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3年宝山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发展转型取得成效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发展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持续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897.5亿元,可比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101.7亿元,增长8.0%。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他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增加值、区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达到或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

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发展转型取得进一步成效。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达到57.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引进大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67户,增长68.7%;新兴产业加快发展,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7%,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6%,税收增长10.2%,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0.2%;“三线”服务业载体入驻企业5580户,增长31.7%,实现税收13.5亿元。

全区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全年增加值可比增长8.3%,增速虽比上年的10.2%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工业增加值318.2亿元,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2.1%。工业总产值增长7.4%,好于年初预期,企业效益持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7%。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6%和10.1%,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增长7.9%和7.5%。

全区税收收入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区级税收94.1亿元,增长8.2%。区级税收中,工业18.1亿元,增长11.7%,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26.5%;第三产业69.1亿元,增长9.7%,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85.6%。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仍是区级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实现区级税收46.5亿元,增长13.9%,对区级税收增长的贡献率79.6%。

经济运行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重点产业良性发展

1、工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工业总产值1604.2亿元,增长7.4%;工业销售产值1605.5亿元,增长7.9%。十大主要行业中,增长较快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增长48.9%和25.6%;增速明显加快的是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8.1%、5.7%和4.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1、1.2和3.4个百分点;降幅缩小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行业虽然产值仍为下降,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3、2.5和0.8个百分点。

园区化战略持续推进。至年末,宝山工业园区和月杨工业园区两个市级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401户,比上年增加15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2亿元,增长6.6%,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28.8%,单位土地产值382.5万元/亩。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1.7%;亏损企业150户,比上半年减少35户。出口交货值转降为升。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137.5亿元,增长1.9%,扭转了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下降态势。

2、商品销售趋于回暖。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626.8亿元,增长1.1%,自11月起扭转了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增幅缓步回升。主要原因是随着钢贸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钢材批发销售额同比降幅明显缩小,前三季度同比降幅分别为15.4%、10.5%和7.7%,全年降幅收窄至3.6%。

3、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商品房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房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总额243.2亿元,增长15%。施工面积1212万平方米,下降0.2%,其中新开工面积200.8万平方米,下降35.7%。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70.6万平方米,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391.2亿元,增长12.9%。商品房投资总量中,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额73.3亿元,占30.1%。保障性住房销售面积121.6万平方米,销售额100.1亿元,分别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44.9%和25.6%。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积233.1万平方米,增长80.5%;交易金额342.8亿元,增长98.2%。

4、服务经济发展壮大。至年底,“一、三、七”号线服务业载体入驻企业5580户,增长31.7%,实现税收收入13.5亿元,其中区级税收4.6亿元。从集聚区税收规模看,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和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税收超过2亿元,创邑?幸福湾、骏利财富大厦和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均超过1亿元;从集聚区税收增幅看,长三角服务外包基地上海共富园(一期)、星月国际商务广场、上海北外环信息产业园等税收增幅超过2倍。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打造邮轮品牌,营造邮轮旅游业发展环境。全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泊大型邮轮127艘次,比上年增长1.1倍;出入境游客62.6万人次,增长1.2倍。全区接待游客8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收入31.2亿元,增长10.2%。

投资、消费和出口“两增一降”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投资24.9亿元,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300.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完成投资63.6亿元,增长3.3%;住宅房地产完成投资219.9亿元,增长18.0%;社会事业等其他投资16.9亿元,下降31.6%。156个重大项目中,已开工77个,当年完成投资64.6亿元。其中,3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23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11个保障房项目完成投资27.4亿元,11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8.3亿元。

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3亿元,增长12.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89.2亿元,增长13.2%;住宿和餐饮业30.1亿元,增长7.5%。互联网零售和汽车零售仍是拉动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二者分别增长45.7%和14.7%,拉动全区零售增长8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降幅持续收窄。1-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111.3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进口69.4亿美元,下降12.3%;出口41.9亿美元,下降3.9%,出口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11月出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月度出口额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

财政金融运行稳定,招商引资取得成效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278.1亿元,增长1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7亿元,增长8.0%。地方财政支出157.4亿元,增长8.8%。其中,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增长1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7.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7%。

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至年末,全区银行存款余额2378.3亿元,比年初新增168.2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1131.3亿元,比年初新增58.4亿元,增长5.4%。贷款余额中,单位贷款774.8亿元,增长1.6%;个人贷款353.1亿元,增长15.0%。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1亿元。其中,企业贷款5.6亿元,占69.3%;个人贷款2.3亿元,占28.8%。

新引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全年新增企业注册资本442.1亿元。新设企业10178户,比上年增长38.1%。至年末工商注册实有企业54068户,比上年净增7886户,增长17.1%;注册资金3097.2亿元,比上年净增395.2亿元,增长14.6%。引进企业质量进一步提升。注册资金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167户,增长68.7%,注册资金244.4亿元,户均注册资金达1.5亿元。其中,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超过七成。

到位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吸引外资项目191个,其中,新批145个。吸引合同外资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第二产业0.9亿美元,第三产业3.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8亿美元,增长38.1%。

民生保障稳步提高,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5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6元,增长10.5%。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出台推进新农保参保全覆盖实施意见等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老年农民月统筹养老金、新农保参保养老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征地养老人员月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15元、696元和1130元,增幅分别为24.1%、11.2%和13%。住房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新开工市属保障性住房34.6万平方米、区属保障性住房112万平方米,2099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3259户,其中年内新增租金补贴256户;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3773户。

区域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前三季度增加值能耗下降5.5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5%,居全市首位。区域平均降尘量8.4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0.5吨/平方公里?月。新建绿地面积16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