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报道:宝山区顾村镇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整改措施之际,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委提出的“群众在我心中,我在群众眼中”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忧、最愁、最怨”的问题。“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从最盼的事做起
51岁的失地农民朱小妹盼望就业,但几次找工作都没“下文”。不久前,镇里把公益岗位上岗证送到了她手中。和朱小妹一样,实现就业是广大顾村人最盼望解决的问题。随着顾村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加快,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随之突显。“赢取群众满意,要从解决百姓最盼的事做起。”
为此,去年和今年顾村都将帮助群众就业列为“一号工程”:2005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党员干部担任“就业红娘”,下基层访企业,挖掘岗位信息,寻找就业岗位;开设保安、超市收银员等培训班,培训失地农民、下岗职工;优先解决特困人员就业。“四举并抓”给顾村的“朱小妹”们带来了最大实惠;去年一年,共有3390多名群众重新上岗,实现了再就业。今年镇里将投入1500万元,解决3600名群众的岗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500多人被安排了就业岗位。
群众最“愁”放心上
解决百姓最愁的事,是赢取群众满意的关键所在。
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生活还愁个啥?走访中,顾村的党员干部发现,一些因动迁而分散过渡的群众生活有“忧愁”:住在过渡房,关系“两不靠”。生活谁来关心?有难谁来相助?于是,镇党委马上落实建立起2000多户过渡村民的联系簿、开通“联心热线”、发放“便民名片”……让过渡村民有事找得到人、解得了愁。
因市重大工程建设,正义村的一位彭姓村民一家三口搬到了离村6公里外的嘉定马陆镇。临走前,村里党员干部登记下了他的临时住址,发放了“便民名片”。未料,没过3个月,这位村民就被查出患有肝癌,住进了医院。困境中,彭家想到了正义村的党员干部,一个电话打去求助。党员干部的慰问帮助随即而至。经多方协调,彭家提前2年拿到了动迁房,年底前搬回了故地。不久,这位村民病逝了,他的家属感慨不已:“百姓愁事能得到快速解决,党员干部真是把百姓放在了心上!”
“党心”始终连“民心”
在顾村,每名党员都有一张“党员连心卡”:正面是金灿灿的党徽,背面是党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镇党委要求明确:每一位处级党员干部至少发放5张以上,科级党员干部和村、公司主要领导至少发放3张以上,普通党员也至少需发放2张以上。赢取群众满意,还要努力解决群众最忧的事。让“党心”始终连“民心”!这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的共识。
广福村有一条老街,由于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居民随意破墙开店,仅2米多宽的路面经常拥挤不堪,居民生活出行十分不便。于是,村里几名老人想到了“党员连心卡”,“匿名”给镇里写信反映民忧。镇领导收信后立即查实情况,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并当场开出整治“药方”。为了加快整治力度,党员干部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劳动。如今,投资35万元新建的集贸市场已竣工投入使用……
新的一年,顾村的党员干部走街串巷、访贫问苦没闲着;今年的“为民工程”也已排定:结合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投入1.5亿元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活动;将投入1500万元资金,确保再有3600名群众上岗就业;再建3个镇村“一体化”医疗站,方便更多顾村群众就医;在新建社区内增设休闲、锻炼、娱乐设施……让更多顾村人分享发展成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