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宝山区顾村镇全面推行“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即:立足“三问”——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践行“三理”——坚持法理、道理、情理有机统一,坚持“三公”——公开、公平、公正,解决“三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镇域范围内各类人群在本地区的“五融”——组织融入、思想融通、生活融合、文化融汇、感情融洽;开展“六必访”——群众新入村(居)必访、群众生活有困难必访、邻里家庭有矛盾必访、村(居)民家庭动迁必访、群众对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必访、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必访。
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中,了解百姓“盼什么”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顾村镇党委及早谋划、,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焦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难点问题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经归纳梳理,征询到80条意见建议,主要体现在4大类40个群众关心的“三最”问题。同时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群众、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明确当下“做什么”
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一安排,以提升思想认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提升工作实绩为重点,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镇全面推行“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工作理念、方法、作风,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惠及于民、取信于民。动员会上,镇党委书记瞿新昌详细阐述了什么是“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为什么要推行“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各基层党组织以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主题论坛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围绕“如何以‘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推动顾村城市化发展”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在健全长效机制中,聚焦工作“抓什么”
怎么将活动抓出长效,切实避免“一阵风、大窟窿”现象,镇党委从活动启动之初就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制度设计。一是推动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各项办事公开,善于搭建平台,认真规范程序,及时公开内容,让群众知晓党委政府和各类组织的工作情况,为“四三五融六必访”对象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发挥镇领导班子直接联系基层、“两代表”联系接待、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机制的作用,以“六必访”涉及的六类人群为重点,以“连心卡”为载体,锁定联系对象、随时听民情、及时知民意,在联系服务中做到“把温暖送下去,把问题带上来”,“把问题理出来,把计划列出来”。三是建立“四三五融六必访”党建工作平台,把通过“六必访”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问题项目化、措施化,建立收集、处理、反馈的闭环式联系服务机制,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灵活运用群众工作法,针对联系服务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到的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对于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不找借口找方法”,即知即改,切实解决群众“三最”问题。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和解决问题条件的创造和争取工作,努力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四是在全镇范围内抽调30名基层一把手和后备干部,组建6个“1+X”督导组,负责对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行“四三五融六必访”活动进行指导并全程督促检查。
在联系群众即知即改中,牢记宗旨“是什么”
开展“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让群众得到实惠,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年初,镇党委开展了“勤政为民树新风,扶贫帮困送温暖”募捐活动,769名党员干部踊跃参加,共募集善款754055元,全部用于扶贫帮困和为民办实事。各基层党组织也纷纷响应,开展各类帮困送温暖活动54项,投入帮困资金671.96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71万人(户)次。其中泰和三居委走访345户发放慰问费6万余元;顾村村对身患大病的村民及困难家庭发放医疗补助11.3万元,投入资金近60万元,修缮老镇旧区里158户村民危房和铺设约200平方米的水泥场地;沈杨村走访376户(重点走访困难家庭86户)发放困难群众补助16万余元,村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对祁连山路3555弄水泥路进行大整修,修复道路3500平方米;陈家行村投资100多万元,建造村民健身休闲广场,投入近150万元建立消防全覆盖系统;馨佳园社区发挥“自治、共治”合力,建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共治联合会”、“心连心茶室”和“社区居民议事平台”,切实解决困扰居民的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难题;老安村针对污水纳管后续管理问题,对损坏的管道进行维修养护;大唐花园居委采取多种形式关心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及重大病居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