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宝山区杨行镇友谊家园二居居委会,正赶上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从老家回来,给居委会工作人员送来一袋家乡花生。居委戴主任邀请记者一同吃花生,高兴地说:“在我们这里,外来务工人员从老家回来带点土特产是常有的事。”
宝山区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由于注重居民自治管理,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3年来居民发生纠纷后的上访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红薯大叔”乐当志愿者
在杨行镇友谊家园二居,社区管理志愿者徐广良走家串户,上门提醒居民加强冬季安全防范。徐广良对社区事务十分热心,可他刚入住这个小区时,对社区居民却常常横眉怒对。
2008年初,老家在山东农村的徐广良举家来到上海,住进了友谊家园二居。他在小区内做起红薯生意。由于销路好,不少同乡也一起跟进,小区1086户人家,卖红薯的有18家。运红薯的卡车三天两头开进小区,占道停车;批发红薯的小贩骑着“黄鱼车”前来进货,增添隐患。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烤红薯时烟气随风飘散,居民门窗都不敢开。
居委会为此召开居民协调会,让大家各抒己见。居民听到徐广良说起养家糊口的艰辛,深表同情,加深了对“红薯大叔”们的理解。看到他们因为用炭生火而弄脏了地面,物业和邻居主动帮助打扫卫生;见他们生活困难,又找出家里的衣服被褥送给他们。渐渐,老徐开始产生一丝愧疚。不久,老徐在外出运货时出了车祸,一条腿骨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带着水果、营养品到家里来看望他,还安慰说,大家会一起帮他渡过难关。
老徐的腿伤痊愈了。此后,他把运红薯的卡车停在小区外,生火远离居民生活区,还动员其他人也这样做。接着,他干脆当起了社区管理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红薯大叔”们成为创建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在今年的“五好文明户”评选中,有3户“红薯大叔”光荣当选。
“偷孕大姐”喜获准生证家住铁锋路2001弄的董红云近来忙个不停,小区里新进一批租客,她得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计划生育宣传。
5年前,董红云为了“偷生”第二胎,随丈夫从老家河南来到上海。居委会工作人员戴君主动了解董红云的情况。一开始,董红云什么话都不肯说。逐渐,董红云发现,这个在居委会工作的“姐妹”心地蛮好的,家里有什么困难、不便的地方,她都会热心帮忙。终于,她向戴君说出了自己想“偷生”的计划。
几天后,戴君高兴地告诉董红云,按照相关政策,她的情况允许生二胎,只需回老家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董红云将信将疑地回了趟河南。没想到,确如戴君所说,她顺利地办好了准生证。回到上海后不久,董红云怀孕了,戴君又拿着她的准生证复印件等,忙前忙后地帮她到医院办理生育登记、陪她做孕妇检查。如今,董红云的儿子5岁了,她也成了小区里的计划生育宣传员。5年来,董红云所在的小区没有一次“偷生”超生记录。
“种菜阿婆”转型新园丁
杨桃路338弄,十几位阿公阿婆在一块6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莳花弄草,翻土施肥。将近20个品种的各类绿植花卉,使这里成了小区“植物园”。可就在两年前,围绕能否在小区里自己种植物,还引发过不少矛盾。
这里三分之一的居民是2010年由当地农村村民转变过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习惯没有变。在农田里忙惯的阿婆看到小区里有不少绿化带,就见缝插针地种起了蔬菜。这让老居民们难以接受。物业公司和居委会无论如何解释,新来的阿婆们就是转不过弯。居民们动手去铲除菜地,阿婆们就在那护着,矛盾越来越激化。
居委会召集居民代表开了听证会。会上,阿婆们的陈述让大家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阿婆们的生活习惯。居委会和物业一商量,拿出一个方案:在小区里专门辟一块空地,当作阿婆们的“自留地”,但只能种观赏性的花卉和绿色植物。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一致拥护,很快,小区里的“植物园”便建成了。 相关附件下载:
dabiaoti.jpg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