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浦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六步”工作法 步步暖人心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基层为民办事的窗口单位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末梢”,也是“最前沿”,如何畅通服务渠道、引导群众合理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考验着窗口单位贯彻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和智慧。月浦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党的十八大代表谭金凤的带领下,实施群众接待“六步”工作法,回应群众诉求、抚平群众抱怨、解决群众困难,实现了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服务的“闭环”,取得较好效果。

第一步:倾听——“耐心”理清诉求

倾听是了解群众诉求、提供有效服务的第一步,也是营造良好沟通环境、建立信任的开端。多年来,无论多忙、无论时间多么紧张,月浦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谭金凤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一条:让群众把话说完。在“听不清”、“听不懂”、“听不进”时多一点耐心。“来办事的群众年龄构成、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都有差异,他们的口头表述或书面材料有时不完整,这就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地通过复述来梳理和确认。”工作人员说,关于政策的专业解释,也要“翻译成”群众语言。

倾听,这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群众感到你把他的事当回事,后续沟通就顺畅了。

第二步:换位——“真心”拉近距离

在理清群众诉求的基础上,中心坚持站到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从群众叙述的重点、情绪的焦点上开始沟通。“换心”其实就是一道关于“如果我是群众”的问答题,谭金凤和她的团队将这道题一分为三:一是如果换位,我需要的是什么?二是如果换位,我不希望的是什么?三是如果换位,我的做法会是什么?设身处地体会群众的压力,体谅他们面临的困境、烦恼和迫切心情,坚决避免居高临下、事不关己、不耐烦、太严肃等言行“禁区”,尽可能先跟群众聊一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感觉找到了贴心人。

第三步:引导——“交心”争取理解

换位思考从感情、态度等方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后续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但其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还要回归本位——努力引导群众站在政策法规的角度、受理中心的角度、工作人员的角度,来一次新的换位。对中心来说就是向群众“交心”。通过政策解读,让群众对可以办的事情心中有底。同时,群众的诉求有时也会掺杂不理性、不合理的成分。“群众的诉求并不总是可以实现的,一时间很难给出‘准信’。对此,我们坦诚相见,避免群众产生心理落差,埋下矛盾升级的隐患。”工作人员坦言,只要引导得当,群众同样会将心比心,把群众当自家人,凡是确定能做、确定要做的,都一五一十地当场告知,既是为了不让群众白跑一趟,也是为了和群众“商量着办”,提高满意度。

第四步:服务——“尽心”排忧解难

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归根结底是要尽心尽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是否尽心尽力,群众才是“裁判员”。为此,中心的做法是:尽量当面办,急事快点办,难事帮着办。有些事也许不算难,但来得很急、很突然,需要打破常规工作步骤。为此,工作人员没少加班。曾经有一位老年居民,离办理帮困补助截止日期仅剩两天的时候前来申请,而且从外地开来的证明材料有误。中心立即通过长途电话与老人原工作单位和当地医保局沟通,又是热线联络,又是特快专递,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办妥了相关手续。有些事情,可能没有专门的政策规定可以“对号入座”;但只要善于挖掘,又可以“曲径通幽”。有位失业居民在缴纳自由职业社保金未满半年时患了癌症,因家庭困难无法手术,按规定也还不能享受医保待遇。中心发现其尚余1个月失业金领取额度,建议这位居民暂停缴纳社保金,领取失业金并享受医保一个月,解决了患者燃眉之急。同时,立即帮助家属申请居民补助金,确保第二个月起能报销70%的医药费,在政策范围内“曲线”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第五步:跟踪——“留心”持续接力

谭金凤接待群众有个习惯,她给每位群众都留下自己的手机。与群众互留联系方式,也是中心工作人员的“标准动作”,更深的用意是让服务持续接力,更及时、更到位。一位患有严重哮喘的失业居民每月来中心办理医药费报销,2011年失业人员新医疗待遇出台后,工作人员马上意识到该居民可能会碰到问题,上门去拿医药费单据,帮他办妥了低保手续、申请了特困医疗补助。2012年底,当得知该居民因为患癌症拿不出住院押金,中心又主动帮他垫付了5000元,并安排员工陪他办理住院手续。还有一位53岁的居民到中心办理失业登记并申领失业保险金。工作人员发现他是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办理退休并申请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便将信息及时告诉居民,及时帮助该居民补办了手续。

第六步:感受——“舒心”凝聚力量

中心承担200余项社区事务,很多事情看似寻常,在群众眼里却是事关切身乃至整个家庭的大事。每当一件事情办妥、一个难题解决,他们都会由衷地道谢或称赞经办人员的热情。曾经有一位独居群众,总是逾期来报销医药费,中心上门看望并为他提供帮助后,他说自己终于有了亲人。群众满意了、关系融洽了,事业的持续发展也就凝聚了更多共识与合力。用谭金凤的话来说:“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都会记在心里,有时还会回过来为我们提供支持。”2006年,中心帮助艾柳青走上就业援助员的岗位,曾经失业的无奈和焦虑激发了她对这项工作的执著和热爱。走上岗位仅两年,小艾就为5600人次提供就业指导,并帮助126人成功就业。现在,“小艾工作室”已成为月浦就业援助工作的一个品牌。

近五年来,月浦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年均接待群众127467人次,问题的总体解决率、群众情绪的有效化解率都在98%以上,群众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100%。

耐心倾听、真心换位、交心引导、尽心服务、留心跟踪、舒心感受,中心的“六步六心”群众接待法,倾注了真挚感情,体现了服务意识,包含了方法技巧,得到了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可,也是基层窗口服务单位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