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阶段,全区各单位自觉坚持“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直面问题、突出重点,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抓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综合施策,常抓不懈戒反弹,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把改进“四风”问题的实际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本领、促进事业发展上。
食药监分局:“三合一”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食药监宝山分局坚持将学习教育、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建章立制三者有机统一,集中力量为群众解难题,抓整改、见行动。一是将学习教育贯穿全程,强化“一抓到底”责任意识。开展上下联动与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学、指定书目与推荐书目结合学、座谈交流互动学、活动引导深化学“四位一体”“补营养”;专项研究整改事项落实情况,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台账”、“实事台账”“三个台账”,落实整改事项“四必须”要求,即整改时限必须明确、整改责任必须明确、整改内容必须全面、整改措施必须具体;坚持开门抓整改,主动“晒出”整改工作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建章立制工作计划,接受群众监督,并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完善整改落实方案,边学边改、边改边完善。二是从严从实,下大力气抓整改落实和专项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抓整改落实,目前分局查摆的29个“四风”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着力转变监管机制,实施全程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等高风险、重点难点和薄弱领域的监管力度;优化投诉举报处置机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深入开展“我与群众心连心”活动,“身”入村居委、“心”系群众声,协调解决基层联系点物业费收不齐、居民区周边路灯不亮、洗车店跨门经营等问题。三是着眼常态长效,务实管用建章立制。固化教实活动经验、创新的工作方法,形成工作下沉、监管下沉、服务下沉的“三下沉”工作机制;总结提炼办事过程“零拖延”、咨询沟通“零距离”、服务群众“零投诉”、工作质量“零差错”、为民办事“零回报”的“五个零”工作要求;推广“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腔热忱服务,一句好言相送”的“五个一”窗口工作法。
友谊路街道:“电子台账”再减负提升居民满意度
友谊路街道在率先探索“台账电子化”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电子台账系统进行了再精简再完善,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基层建设,并在全区推广。电子台账“瘦身”、基层建设“强身”。按“基础资料类、党群类、行政类和会议活动类”四大块分类,台账表单从原来的736项精简为现在的115项,一次输入、反复利用,避免了反复报送材料给基层带来的麻烦。同时成立“行政事务服务社”,配备专职主任和工作人员,在37个居委会分别派驻行政干事,负责电子台账的日常使用,彻底将居委从台账事务中“解放”出来。再减负的电子台账推广以来,居委干部走访社区居民的次数从原来的平均每人每星期走访1-2次提高到了每人每天走访1-2次,居委会办公经费节约近80%。服务内容“扩容”、服务效能“提升”。区有关条线部门通过电子台账平台实现工作重心下沉,自行通过电子台账查看资料,工作评价依据更为真实有效。街道各职能科室合力更为紧密,如居委通过日常走家串户将房屋租赁情况录入电子台账,实现了街道综治办、市政科对辖区房屋租赁信息的实时掌握。同步建立的“居民查询、科室督查”的“两查”制度,进一步畅通了居务公开的渠道,促进了共享利用机制建设,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区妇联:把“实事办实、好事做好”成常态长效
区妇联主动深入居村、走进“妇女之家”,千方百计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是积极协调各方,把实事落实。协调定点医院送医上门,全区统筹安排,分片联系落实,把方便留给体检妇女,完成全区11个街镇妇女“两病筛查”工作,筛查妇女45231名。为帮助患病妇女减少家庭经济负担,与光大银行联手开展“姐妹情”关爱互助保险投保和理赔项目,免费为全区438名低保无工作的困难家庭妇女购买了“姐妹情”保险;组织全区52178名妇女参加保险,36名患病妇女因此获得理赔,理赔金额达87万元。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把好事办好。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195名患妇科重症的困难妇女送去帮扶款25.74万元,为41名准孤儿送去帮扶款2.05万元,为36名患病卧床的老三八红旗手送去了帮抚款3.6万元。争取区慈善基金会和社会的专项资助,为生活困难的老三八红旗手、准孤儿、尿毒症、妇科重症妇女等156人次发放慰问金10.32万元;依托区慈善基金会,发放解放日报、爱建基金、818等助学款33万余元,受益困难家庭学生187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