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美育,使人幸福的学问
美育,使人高尚的阶梯
校园建筑会随着岁月的流淌而日渐褪色,而凝固在其间的学校文化内涵会像酒一样醇香;
教师的外在形象会随着日月的更替而改变,而对学子的影响会像小溪一样隽永舒展;
多少年之后,当年的学子也许记不得校园的景象,记忆中的一切早已变了样,但镌刻在学子心中的思想与观念会像钻石一样愈来愈亮。
一位进入复旦高等学府的罗店中学学子曾说,罗店中学不仅给了我知识和考上重点高校的能耐,而且给了我终身追求美感的冲动与热情。
罗店中学的美育,有着自己的“诠释”:让学生常怀幸福的感觉。
要让学生在校学习是幸福的,在校外是会追求幸福的;
要让学生现在是幸福的;在未来是懂得实现幸福的。
美育,在罗店中学,成为人生幸福的“美学”,不再是一种狭义的“美学”,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美感”,更不再是一种自赏的“美人”。
罗店中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办学之路,逐步形成了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合校情的美育办学特色。
这种特色可概括为:以德育为核心,以美育德;以艺术为突破,以美兴艺,以课堂为阵地,以美启智;以运动为载体,以美健体;以教师为示范,以美育师。
让我们回眸罗店中学的“美育之旅”吧。
用美育串成花环奉献给学生
张一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需要美,其实学生更渴求!
几乎所有的孩子爱玩耍,那是因为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得到美的享受。
讲了多少年德育“要增强生动性,增加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喊了多少年“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说了多少年“现在的孩子怕吃苦,怕锻炼”,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缺少点什么?
德育、智育、体育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为何我们不能也在里面添加一些可口的“催化剂”呢?更何况,色香味俱全的美育本身也是一种不可缺乏的“维生素”。
我乐意把盛开的德育之花、智育之花、体育之花、美育之花奉献给学生,我更乐意用美育把德、智、体育串编成一个完整美丽的、人们能欣然接受的花环,奉献给我的学生。
罗店中学的美育侧重点应该放在让全体师生接受“我要享受美,我也要让他人享受美”的理念,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上。
智育为求真,德育为求善,真和善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美。从这个角度说,德、智、体、美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求美,求得塑造一个个完美的人。德育智育主要靠说理,有时不免单调枯燥;体育主要靠锻炼,有时不免机械劳累。美育主要靠以情感人,强调让人在舒适、愉悦的心态中升华,这是美育的强势。有意识地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必然会同时提高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效果,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作者为上海市罗店中学校长)
入理:美育特色创建基础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创建美育特色坚实的历史基础】地处宝山区的罗店中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20世纪40年代,第三任校长、著名教育工作者沈同文倡导“艰苦朴素,勤奋进取”的校风,坚持以美育人。聘请有名望的爱国民主人士黄源、叶林、夏白、赖志夷、张恒等先后担任音乐、美术教师,也吸引了叶圣陶、陈伯吹、陈鹤琴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到校讲学,把音乐、绘画、壁报、戏剧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并向社会延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是鲜明地举起了“尚美”的旗帜,提出“严谨、求实、和谐、创新”的校训,力求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创建“美育”办学特色。
【教育改革经验的积累,是创建美育特色直接的实践基础】罗店中学的教改起步较早且有一定成效,为美育特色的创建提供了最可靠的实践基础。1989年到1992年,学校进行了《控制确保优化》初中教改的课题研究,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提出,要控制第一课堂,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高45分钟效率;要确保第二课堂,即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优化班级环境,即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研究成果的推广,以艺术为主体的各类活动在全校得以全面展开,艺术为主体特征的选修课先后开设。
帆:以美育德
美育和德育虽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但彼此相互交融。美,可以为德性提供表现价值;德性,可以为美提供内涵。
在罗店中学,“美作德之资”成为共识,要求以美育德,提高素质。
【画面】进行教师形象工程建设在“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思想指导下,要求教师以良好的师德、美好的形象、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可称之为“人格美德育法”。
课堂永远是德育的主阵地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美育融入促进德育渗透,充分运用美学原理于课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追求美的过程中,激发对知识,对美好事物和美好人生的追求,这可称之为“教学美德育法”。
创设优美环境从绿化建设到校园保洁,从环境布置到写意建筑,从队列广播操的韵律追求到文明岗、示范员的优雅仪态,处处让学生在种种外在美的感官体验中引起心中的愉悦,心灵的触动,这可称之为“环境美德育法”。
促进内在美的塑造这是美的升华,更是德的升华。文明的言语,规范的行为,志愿者的服务,爱心的奉献,无不以美为前提,以美为追求,以善为结果。即,以心灵美为基础,以心灵美为目标,这可称之为“心灵美德育法”。
强化艺术教育把无形的德育融入到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一系列有形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中塑造美好人格,这可称之为“艺术美德育法”。
桨:以美兴艺
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美是激发学生美感的天池。
在罗店中学,以铜管乐为主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
【画面】学校为了用艺术编织一批又一批花季少年的人生,决定以艺术为突破口,全面促进美育特色的构建。
铜管乐团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首选。铜管乐团建立于1992年,当初只有20多个人,如今已发展到250多人,演奏水平也达到了一定层次,在区、市已有较高的知名度,1999年被市艺教委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罗店中学管乐团”,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加快了美育特色的创建步伐。
在“高起点、高品位、高要求、高质量”的思想指导下,管乐团成为美育品牌,也育了人。
10多位来自于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业余管乐协会等专业团体中品行正、业务精、责任强,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负责业务培训。学校则选派一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能力,更有事业心的音乐教师负责日常管理。
在适度控制标准的前提下,逐年扩大队伍。加入乐团的学生,各年级均单独编班,独立成队。这样从初一到高三均有一个有独立编制的乐队,形成了有序的发展阶梯,有利于乐团的延续、发展、提高,又从各队中选拔业务水平好的约70名队员组成校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以提高整个乐团的水平。
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文雅的举止、端庄的仪表和完美的人格,乐团的良好形象也由此得以树立。学生的各种素质、各种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培养。
以艺术为重要内容的美育特色的创建,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管乐团1995年获上海市第三届“诚怡杯”吹奏乐队比赛金奖,同年获上海市学生乐队比赛中学组一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布谷鸟”学生艺术节中学组西洋乐比赛一等奖,2000年获上海市第四届“柏斯杯”吹奏乐队比赛金奖,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有250多人组成、在业余管乐协会和市教委组织的学生乐队比赛中连续四次获得金奖的学生管乐团。1997年和1999年成功地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2001年又成功地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专场演出。2004年,参加第一届世界吹奏乐大赛,获得银奖。
美术教育虽起步晚于管乐团,但成绩也十分喜人。仅1999年到2004年六年中,就有36人获得国际级比赛等第奖,30人获国家级等第奖,13人获市级等第奖,24人获区级等第奖。
学校还获得过上海市首届艺术节中小学故事曲艺比赛三等奖,上海市首届艺术舞蹈比赛三等奖,上海市“布谷鸟”学生音乐节重点高中组合唱比赛三等奖。
现在,全校有600多人(逾学生总数三分之一)在直接接受专项艺术教育。
器:以美启智
美是一门智慧学,美的功能开发,有利于学生心态和谐和智能迸发。
在罗店中学,美育成为启发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
【画面】且不说自1990年以来,高考升学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这一事实,即以管乐团而言,以前人们所担心的喇叭声会影响读书声的疑问终于在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事实中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学校又涌现了一批尖子特长生。1999年赵腻以上海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跨入了清华园的大门;2000年,马佳、马颖这一对均吹圆号的双胞胎,又分别以538分和529分的高分被交大录取;2001年,长号首席冯安以宝山区高考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圆号首席马纯蔚也以超500分的成绩与冯安一起名列复旦大学当年管乐团新生前茅。
剑:以美健体
运动的美,是人类展示形象美的重要途径,以美健体,使终身体育和健身更具魅力。
在罗店中学,美育成为体育的“背景”。
【画面】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的理念,体育教学与音乐相结合让音乐进入操场,在教学中注重节奏训练和韵律训练。融艺术于体育,提倡和推广艺术体育,达到以美健体、以美怡心、以美育人的目的。
学校的教室离运动场有较长的距离,体育教研组就尝试按班编队艺术地跑步进出场。经过几年的坚持,校园内出现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每天的队列跑步,同学们精神是那样的饱满,队伍是那样的整齐,节奏是那样的富有韵味,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愉快了学生的身心,这是美的享受。
学校自编了一套适应学生特点的带有强烈节奏的室内韵律操,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随着迪斯科的节奏,在美感的体验中活动身体,韵律操特别提倡动作的自由发挥,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再创造,学校掀起了“天天迪斯科”的热潮,并由此引出了广播操的艺术化,校园从此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氛围。
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展示学生才能,学校成立了体育业余运动队、校学生田径队、校健美操队、校学生足球队、校篮球队、校学生围棋桥牌队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又在市、区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每年被评为体锻达标先进学校;获广播操市优秀奖,并被区评为示范学校;学生桥牌队获上海市中学生“宇振杯”
桥牌初中组比赛冠军;市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异程”接力第三名;田径队的学生在市、区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三年中培养出二级运动员5名。龚惠清老师、钟涛老师在区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老组长舒文龙老师曾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体育教师。
格:以美育师
人格美和业务精的教师,是美育的中坚力量。
在罗店中学,富有美感的教师,用心谱写出教育的诗篇。
【画面】美育特色的创建,造就了一批教师,尤为突出的是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青年教师周宝良,这位任教音乐的教师,随着管乐团的组建、发展而成长。他以自身的美好形象、高尚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以美妙的音乐去熏陶学生,以手中的指挥棒去调动开发学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完美自身。他以突出的成绩,两次破格晋级技术职称;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成为青年教师的楷模。
青年教师金云华,与周宝良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走着几乎相同的道路,作为美术教师,他在教会学生描绘人生的同时,也不断地雕琢自己,终于成为一名区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刘海燕、市优秀青年班主任赵群光,区优秀园丁刘晓东……他们都是在把美融入学生的同时也产生了成就感。
入化:美育特色创建精粹
美育“思想库”
美育主方向———提升德育
美育以人为对象,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目的的内在统一,它既是“育人”的手段,又以“育人”为归宿。学校把美育作为德育的最好资源,以“美作德之资”为德育的基本理念,以“以美载德、以美辅德、以美育德”为基本策略,以提升德育的层次和效果。概括地说,就是以一系列有形的、外在的美育活动作为载体,在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感染中,内化为道德素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实施的主要途径有:抓好课堂美育融入,坚持教书育人方略;创设优美物化环境,营造校园审美氛围;优化学校人文环境,注重美德熏陶感染;开展专题美育活动,力求德治法治结合。
美育主渠道———艺术教育
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更是对现实美的升华。因此,艺术教育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在多年的加强艺术教育、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中,学校逐步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即“学校艺术教育塔形模式”,即课程教育、群众艺术、学生社团、艺术团队、特长生培养,层层推进。
美育主阵地———学科教学
美育决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美育的主阵地应是学科教学。就目前状况来说,对于美育如何融入学科教学的问题,人们尚处于探索之中。罗店中学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和理念,美育融入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有两个重点:一是挖掘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的美育因素;二是教学手段的艺术化。
“五四三一”工程培养五个方面的作风:进取的精神、勤奋的态度、严格的规范、合理的方法、良好的习惯;加强四个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智力、身心;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发展一项个人兴趣爱好:形成特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