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建立三级网络配送体系 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体系全新亮相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盲人看电影、老人听书,“上面来的”文化活动、文艺指导员优先去远郊,全市公共文化配送系列“六合一”……在3月17日举行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体系以全新面貌亮相:改变原来市级资源单向配送的局面,在全市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网络联动配送体系,逐步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大配送、大循环格局,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就便地享受丰富、低价、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2014年市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总额度为6500万元,以各区县常住人口为主要分配依据,重点向远郊和大居倾斜,其中95%经费按照区县人口比例分配,预留5%经费向金山、崇明、奉贤等远郊和已建成并入住的大居倾斜。

所有人都能欣赏好节目

出门走几步,在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盲人也能“收看”电影大片了。今年徐汇区将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培育一批无障碍电影剧本写作和讲解志愿者,逐步推广无障碍电影进入社区;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关爱盲人,投身到无障碍电影讲解员队伍中来。浦东新区成立专业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运营服务机构,探索“政府采购、服务外包”资源配送服务新机制。

2014年,上海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体系在门类拓展、服务增加基础上,更为强调保基本、促均衡原则,特别关照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松江区针对老年读者视力差、不能长久阅读,区里向60岁以上居民赠送“百姓书声”特制收音机,一键收听专门频道的戏剧、小说、音乐,成立网上文化资源下载平台,由专人负责为老人进行安装。

看得到的实惠,源于看不到的调整。今年起,市级公共文化配送专项资金使用额度和内容配送数量,由原来的按照社区文化中心数量配给,变为按照区县人口结构、区域特色、资源分布情况划分。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介绍,远郊是实现配送服务均等化、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重点地区,将连续几年集中财力加大扶持力度。

东方社区文艺指导员配送中心负责人卢秋勤分析,过去按照各个社区文化中心分配文化资源。有些区条件好、中心数量多,下派节目和指导员也多,实际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多;大居、远郊地区中心数量少,对应居民多,指导员和节目供不应求。文化资源按照人数均等化、标准化配置,将改变“好东西只有城里才能看到”状况。

定制项目请居民点单

据透露,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体系将推出“定制项目”。松江区文化配送项目负责人周文英说将强调“需求对接”重要性,“将传统的‘上面送什么,下面看什么’变为‘下面要什么,上面演什么’。”年初制定方案前,区里向各街镇文体站(所)发放了《文化配送项目征询表》,减少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项目,增加基层需求高的内容。

市、区县、街镇三级网络联动配送体系,逐步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大配送、大循环格局。据介绍,三级公共文化资源今年将实行差异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由市群艺馆负责搭建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作为面向基层开展配送服务的统一窗口和工作平台,将在第二届市民文化节前亮相,六个“东方系列”配送机构首次合一。东方宣传教育中心、东方讲坛、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方社区学校服务指导中心、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各司其职。这一新服务平台实施数据化管理、集散化配送,能汇总市民需求、配送资源征集、公布配送菜单、基层“点单选菜”、后台流程管理、日常反馈监督、信息检索查询、配送数据分析、内容数据库管理等一系列任务。

推动社会主体参与

资金杠杆用得好,可以四两拨千斤。今年起,文化配送专项资金由“拨款制”改为“购买制”、“奖励制”。市文广局将根据社区实际点单量购买六个“东方系列”配送机构、其他配送主体和内容提供主体的服务,并依据第三方绩效评估结果实施奖励。

整合、挖掘、培育更多的社会主体将参与配送服务,丰富内容资源。去年市民文化节九大赛事涌现的佼佼者,今年将成为配送体系新生力量。上海市民文化节内容资源库组织“百强”团队和个人进行巡展巡演,实施社区艺术教育。全市宣传、文化、教育等优质内容资源也出现在配送名单上。市新闻出版局、市文联、市作协、上影集团、中福会和国有民营院团、市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化单位、专业艺术院校和各类学生艺术团纳入产品供应范畴。延续去年市民文化节成功经验,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体系鼓励举手机制,面向社会征集内容,采取购买服务、项目补贴或者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群众文化团队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供配送内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