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场镇聚焦“创全”细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宝山报 2019/02/22

2018年,大场镇对全镇84家小区垃圾分类推广。以强化全程管控为核心,增强处置能力为关键,落实源头分类为基础,围绕“保障无害化,加强资源化,促进减量化”,为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升辖区环境卫生水平而努力奋进。大场镇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小组,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各居委、小区全面开展了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走访和排摸、宣传与指导的实施工作。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提升居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形成绿色文明生活习惯,大场镇坚持垃圾分类的宣传倡导和实施并重,通过多渠道加强宣传发动,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多层次组织 加强部门联合力量

大场镇社区办、网格中心、环卫公司等部门联合力量举办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向全镇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84个小区的居民区书记、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主任详细解读《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指导手册》,介绍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垃圾分类的意义,让一线工作人员熟知标准,心中有数;各小区也组织保洁人员、居民区干事、楼组长进行培训,从被动分类到主动分类的观念逐步增强。

由设施生产方为小区居民进行设施使用培训,就二分类垃圾投放柜的满桶报警、温度监测、重量监测以及定位、防夹手、数据提取进行操作指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部分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组织居民前往南大垃圾堆场,现场了解和学习垃圾清运后端处理流程,居民们看到工人在烈日下辛苦分拣垃圾的场面深受感动,回到社区后不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更自发利用小区废旧墙面绘制垃圾分类主题墙绘,积极发动其他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大场镇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带动 党员干部学习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做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社区层面围绕垃圾分类工作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仪式、Plogging亲子定向赛、“我参与我受益”、“社区创全喜迎新年、垃圾分类人人争先”等主题活动等,通过趣味知识竞赛、书写新年寄语、全员签名等形式,在居民群众中宣扬垃圾分类助力环保的绿色理念,让垃圾分类在居民群众中成为“新时尚”。

凝聚志愿力量 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作用

通过线上线下招募,各小区建立了一支党员带头,居民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红马甲”志愿者队伍,为确保早晚高峰期时段居民垃圾倾倒投放正确,志愿者队伍采取轮岗分班制,在7:30-8:30及晚6:00-7:00的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期“上岗”,采取包干制“驻守”在小区垃圾桶边,发现垃圾桶内有错误的投放及时更改,配合分拣员做好二次分类工作,并现场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同时,志愿者们每个月在小区设立宣传展台,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由志愿者队伍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协助推广各类垃圾分类活动,形成正向引导。

在大场镇中小学生中举办“垃圾分类,绿色健康”系列主题活动,如大华二小将垃圾分类融入剪纸、易拉罐画等非遗项目中;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环保低碳”等涂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未成年人“小手牵大手”,将垃圾分类知识向成年家庭成员进行普及。设计学生社区实践岗位,寒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在大场镇党群基地担任“小解说员”,向参观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结合“创全”主题月活动,各社区引导前来参与卫生整治行动的青少年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学会分类,并不定期举办知识竞赛,让青少年的垃圾分类知识在比赛中得到巩固。

丰富宣传载体 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

完善传统宣传阵地。大场镇在主次干道、小区内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版面、迎风道旗、海报等宣传品进行安装、张贴;利用党群基地、文化中心大型电子屏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和视频。各小区向居民群众发放《垃圾分类责任告知书》,在小区垃圾桶桶身、垃圾箱房、居民活动室、小区广场等处张贴垃圾分类公示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空白墙面,在车库出口处进行防潮墙面彩绘;向居民免费发放入户家用垃圾桶,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提供便利的同时进行实时宣传。

打造居民自治平台。结合大调研“居民打钩制度”,使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如分类垃圾桶的款式尺寸、智能垃圾分类箱房的装饰形式等,都通过“社区通”线上投票和线下纸质投票由居民打钩进行决定,在自我管理中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意识。打造智慧分类平台。结合社区“智慧治理”建设工作,把垃圾分类智能化感应设备整合至统一平台,居民可通过微信、APP了解自己垃圾分类奖励积分情况,兑换绿植、米面油等奖品,通过激励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同时平台与“社区通”对接,让居民实时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并通过“社区通”及时最新掌握垃圾分类宣传知识,精准开展垃圾分类投放。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