有变化,用他的话说,他是“看着这里规范起来”的。2009年年底,赵先生在长江南路上开了家小店。选址这里就图距离轻轨站近,预计会有较大客流。小店开起来之后,他却渐渐发现不妥。当初轻轨站建成之初,站台下配有公交枢纽,但由于相应的公交线路迟迟没有引进,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空旷的公交站演变成了“黑三轮”枢纽站。 

“那个时候,从轻轨站一出来就看到黑压压一片,几十辆三轮车停在外面,逢人便问‘去哪里’。”赵先生说,有时候为了争夺客源,黑三轮还会发生内讧,给周边的行人及小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整治黑三轮,宝山交警频繁出击。回想起交警的夏季行动,赵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交警‘瓮中捉鳖’,黑三轮无处可逃,为了逃避处罚,连人带车跳到臭河浜里。”赵先生说,“后来交警找人把所有车子打捞上来,光那一天就收缴了几十辆车。” 

经过多次打击和近期持续高强度施压,长江南路上的黑三轮不见了踪影。“黑三轮撤了,街道也整洁干净了,现在公交车也引进来了,人们生活既方便又安全。”赵先生说。 

伸缩门阻止四类车入内昨天晚高峰时,每一辆轻轨过站后,长江南路站台上都会涌出大量下班族。以前,这正是黑三轮生意最好的时候,但昨天的站台下,四周空旷,见不到一辆黑三轮的影子。 

在站台入口处,一扇可伸缩的大门引人注目。“这就是针对黑三轮等‘四类车’而特设的一扇门。”交警介绍。警方采取“大联动”模式,会同镇政府机关、派出所、轨交总队派出所、轨交总队交警大队等各个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在站台外加装了这道伸缩门,轮流固守,每天7:30至22:00安排民警及协警在站点周边固守,禁止“四类车”入内。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一条路。执法小分队通过街面巡逻、便衣管控的方式对“四类车”进行整治,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自10月30日至今,警方连续不间断地对三号线殷高西路站、淞发路站出入口开展联合集中整治,并对41名“黑车”拉客人员做出行政处罚。在持续高压的整治态势下,轨道站点的黑三轮聚集情况已有大幅改善,尤其是高峰期间黑三轮聚集现象已显著改观。 

通过街面整治与社区收缴并行,整个淞南、高境地区黑三轮的情况都得到根本改变。“上个月,刘行地区社区收缴150多辆黑三轮,极大地震慑了当事人。”交警说。 

警方对黑三轮“零容忍”地铁三号线江湾镇站,也曾是三轮车屡禁不止的地区,由于该区域地处虹口、杨浦、宝山的三区交界处,一旦遇到整治,三轮车就到处乱窜。为此,交警部门进行三区联动,彻底杜绝了黑三轮在站外揽客的现象。 

尽管在严打下,电动三轮车、残疾车销声匿迹,然而从事非法拉客活动的违法人员依然存在,只是将三轮车改成两轮车,继续“坚守”各轨道站点,不愿放弃非法拉客这条生财的“捷径”。 

在东林停车场内,就停放着宝山交警今年暂扣的电动三轮车,总计1300余辆。一些电动三轮车、残疾车及二轮摩托藏匿在居民小区、城中村内,在警力薄弱时段出动重操非法客运旧业。自11月16日起,宝山交警开展10次进社区收缴行动,共收缴电动三轮车70余辆。 

面对新形势,宝山交警反复推敲总结,精心拟定“大联动”作战计划,对黑车“零容忍”。一名警官说,一个行业的生存除了其自身特点外,更需要一个大环境的支持,黑车屡禁不止,需求市场是其源头。要想从根本上整治,除了相关各部门共同努力联合执法外,还要靠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