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智能交通:城市脉络“疏通剂”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宝山区友谊路东段,10个公交站点的电子站牌正发布途径的13条公交线路、200余辆公交车辆停靠站点的距离信息,让市民对路面情况一目了然,能准确把控自己的出行时间。而这只是上海“智能公交”系统的一个缩影。上海市基于物联网的公交基础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包括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车电子营运证系统和电子标签等系统都在逐步完善。今年,市交通委整合相关资源推出“上海公交”手机发布系统,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实时查询公交车辆到站信息,涉及390条线路,6000余辆车,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和欢迎。

对于广大自驾车主,一款名为“智行者”的软件已实现用户对上海市路况的整体了解,以简图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方便用户及时掌握市内主要区域的道路状况,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优化行车路线,节约旅行成本。当驾车驶入指定区域时,会提前弹出该区域的交通路况简图,并对交通事故、施工、阻断等信息语音提示,使用户可以提前掌握该区域路况,随时变更行车路线。自2008年12月31日,上海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开通运行以来,全市已建成276条ETC车道,分布在20个主线收费站和89个匝道收费站。同时,为促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于2012年7月底完成沪浙间ETC系统联网测试,目前已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

停车诱导系统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能合理地安排必要停车,减少驾驶员寻找停车泊位而产生的时间浪费和附加的交通量和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城市智能交通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委联合出台推进全市停车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全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建设。根据规划,该平台将通过停车诱导电子显示屏、网站、手机APP、车载导航仪、广播等多种方式向驾车人提供空车位引导信息、停车场出入口交通信息、车位预订信息等便民信息。预计到2017年,该平台将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50泊位以上公共停车场以及中心城区的收费道路停车场。

电子口岸:助力港口“大通关”

自从有了“一单两报”试点,专职从事企业报关的工作人员们都舒心了不少,多个部门排队敲章成了历史,现在进出口货物报检、报关信息只需一次录入,即可分别报送检验检疫与海关两个部门。这种以申报信息的兼容共享减少申报信息重复录入的实施方案由市口岸办会同上海海关、上海检验检疫局相关业务部门联手开展,优化了口岸通关环境,促进口岸贸易便利化进程。电子口岸“大通关”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更合理、规范、畅通且成本更低的物流交接。除了“一单两报”,上海电子口岸支持推动的全国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已经完成在全国关区的推广工作,从2013年开始网上支付系统及上海EDI电子支付系统均切换到全国版系统。目前,累计用户3万余家,2013年累计交易金额近6000亿元。同时,集中汇总征税系统、全国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特殊区域业务新版系统都已完成,并进入了稳定运行期。

检验检疫业务电子一体化监管相关系统经过三年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覆盖企业申报、货物检验检疫审核、放行等环节的全程电子化。相关系统自推广运行后,实现了空港、海港口岸入境货物的全申报,加快了货物在检验检疫的放行速度。2013年,上海口岸实现了海事船舶AIS实时动态信息与其他相关口岸查验单位的互换共享,使船舶、人员和货物监管更加准确。海事部门依托“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EDI申报系统”,受理国际航行船舶24小时计划动态,实时在政务网、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动态发布,有效提高了国际航行船舶通关时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