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行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变化赢得群众的满意。
下沉式办公,解决共康雅苑出行难
共康雅苑小区是市政府在庙行镇域内的经适房基地,随着小区一、二期入住居民不断增多,尽早开通公交线路,解决小区居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屡次被提起,成为一个“老话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后,镇政府有关部门决定转变以往坐在办公室指挥的工作方式,派工作小组到现场办公直到问题解决。
工作小组首先牵头区建交委与五汽公司到现场,当场拍板,于今年3月份,开通了该居民区到轨交一号线通河路站的早高峰短驳车。线路一开通就受到居民欢迎,在试运营第一周内,每天搭乘居民多达200人次,不少居民向工作小组反映希望“能延长早高峰运营时间,并开通晚高峰车”。于是工作小组再次与五汽公司沟通,最终,这条“宝山20路”运营时间扩展为每个工作日早6:40-8:00,晚5:30-7:00。目前,工作小组还在继续协调,争取把这条线路进一步优化,并引进其他公交线路,为场北地块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体验式研究,形成为老服务“黄金三角”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庙行镇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对庙行的为老服务存在不满。现有的为老服务设施究竟有什么缺陷?镇老龄委的干部决定亲身到社区体验后再做工作安排,在走访几十位社区老人的过程中了解到,老年人认为镇里现有的老年服务中心,离小区远,功能过于单一,服务内容也不够多,所以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去。对此镇老龄委决定建设居民“家门口”的集餐饮、午休、娱乐、健身、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镇老龄委首先将原有的共康五村老年服务中心进行改造,重新布局,增加了卫生间功能,增添了部分硬件设施。再将在宝宸怡景园、共康雅苑二期也分别各新建一个照料中心,怡景苑100平方米,估计可容纳50人;共康雅苑250平方米,估计可容纳120人。这样,三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全镇范围形成了为老服务“黄金三角”布局,满足老人有场所照顾、有场所倾诉、有场所娱乐的需求。
同时,庙行镇第一敬老院日渐趋于饱和,镇政府抓紧完成了第二敬老院的选址、建筑设计,预计2014年年底进入施工阶段。第二敬老院用地面积7591平方米,可容纳床位400-500张,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本镇老人入住需求,还能接纳其他地区老人安度晚年。
读来信体味,在安装门禁卡的同时保障居民个人信息
如今,设置门禁系统成为加强小区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不过,由此带来的维修、配置门禁卡等事项,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今年5月7日,居住在“九英里”小区的杨先生写信向镇政府领导反映,“九英里有1300多户居民,现在办理门禁卡都需要携带户口本、房产证、身份证,有时办的人多,当场办不了,这些证件在居委、物业公司一放就是几天,我们担心这样有可能泄露家庭和个人的信息。”
镇领导在读信中,感觉到这可能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引起新入住居民的不满。针对居民的担心,镇综治办、九英里居委会、小区物业很快作出回应:“居民办理门禁卡实行实名制登记,是根据小区封闭式管理相关条例的规定;但是,要加快办理速度,要让居民随时找得到人问,找得到人办,对一些当天无法办结的,不能图方便将户口本、房产证、身份证留夜,同时严肃工作纪律,办理该项工作的业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纪律,不得将信息泄露给其他人员,确保居民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障。”这个答复通过庙行社区报“你呼我应”栏目予以公示,居民群众放心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