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官,我有一个偏方,很管用的。我明天把药快递给你。”一位原本吵吵闹闹的当事人得知王伟的病情后,转而为他四处求偏方。
这位当事人不仅关心王伟,还理解了王法官的苦口婆心,“你讲的都是对的,我再闹下去没意思。”这让王伟很欣慰。
“他这个人,就像一团燃烧着的火,工作充满了热情,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病人。”同事眼中的王伟,永远是那么兢兢业业。
54岁的王伟是宝山区法院执行一庭庭长,三年前查出白血病。
两大包卷宗一大包药
4月8日凌晨四点多,王伟从被窝爬起来,跟妻子说了声“出去办案”便开车出去了。
其实,他是去医院看专家门诊。为了节约时间,王伟提前网上挂号,争取排在第一或第二个,早点看完可以早点回法院上班。这次,医生拿着他的验血报告很严肃:“淋巴细胞指标60,高出正常值一半。你要按时来检查,平时不要太累。”
医生让他至少每月来看一次,王伟却因工作太忙,常常两三个月才去看一次,“白血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病情不同,也不用太当回事。”
毕竟是比较凶险的疾病,怎可能不当回事?
2010年底,王伟接到体检医生的电话,说他白细胞高,可能是白血病,让他去复查。复查中要做骨穿刺、淋巴切片,王伟都是一个人去的,令护士格外惊讶。
捧着确诊为“慢淋”的诊断书,王伟坐在医院长椅上,感到整个人都在发软,心里一阵阵冰冷。他想了整整一夜,最后告诉自己:病既然来了,那就一定要想开,要像攻克执行难关那样,咬紧牙关去攻克它。但他准备瞒着家人,“不想增加家人的心理负担,我能挺过去!”
工作起来,王伟常忘了自己是个病人。4月5日晚上7点,在家休息的王伟接到电话,“一名‘老赖’入住了浦东一家五星级宾馆!”他当即叫了法警一同驱车前往宾馆,等到凌晨一点多,在外潇洒过后的“老赖”走进大堂,就被眼前出现的法官惊呆了。王伟的训诫让“老赖”知道再也躲不过,他拿起电话,让朋友把两万多元欠款立刻送来。凌晨五点,王伟疲惫地回到了家。
青年法官马培和王伟一同到苏北出差,两天跑了7个地方,办了十几个案件,常常是在高速服务区吃上一碗面就匆匆赶路,一直到晚上8、9点才到住地休息。“他随身带着的是两大包卷宗还有一大包药,我劝他不要这么拼了,他则乐呵呵地说,我这个病其实是缓慢发作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保持生活的积极态度最重要。”
王伟把写满很多页的病历和厚厚一迭化验单锁在办公室柜子里。每次配完药,他都把药瓶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撕去标签,然后放在公文包里。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他大把大把吞下药片。因为要切片化验,他脖子上绑了纱布,妻子诧异地看着他,“你脖子怎么了?”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割了个小疖子。”
有一天,妻子很紧张,“外面都在传,说法院有个叫王伟的得到了白血病,不会是你吧?”
王伟故作镇定:“哪会是我,同名同姓的有好几个呢!”
遇到险情总是冲在最前
王伟有“拼命三郎”之称,即便生病,他也不希望被当做病人看待,依然忙碌在办案一线。他所在的执行一庭有十六七个法官,每年办案超4000件,人均办案近250件。对那些大案,由他确定执行方案、四处协调联络,常常加班到深夜。有些案件是难啃的“硬骨头”,王伟就亲自上阵。
一位姓陆的崇明阿婆,一发脾气就挥舞拐杖打人,宝山法院上上下下都认识。陆阿婆夫妻原本在宝山有套小房子,十多年前,陆阿婆和丈夫离婚,她“要钱不要房”。男方后来将房款的一半4.5万元给她,陆阿婆却拒绝领受,“现在房子值几十万!我现在不要钱,就要房!”虽然她没有案子在法院,但87岁的陆阿婆还是习惯性地每隔两三天就来到宝山法院诉苦,要求法院给她盖新房。
“阿婆,最近怎样?身体还好吧?”王伟搀着陆阿婆坐下,递上一杯茶水。王伟是长兴岛人,和陆阿婆语言相通,几乎每次都是他出面接待。老人絮絮叨叨地讲着,王伟笑眯眯地听着,不时开导几句。一个小时过去,陆阿婆情绪渐平,说要走,王伟私下塞给她两百块钱,开车把她送到轮渡码头或公交车站。这样的情形,王伟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和王伟共事十多年,执行庭法官袁爱忠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遇到险情,王伟总是冲在最前面。”3月下旬的一个上午,“老赖”李某喝了点酒来到法院。他事先将一把美工刀扔进法院,过了安检后捡起刀,将十多厘米长的刀刃抵在自己脖子上,“你们把我的银行账户冻结了,不让人活了?”情绪激动的他叫嚷不止,脖子已经出血。
王伟闻讯从办公室一路奔过去,站在李某对面喝道:“住手!你有什么困难,跟我说!”两人离得很近,李某挥刀就能划到王伟的脸。但王伟毫无惧色,他安抚着李某的情绪,“冻结账户是法院执行的常规手段,把钱还上就会解冻。”李某渐渐平静下来,趁其不备,一旁的法警冲上去将他制服。
走南闯北十多年,王伟算不上九死一生,却也是险象环生——遇过大雪封路车辆抛锚,遇过车匪路霸围攻堵截,还遇过当事人威胁报复。
“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老婆”
“以前我可是模范丈夫,现在我连袜子都不洗。她很贤惠呢。”谈起妻子,王伟洪亮的声音变得柔和许多。
年轻时,王伟在部队,妻子在村橡胶厂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妻子随军后,王伟承包了洗衣做饭全部家务,成了军队大院里公认的模范丈夫。当了法官后,王伟变“懒”了,出差回来倒头便睡,扔给妻子一包脏衣服。
妻子的支持和爱,是王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底气和后盾。前几年,王伟查出来血脂高,她听说三七和西洋参同服能降血脂,便买来许多磨成粉末,仔细装进一颗颗空胶囊里,以备他出差时方便服用。
王伟一家三口如今仍挤在一套75平米的老房子里,那还是1998年王伟单位分的房,地段偏远、户型老旧。不止一次,同事和王伟一同出差办案时,夜深人静之际说起家人,王伟总说:“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老婆,将来退休了,一定要多带她出去走走。”
这个周六,王伟照例向朋友借了车,带上一大堆菜蔬,和老婆一起回到长兴岛新港村的老家,和79岁的母亲一起烧饭吃。王伟的父亲前年过世,他每个周末都回来看看母亲。
只是,无论是妻女,还是老母,都还不知道王伟的病情。
即使是最早知情的妹妹王虹,也是在父亲的葬礼上看到大哥异常疲惫,一再追问之下才探出真相。王伟一再叮嘱她守口如瓶。“他大我9岁,我读师范时他寄钱给我,长兄如父啊,他在,我心里就很踏实。”说起大哥,王虹哽咽难言。
“你准备瞒到什么时候?要是你老婆知道了,你怎么解释?”记者问。
“能瞒多久瞒多久。”王伟站起身,“你看我这样,哪像生病了?我会向她解释,她会理解的。”
“如果你母亲知道了呢?”
沉默良久,王伟抬起头,“我怕我妈知道……她不识字,不看报,我希望别人不要告诉她。”
记者手记
病情,今天公开
“王伟是一线法官的典型代表,他像个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带病坚持工作,缘于他对工作的热爱。他的事迹,可以鼓舞我们的法院干警。”在宝山法院采访时,院长汪彤很希望记者能写一写王伟。
王伟的病情目前比较平稳,身体各项指标控制得不错,他认为这与领导的照顾和同事们的关心密不可分。2011年2月,王伟的病情确诊,直到2013年,在宝山法院内部的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副院长向全院干警讲述了王伟的故事,引起极大震动。同事们对王伟提供各方面支持,安慰他、鼓励他。每个周六上午,袁爱忠都会陪他打两小时乒乓球,而在王伟的家里,袁爱忠则会自觉地闭口不谈他的病情。
“现在可以公开病情了,因为这病不是不治之症,我有战胜病魔的勇气。”王伟决心拿出年轻时练长跑的劲头,创造奇迹。在军校时,他每天都要练跑至少15公里,后来他参加1987年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用时2小时45分钟跑完全程,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当初不告诉家人是怕她们担心,病痛和压力让我一人承受就够了。现在身体状况正在好转,家人知道了,应该也能理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