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市4家新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昨天上午10时左右,宝山顾村华山医院北院门诊付费窗口前,77岁的李月芳老人笑呵呵,“药费真是跌下来了!”

李月芳因市中心老宅动迁搬到顾村,“刚搬来不习惯,要回虹口去看毛病,半个月前华山医院开业后,便当不说,还更加便宜!”

一旁一位老伯听闻,凑上来急急地问,“降了多少?”李月芳摊开塑料袋里的药,“喏!这个氯沙坦钾片(科素亚),老早一盒46块7,现在40块6角3;这个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原来一盒36块1,现在31块3角9。过去我配两盒科素亚要自付20多块,刚刚配了4盒,自付也没超过40块。虽说挂号费涨了,但基本上医保付了,总体来说还是划算的。”

省了几十元,对李月芳来说不是小数目,“我有高血压、胃病,老伴80多岁,有糖尿病、心脏病。两个人每月退休工资5000多,看病吃药起码花掉1000多。现在一次省几十,一年下来少算算,也有几百上千了。省下来的钱,给重孙女买点零食也好呀!”

昨天起,4家新建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的 “破冰”之举——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诊疗服务费作了调整。华山北院门诊大厅电子大屏幕上显示:普通门诊诊察费、急诊诊察费从14元/次调整为26元/次,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门诊诊察费分别由原来的17元和20元调整为50元和75元…… “一降一升”,病人如何看?

“哪能挂个专家号,翻了一倍多?”临近中午,一楼医保办公室里,潘先生拿着挂号单“质问”。

他挂的是中医科陈剑秋教授,以前自付只要20元,现在涨到50元。好几个病人在一旁围观,你一句我一句,“药费降下来,挂号费却上涨了,阿拉老百姓没啥实惠么!”“其实,也没必要一直看专家,换药吃不准时,咨询专家就够了”,“专家价钱高、看的人少,这是好事!否则人人都看专家,跟普通门诊还有啥区别”……

医保办工作人员阎元耐心解释,“取消加成,医院不靠卖药赚钱了,您多付的钱,是付给医生的。”“哦,你这么解释我晓得了,付给陈教授也是应该的。”潘先生点点头离开了。

心内科朱志栋道出许多医生的心里话,“以前都说看病的不如卖药的,身为医生也不希望医院靠卖药赚钱,否则职业价值就没法体现,荣誉感也会打折。”

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吕飞舟说,“专家、普通门诊档次拉开,能实现分层诊疗,避免‘找专家只配药’。以后看我专家门诊的病人可能会少,但每个人的沟通时间就能保证了。”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取消药品加成是破除“以药养医”的第一步,能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诊疗费提高幅度也在合理范围,主要由医保支付,病人负担没有增加,还可有效鼓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了确保新政策运行良好,继而推广到全市公立医院,政府补贴须及时到位,真正让医院无需“自谋生计”,病人、医生、医院才能“皆大欢喜”。

相关链接:申城4家新建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

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卫生局、市医疗保险办公室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本市华山医院北院等四家医院部分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的通知》。通知明确,从1月5日开始,在本市郊区4家新建三级医院——华山医院北院、瑞金医院北院、仁济医院南院、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改革试点,同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据介绍,4家试点改革医院将取消现行医院药房经营的各种各类药品的批零差价(平均为15%),医院零售的药品按进价销售。同时合理提高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如普通门诊诊察费和急诊诊察费从14元/次调整为26元/次,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门诊诊察费分别由原来的17元和20元,调整为50元和75元,床位费、护理费、跨院会诊费等也进行了合理调整。为减轻参保人员负担,本市医保也相应调高了支付标准。

华山医院北院等四家医院门急诊诊察费和床位费调价前后相关标准对照表

(附表来源1月5日解放日报第4版)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