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山区府实事项目之一的社区创新屋建设通过专家组的评审,5家建设单位尘埃落定,分别是顾村镇、罗店镇、淞南镇、月浦镇和张庙街道。加上之前已经建设完成的7家创新屋,宝山今年将实现社区创新屋全覆盖,全区的能工巧匠们都可以在社区创新屋内一展身手。不仅如此,宝山区科委科协今后还将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屋,把“梦工厂”建设到每位居民的身边。
街镇全覆盖 “梦工厂”近在咫尺
2013年,上海市首批4家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动手实践场所--社区创新屋,正式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在4家创新屋中,宝山区独占2家,分别花落庙行镇和杨行镇。到今年年底,宝山全区社区创新屋将实现街镇全覆盖,并有望在明年实现区级创新屋的全面升级。
自市科委发布社区创新屋三年发展规划以来,宝山区科委就将创新屋的培育及建设纳入了本区科普工作的三年计划--实现街镇全覆盖,为全区居民提供“近在咫尺”的创新动手场所。为此,宝山区科委科协积极部署创建工作,分阶段实现创建计划:一次性满足市级要求的街镇先行申请;尚不具备条件的街镇先按照区级标准进行建设,待有条件时再进行升级;尚未有明确规划的街镇,积极参与辅导,制定推进日程。
计划实施两年以来,宝山区已经建成的创新屋共有7家,其中市级创新屋5家,区级创新屋2家,所有创新屋每天都有居民前往参与创新制作。
屋屋有特色 我的创意我做主
根据市科委对社区创新屋的建设的要求,宝山区每个创新屋都依据各街镇的科普特色,设计了不同的特色亮点:杨行镇的“低碳环保”,号召居民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家居用品,掌握低碳的生活方式,学习环保知识;庙行镇的“机器人”,为青少年朋友开拓了机器人创意制作的广阔舞台;淞南镇的“建筑模型”特色,将学校内的特色课程与创新屋的工具设备相结合;高境镇则利用社区资源,很好地把学生的校外实践与传统版画制作结合起来;大场镇的“红木制作”,更是将本镇内的一批红木加工的老技师召集起来,传承传统工艺……
“如果创新屋建设照搬照抄,那就无法体现‘创新’精髓。因此,我们鼓励街镇整合资源,利用现有的人员及设施,充分挖掘创新屋的特色,做到创新屋的一屋一品。”宝山区科委副主任陈文娟介绍道。
这些各具特色的创新屋,不仅从设计美工上凸显特色,更将特色课程作为创新屋动手实践以及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社区居民的动手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联合共发展 “联盟”运行有章有序
2013年,宝山区选送了六组参赛选手,参加了上海市首届社区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其中,罗泾镇代表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斩获一等奖,另外五支代表队获得了参与奖。通过参与竞赛,宝山不仅培养了一批创新制作能手,更发现了创新屋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个人能力突出不算成绩,只有全面培育大部分居民的创新素质才是关键。
今年年初,宝山区科委科协即开始着手筹备创新屋联合体,将全区各街镇的创新屋纳入整体规划,形成一个覆盖全区、辐射周边、传帮带教的“创意联盟”。创新屋联合体从各创新屋的特色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课程,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定期开展创意制作竞赛,储备创新人才。联合体成立以来,已有上千居民接受了不同课时的培训,既有刚上小学的小朋友,更有基本功过硬的“老法师”。在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联合体举行了宝山区首届能工巧匠争霸赛,几十只队伍通过赛前培训后,筛选出9支队伍参与了总决赛。该活动成为了今年宝山科技活动周期间老百姓欢迎的“明星”项目。同时,今年4月至8月,由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协会)等5个区共同举办的第二届“西马特杯”创意制作大赛顺利进行,8月底将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决赛。
宝山区创新屋的建设,从一开始就纳入了创建有章、运行有序的轨道,在市、区、街镇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为社区居民开创了一片创新新天地,在“动手参与,激发创意”的指引下,引领“我创意 我设计 我动手 我制作”的创意新风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