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采访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张俊忠
我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工作,主要从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顶层设计,在我的双手下得以逐一“落地”。每当看着居民享用着信息生活的大餐,都令我心满意足。能把一己之专长直接应用到服务民生,并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变得更好,令我内心感到十分踏实、满足。
荡荡“南京路”免费上上网
牡丹江路是我们宝山的主要商业综合街区。早在两年前,区信息委就携手电信部门,致力于将牡丹江路商业街--宝山的“南京路”沿线,打造成市民免费上网示范工程。这就是2013年上海市实事项目之一的i-Shanghai项目。我参与了整个工程共两期的完成。目前牡丹江路商业街已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为附近市民提供每天8小时的免费上网服务。
这几天天气晴好,春暖花开。平日里我工作比较忙,不太有空陪家人。趁着难得悠闲,我提议全家一起出游。目的地哪里呢?“其实我们宝山的商业街现在建设得也不错啊,要不就近,去逛逛如何?”言毕,没想居然得到了她俩的一致“拥护”。
于是,这愉快的一天,始于牡丹江路友谊路口的一家西餐厅。一顿美味的西式早餐差不多享用完毕的时候,女儿心满意足地拿起手机,搜索无线信号上网。忽然,她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惊喜地说,“嘿,爸爸,没想到这边的i-Shanghai无线信号这么好啊!”女儿平时不太出门,比较宅。“当然啦,”我向她挤挤眼,自豪地说道:“这里边也有你爸的一份功劳呢!”
我爱人闻言,边从包里拿出手机,边打趣我:“怪不得呢,忽悠我们来逛商业街,敢情是还想着你的工作呀?”于是,这一天只要一得空,我们仨就会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或者搜索附近的吃喝玩乐,或者刷微信朋友圈。商业街一日游,居然成了我工作成果的“验收”之旅了。
足不出家门体验“零距离”
去年,我们友谊路街道还在信息委的支持下,与电信合作,在宝林四村建设了“智慧社区”体验馆。小区的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安装了高清IPTV。通过高清IPTV平台,对接了我们原来的“市民百事通”、信息发布等功能,还新增了不少应用,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市民百事通”,依托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服务热线,通过充分挖掘、整合友谊地区信息资源的海量数据,来满足市民日常的、潜在的、个性化的各类生活信息服务和查询需求。市民只需要在家里,就能轻松收到街道或居委会群发的广播短信,或查询小区发布的信息,或参与问卷调查,或点击“便民地图”查看出行路线等。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民生,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着。为此,我们还与电信合作展开了“翼视”项目建设。放在以前,小区居民遇到求职、再就业培训、计划生育等各方面的问题,首先会求助居委会。如果居委会不能解决或给出答复的,会让居民自己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二次询问。有了中国电信的“翼视”系统,居委会通过远程视频办公,当场就能为居民搞定问题。
光网来助力办公更欢畅
自从城市光网改造以后,我们街道内部的办公效率也提升了不少。从前,我们办公室上网速度很慢。记得那个时候,居委会干事小黄经常向我抱怨,说网速是龟速,用起来束手束脚。工作中,他经常需要上政务网查看信息或收发邮件。常常是点击“发送”后,小黄便起身倒茶,等喝完一杯茶回到座位上,正好电脑显示屏跳出“发送成功”。搞得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进他们办公室。就怕他问起,网络为什么这么慢啊?
现在好了,光网升速后,随之我在他们面前腰杆子也硬了。我们街道的每个办事员都能登到区办公业务网上,随时收发邮件,非常快速方便。行政、党务等各条线的数据交流和共享更方便了。休息时间,办公室里的欢声笑语也更多了。看着这一切变化,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一个个建设项目做得再多,我都不累,反而越来越有劲。
在中国电信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无论是居民日常生活还是政府办公,都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这其中既有我这样基层信息建设者的努力,也离不开中国电信在网络建设方面的不断投入。正如我们街道办公室杨建忠主任所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通向未来之路。在人们今后的生活中,信息化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一定要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同时做好宣传和引导,让信息化给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捷与实惠,让百姓生活更/'智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