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庙行镇试点开展“民情七色板”项目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现今,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的发展需求。如何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社会管理和居民服务的现实需求实现文明和谐的新局面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此,庙行镇积极探索,以共康雅苑第二居民区为试点,深入剖析并实践,力争让社区治理创新走上新路,让社区创新具有文明底蕴,让庙行这片热土始终充满温度。

挂在墙上的“民情笔记”

庙行镇共康雅苑第二居民区是一个集经适房、动迁房、廉租房于一体、拥有3090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区,其中经适房占比70%,居民都是来自静安(原闸北)、普陀等区的动迁居民。为了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真正做好做实小区居民生活的“后援团”,自2013年居委会筹建以来,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把民情走访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一份特殊的“民情笔记”——“民情七色板”,为建设居民高度自治、小区秩序平稳、居住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的和谐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走访过程中,共康雅苑二居采取组团的方式,在居委会干部带领,组织发动小区党员、楼组长和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分块包干,逐户排摸,仅2016年就走访了2400余户。入户走访后,居委会及时将居民信息在墙上的“民情七色板”上予以标注,七种颜色代表七种类型的家庭:绿色表示已经入住户、红色表示党员家庭、粉色表示老年家庭、紫色表示残疾家庭、蓝色表示困难家庭、粉色心形表示外来婚嫁妹、咖啡色表示特殊家庭。不同的颜色标注使住户情况一目了然,此外居委会将一些特殊的民情输入电子档案库,独立标注,既便于查询,也保护了居民的隐私。

六大“结对”办实事解民忧

挂在墙上的民情笔记,使居委会及时掌握住户的第一手信息,也为居委会对接居民需求、开展点对点服务提供了便利。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共康雅苑二居开展了“六结对”服务项目。一是党员结对,通过党员与困难党员结对,为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提供帮助;二是共建结对,让共建单位与困难家庭结对,开展实物帮困活动;三是与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结对,居委会成立“爱心使者工作站”,站内15名志愿者每天轮流上门为小区的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四是与残疾人结对,由卫生、民政干部与困难残疾人家庭结对,开展精神抚慰和实物帮困;五是与失独家庭结对,由计生干部、楼组长与失独家庭结对,定期开展慰问和服务,尽力抹平他们的伤痛;六是与特殊人群结对,由社区民警、综治干部与青少年犯罪等特殊人群结对,关心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

紧贴需求“网”住人心民气

除了常规性的“六结对”项目,社区还依托“民情七色板”这条收集民意、发现解决问题的“快速道”,切实有效地为老百姓解决了一系列居民晾晒难、非机动车停车难、手机信号覆盖弱等民生问题。在全市开展的“除陋习、有素养、行文明”专项整治行动中,社区通过“民情七色板”,广泛听取居民意见,问计于民,开展了以“别让文明撒落一地”为主题的“反高空抛物百日行动”,在300多天的行动中,成立了文明志愿者队伍及“小小宣传员”志愿者队伍,组织了“小手牵大手”活动,积极发动并鼓励居民用摄像机第一时间曝光高空抛物行为,呼吁居民摒弃陋习,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为了让小区内的2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居委干部不仅组织“爱心使者”为老人寒潮送温暖,还创办了“敬老年夜饭”,让老人们在传统佳节相聚一起,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感受浓厚、欢乐的年味。为解决社区众多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照看的烦恼,居委会创办了“社区萌芽娃娃家”,组织2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全职妈妈手把手教授孩子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户外拓展、学习本土方言等活动,预防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恶习,缓解了不少父母的“燃眉之急”。除此之外,首届cool狗秀技能大赛、控烟宣传、“三个五”便民服务日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明修身行动及便民服务,也通过“民情七色板”在共康雅苑二居居民区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