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8月28日上午,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试运行,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成启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通办”,这是宝山区打造行政管理服务窗口升级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的重要成果。
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江绵康、副院长袁钢以及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等有关领导出席宝山“三个中心”开通仪式。区委书记汪泓宣布“三个中心”开通运行,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对“三个中心”推进情况作了介绍,区委副书记袁鹰主持开通仪式,区领导夏雨、章俊荪为区行政服务中心揭牌,区领导张静、丁大恒、杨杰、连正华等出席活动。区领导周德勋、袁罡分别出席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全区通办信息系统、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仪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体部署,宝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着力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结合起来,突出“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看实绩”,通过建设“三个中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效。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便捷企业办事
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快推进简政放权。针对企业反映的审批事项较多、审批职能部门过于分散、审批时间较长等问题,宝山区把27家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联合办理,重点围绕“五个一”,也就是“一门式集中受理、一张表告知承诺、一个窗口对外服务、一个专人负责审批、一个科室集中办理”,制定了业务流程、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20个职能部门建立行政许可科,推进工商、税务、质监、商务委行政审批“四合一”,实行企业设立“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次发照”业务流程,通过推进“五个化”,也就是“审批事项减量化、行政审批流程化、服务场所集约化、机构设置专业化、管理规范标准化”,切实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目前,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类事项有170项,比市级目录减少54项,精简力度居全市前列;一般产业项目审批时间在法定期限基础上压缩了三分之二。同时,增加了服务类事项有138项,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城市运行“全覆盖”
以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为载体,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大联勤、大联动”信息没有及时共享等问题,宝山区围绕“区域全覆盖、工作全时段、内容全行业”目标,整合应急值守、网格化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功能,着力建设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在以前10大类120种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管理面的2大类64种事件,明确全区164个责任网格,重新构建32家行政管理部门和15家公共服务单位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建立了“三个一”工作制度,受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和推广,这个制度就是“在收到群众一般诉求事项后,1个工作日内派发给相关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在收到交办诉求事项后,1个工作日内联系来电市民,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告知办理程序及期限;对群众紧急求助的诉求事项,承办单位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需要多个单位共同办理的事项,根据职能就近、处置便捷原则指定牵头责任单位,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通过全区各部门和街镇园区的协调联动,宝山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四个一”,也就是“一支队伍发现、一个平台受理、一个系统分派、一套管理机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率先实现“全区通办”
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全区通办”。 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不方便、社区事务不能就近办理等问题,宝山区在去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率先实现“一口受理”和“全年无休”基础上,今年又加大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从193项社区事务中梳理出76项社区事务纳入“全区通办”范畴,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打破了原有社区居民只能在户籍地办理事项的壁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所需事项,切实解决“人户分离”跨区域办事难等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办事的需求。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今天宝山所有的街镇在全市率先实现“三一两全”,也就是“一门式服务、一头管理、一口受理”和“全年无休、全区通办”。前来办事的市民普遍反映,现在办事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