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服务送到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顾村大居馨佳园党总支建设居民“心家园”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没想到我们随口一提,平价菜这么快就送到我们小区了。”这些天,看到送进社区的平价蔬菜,顾村大居馨佳园社区的居民们觉得更加“称心”了。

上门走访听取居民意见,学习对照梳理群众诉求,聚焦难事上下联动整改,顾村大居馨佳园党总支在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准备中,主动对接镇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加强学习、听取意见、梳理问题、解决难事”,努力把馨佳园社区建设成居民的“心家园”。

“群众的难事就是我们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社区,经济适用房小区有4个,5000多户人家,中低收入居民占的比例不小,大家平常就想要买点便宜的蔬菜,不过现在便宜点的蔬菜太少了。”今年初,馨佳园九街坊“心连心”茶室里,居民们对镇领导和居委会干部提出了意见。

“群众有难事,说明我们的服务上还有距离、我们的作风上还有差距。什么是‘最后一公里’?群众的难事就是‘最后一公里’!”馨佳园党总支在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中,通过“馨佳园共治联合会”召开联席会议,请居民代表提意见、谈诉求;结合日常走访、上门志愿服务等,听取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召集北翼集团等相关部门,听取对社区服务的建议意见,初步梳理了“完善社区周边商业布局和功能配备、在商业网点建设中加强对价格和商品门类调控”等居民最迫切的意见需求,并在顾村镇和北翼集团等单位的协调支持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立行立改,采取蔬菜基地直供平价蔬菜的方法、每周五和周六两次直接送进馨佳园,平价猪肉则天天直供社区,对社区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在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的同时,加紧推进落实。

坚持“六必访”服务更亲民

馨佳园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近郊六大保障性住房基地之一,目前,馨佳园12个街坊小区已入住居民约2.8万。馨佳园党总支坚持联系服务群众的“六必访”,经常性地到居民家中听取需求意见,走访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及时帮助解决急难愁问题。

“你们比我的女儿还好!” 4月15日中午,陈老伯一家照例吃到了送上门的饭菜,老夫妻俩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老伯一家是从静安区动迁到馨佳园五街坊的。居委会在走访中得知双双患病行动不便的夫妇俩还要照顾1岁的小外孙女的情况后,立即帮他们联系了顾村菊泉社区服务中心每日两次的订送餐服务,让两位老人十分感激。

为了更好地把“六必访”工作制度落到实处,馨佳园还搭建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服务平台,建立“社区议事园”、“居民自治”促服务,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以议事会形式共商决策;开设“心连心茶室”、“社区共治”优服务,定期由区、镇两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到茶室,倾听居民对社区建设与服务管理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好后报送镇党委、政府,及时改进和完善相关服务内容。在 12个已建成入户的街坊小区入口处,设立“心连心”便民服务点,提供雨伞、打气筒、手电筒等各类便民物资,并由居民志愿者和保安志愿者联合开展24小时志愿服务。

一周五个固定服务日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4月8日,周二。志愿者们又来到范锡才家里,为他上门服务。“有这么多人的关心,生活再也不孤单了。”老党员范锡才平时子女不在身边,常感孤独和不便。党总支和居委会平时嘘寒问暖,还组织像范锡才一样的独居老人等参观嘉兴南湖、长江隧道、崇明跨海大桥;社区温馨志愿服务者则每两周一次定期上门帮助打理卫生、理发、代购生活用品等,让老人们在家中就能得到贴心服务。

怎么让生活在社区里的居民们享有更多温馨服务?馨佳园党总支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梳理分析居民需求后,提出了“温馨12345”的服务举措,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一个固定主题,由居委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周一为综合服务日,分类梳理居民诉求,邀请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周二为温馨服务日,由各志愿者分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病困家庭提供生活服务;周三为舒心服务日,由专项志愿者倾听居民心声,对因生活矛盾等产生心理情绪的居民给予心理疏导;周四为卫生清洁日,组织志愿者义务清洁小区环境,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周五为法律援助日,由专业法律志愿者,义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进行普法宣传。

“要把‘馨佳园’建设成为居民的‘心家园’”

“馨佳园、馨佳园,因为温馨,服务才佳;融了真心,才是家园!”馨佳园党总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对于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了进一步的设想:结合学习教育、深入走访、梳理问题和解决难事,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常态化的党群联系机制,从群众走访、信息宣传、诉求响应、困难扶助、民主议事等多个层面,继续加强为民服务;充分运用“心连心茶室”等互动平台,进一步凝聚党员和群众,发挥好社区自治主体功能,继续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探索群众路线实践基地——“百姓自我服务家园”,引导社区群众从文化、生活两个层面开展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计划首批试点推出“心灵成长屋”、“民族之家”、“一家亲滋味”、“巧手温馨”、“书画影像苑”等十余个百姓自我服务项目;以联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群众信息综合对接平台,继续完善反馈响应机制,努力将为民服务做得更实、做得更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