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宝山区的月浦、顾村等城乡结合部地区,不少人可能都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流动人口多、环境脏乱差、治安问题突出、偷盗案件频发……凡此种种,都给人留下“乱”的印象。
然而,人们印象中的这些“乱象”如今正渐渐消失。近年来,宝山区跳脱以往的管理惯性,通过技术手段和治理模式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城乡结合部治理的新路。
人口倒挂社会治理有难度月浦镇位于宝山区东北部,这里外来人口众多且流动频繁,农村地区外来租客数量超过户籍人口的“倒挂”现象十分普遍。外来人口的无序流动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月浦曾是盗窃案件的“重灾区”,其中尤以农村地区出租房内偷盗助动车、电瓶车、摩托车的盗“三车”案件最为高发。据月浦镇综治办所提供的数据,2012年,月浦镇刑事案件立案393起,其中盗“三车”案件就占了126起,月狮村甚至曾经发生过一户居民家中一晚被盗走4辆电瓶车的案件。
偷盗案件频发,其症结所在是因为农村地区交通出入口较多,房屋物防技防设施简陋,整体防范难度较大,而住户又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据介绍,农村住户家的院门通常都只设有简单的锁具;加之外来租客众多,回家时间不一,一些房东嫌麻烦,院门日夜敞开。防范如此懈怠,“梁上君子”当然不请自来。有鉴于此,月浦镇借鉴封闭式管理的理念,于今年年初开始了“宅院式封闭管理”试点。
简单有效“小封闭”派大用场“宅院式封闭管理”听上去玄乎,其实并不复杂,成本也并不高。通过在每户院落大门安装电子防盗门,并向所有住户和租户发放电子门卡,所有人员刷卡进出,以“小封闭”实现提升农村地区的防范和管理水平。
通过门禁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与实有人口采集系统数据库关联,月浦镇实现了“以卡管人,以卡控租”。通过门禁系统终端,管片民警能够实时掌握每一户居民家中人员进出的情况。盛桥派出所责任区警长王玉兴告诉记者,通过这套系统,哪一户人家几点几分有谁进门、有谁出门,全都一目了然。一旦系统提示进出门异常,警方就能第一时间反应。
“宅院式封闭管理”不仅提高了来沪人员信息采集质量,规范了房东出租行为,同时也消除了治安安全隐患。以月浦镇沈家桥村为例,今年1到8月,刑案立案总数为零,110报警类数18起,同比下降45.5%,偷盗类报警数11起,同比下降52.2%。
精细管理“大封闭”解决难题类似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顾村镇也在今年开始进行尝试。首批进行试点的星星村外来人口集聚,外来务工人员与常住人口比例为6∶1,形成了城乡交错、村企交错、本地人与来沪人员混居的复杂局面,“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工作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月浦镇的“小封闭”不同,顾村镇当地政府首先把星星村的5个生产队集中进行社区化管理,并命名为“沈行社区”。利用农村的天然河道和村间道路在进出沈行社区的四个路口设置了四个岗亭,每个岗亭配置了车辆ETC系统和人员出入身份认证系统,同时配备值班安保人员。社区内居民和来沪人员统一配备电子身份卡,持卡人经过门禁时无需出示,由门禁系统自动读取信息,凭卡可无障碍通行,对没有电子身份卡的出入人员和车辆,由值班人员进行登记,做到出入有记录,从而实现“大封闭”管理。
电子身份卡系统即解决了人口基础信息录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人口动静态相结合管理的问题,通过电子身份卡证可以随时知道社区里现有人口数和外出人口数,包括每个租赁房的现有人口情况及外出情况,实现了区域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便民利民创新模式获认可无论是“小封闭”还是“大封闭”,宝山城乡结合地区的这套创新治理模式,都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与欢迎。家住月浦镇月狮村的张阿姨告诉东方网记者,用上了这套安装在自家院门上的门禁系统后,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再也不怕有小偷光顾;进门刷卡如今也成了习惯,轻松一刷就能进门,不仅安全而且方便。
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不仅破解了治理难题,同时也兼具便民服务的功效。月浦镇茂盛村目前正在试点的“规范房屋租赁管理与来沪人员服务”信息平台,在该村社会稳定和治安防范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通过这一信息平台发布免费房屋出租信息、就业岗位信息、社会救助政策、治安防范宣传等一系列民生信息,让村民和来沪人员足不出村就地享用到便捷、快速的实事资讯。
此外,信息平台作为房屋租赁的第三方提供房东和房客双向互助式服务。既做到督促房东履行法律义务,落实治安监管职责,又做到对房客告知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和可享受的基本服务,依法维护房客的切身利益。当双方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并有签订租房合同意向时,该平台工作人员对每一份房屋租赁合同文本予以严格审查和把关。相关附件下载:
dabiaoti.jpg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