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穿法袍的信访法官——记宝山首届“平安英雄”、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劲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每一位信访法官既是法律工作者,又是群众工作者。”为了处理一件信访案件,他能花上四五年时间奔波;为了找出隐藏在信访事件背后的真相,他走街串巷了解案情……为了追求法律人心中那份公平正义,构建社会平安和谐,宝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劲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没有掌声的涉诉信访工作中执着前行。

用真诚解开心结

调入立案庭接触涉诉信访工作前,吴劲是宝山法院民事诉讼庭的一位法官。六年前,一个轮岗机会,吴劲脱下法袍来到信访接待窗口前直面信访者。“不同于民诉庭按部就班地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判处案件。处理涉诉信访案件更需要我们在情与理间寻找平衡。”吴劲说。

到任不久的吴劲接待了一位情绪激动的信访者。老人在信访窗口不停地吵嚷着要法院为他做主。但具体有什么需求,却讲不清楚。看到老人情绪激动,吴劲走出窗口拉着老人的手,将他请进了办公室,一边为老人倒开水,一边和风细雨地说:“有事您慢慢说,我听着。”在吴劲的宽慰下,老人渐渐放松了心情,敞开心扉。就这样,吴劲耐心倾听了三个小时。临别前,吴劲主动与老人约好,第二天将给老人一个满意答复。送走老人,吴劲马上联系相关科室,调阅资料,梳理案情。根据存档资料,老人的诉求很快有了结果。第二天,老人如约而来,听完吴劲给他的答复后,握着吴劲的手说:“谢谢你,小伙子。其实案子的结果现在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愿意听我唠叨,昨天你和我聊了一下午,我这心结也解开了。”“处理信访案件,更多的需要信访法官带着真诚的心,去打开信访人的心结。”吴劲说。

“往前一步万丈深渊,退后一步海阔天空。”换位思考,在感动中释法明理是吴劲信访工作的一个心得。为了某个案子,他钻研心理学知识,特别中年妇女的心理,几乎快成为半个“妇女之友”。一句笑意盈盈的“老阿姐”拉近了信访法官与信访人的心。当陈某信访问题化解时,信访人夫妇二人带着锦旗来到法院。

“四个一”让难题化繁为简

吴劲带领的涉诉信访团队平均年龄30岁,是法院最年轻的涉诉信访工作团队。只要不外调和开会,吴劲每天坚持上窗口接待来访群众。他喜欢称团队的小伙子们为兄弟,在小伙子们眼中,他既是领导,又是老师,更是兄长,既雷厉风行又温文尔雅。吴劲喜欢听青年干警讲对案子的独立见解,喜欢跟大家探讨潮流趋势,喜欢跟大家一起加班的感觉。在吴劲看来,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做好涉诉信访工作。

涉诉信访案件往往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吴劲带领的信访工作团队创立了“四个一”工作方式,将之“化繁为简”。一张嘴释法明理,缓解当事人情绪;一支笔深入研判,找到化解突破点;一双腿走访约谈,全方位了解信访人情况;一颗心司法为民,竭力推动案结事了。

张某因为厂房租赁合同纠纷踏上信访之路,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迈入古稀之年的他成为“三无人员”,以低保和女儿的断断续续接济为生,生活很困难。每一次约谈化解,吴劲都用心、用情、用法、用理,耐心疏导张某情绪,并辅以人文关怀。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张某五年的上访之路终于画上句号。

功劳簿上有亲人默默奉献

六年来,吴劲处理来信来访5000余件,接待当事人1200人次,解开了一个又一个“老访户”的心结,化解了数件在全国、全市有重大影响的信访案件,切实解决了大部分老上访户的实际困难。吴劲先后获评市信访先进个人、区政法系统化解信访矛盾工作先进个人等数十个荣誉。

功劳簿背后,有家属亲人的默默付出。一到忙碌的节点,吴劲就需要时刻待命,电话到,任务到。忙,成了吴劲的生活常态。有的老上访户跟他开玩笑说:“吴庭长,您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估计比家人长。”儿子曾问他:“爸爸,你做法官为什么不穿法袍啊!”吴劲逗儿子说:“爸爸不穿法袍一样帅,是不是?”涉诉信访工作是一份事业、一份情感,更是一份责任。吴劲说,之所以千方百计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就是要对得起法徽。

以吴劲为代表,不穿法袍的信访法官们在另一条战线上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助民生,坚守着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