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冬季,正值上海人民庆幸又是一个暖冬,不用再忍受凛冽的寒风侵袭的时候,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和地震。海水在翻滚,大地在塌陷,滔天的海水迅速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成人、淹没了儿童,淹没了一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巨大灾难。
当人们从广播、电视各种新闻媒体得知这一灾情后,纷纷加入了捐赠的行列。
作为宝山区红十字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时时刻刻的被广大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浓浓爱意所感染。12月31日,第一位募捐者走进了区红十字会的大门。当工作人员询问其姓名时,这位腼腆的小伙子想了好一会儿,随即编了一个假名“王旦”。“今天,我钱带的不多,先捐800元。”这感人的一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这质朴的话语时时在我耳边响起。1月4日,是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这天来了一位老伯,虽然他只捐了20元,但仍然使我十分感动。因为,我知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20元,虽然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涓涓溪流汇成了今天的大海。1月5日,是个人捐款最多的一天。中午时分,办公室迎来了祖孙三代:奶奶年过六十,孙女最多不过六岁,妈妈吴亚青代表全家捐献了5000元。5000元是迄今为止在所有个人捐款中最多的。5000元为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们家也不富裕,但是我们要将这拳拳的爱心传递给灾区人民。今天,我把女儿带来就是要让她受教育,感受人间真情。”当我将带有“红十字”标志的贴纸小心翼翼地给小女孩贴上时,小姑娘的脸上顿时洋溢起了甜甜的笑容。我相信这是人间最灿烂的笑容。我也坚信这一切会永远伴随着她走过美好的一生。“深深的祝福你!祝你快乐平安!”请接受一位阿姨对你的良好祝愿吧。
携手四海共渡灾情。爱心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分肤色的,是不分年龄的。1月7日,是最让我难忘的一天,因为,这天有太多的感动。1月7日,红十字会收到的第一笔小朋友的捐款是罗店中心校捐来的3335.9元钱。这些钱多数是一元、一角的硬币。虽然清点这些钱花了我们很长时间,但我知道这些钱是小朋友们花了很长时间积攒起来的。有压岁钱,有小朋友为家长做家务的“劳务费”,也有小朋友省下的零用钱……。手捧着这些沉甸甸的硬币,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双双小手将心爱的储蓄罐打碎,将一枚枚硬币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一个个稚嫩的童声:“我们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1月7日,是收到捐款最多的一天。这天一大清早,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机关大厅内,举行了一个简短而又隆重的捐赠仪式。在《爱的奉献》这首歌的音乐声中,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地排队将钱款捐入捐款箱。9点钟,区卫生系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的阶梯教室里也举行了捐赠仪式。当人们将钱投入捐款箱中时,爱心在此时汇聚,爱心在此时涌动。白衣天使们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抗击非典时有他们的身影,抗洪救灾的前线有他们的身影,拯救生命的行动中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蓝天白云下最灿烂的一群人。1月7日,区红十字会接受了第一笔个体单位的捐款。捐款者中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平时他们省吃俭用,但向世界人民奉献爱心却不甘落后。帮助天下需要帮助的人,是他们最最质朴的心愿。这一分一厘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劳动。在炎热的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在严寒的冬季他们默默付出。当一双双粗糙有力的大手将钱投入捐款箱时,该是多么感人的一幕。1月7日,癌症俱乐部的病友们也送来了1000元的捐款,他们说要用爱心回报社会。有这样的一笔捐款,是应该被我们牢记的:捐赠者是一位身患大病的儿童,他的名字叫姜歌。100元,钱不多,却是爱心在燃烧。因为,他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享受到阳光、蓝天、白云和鲜花。
让我记住你们;这一群群可爱的人,这一群群善良的人,这一群群质朴无华的人。笔笔捐款,份份爱心,是那样的炙热。敬礼!敬礼!请接受一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最崇高的敬礼!
爱心在我们手中传递,让我们与世界人民携手共渡灾情。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真情和爱意!
(李攀/文 浦志根/摄影)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