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山区提前一年实现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义务制教育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在听说本区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享受义务教育这一令人高兴的情况后,今年3月1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教育部基教一司副司长杨念鲁、教育部督导室主任周坚等领导,以及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一行来到本区庙行镇通河四小、大场镇民办申华小学进行实地视察。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陈小娅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宝山认真履行政府关于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经费上作了大量投入,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教师配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融合等各个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希望宝山进一步探索,为解决好新世纪的这个大课题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区域内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义务制教育

这几天,高境三中六(5)班的学生彭晶晶,特别期待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这个来自闽东山区的农民工的女儿,原本成绩中等,在年初从原来的江南民工学校转入高境三中后进步很快,期中考一下子冲到班级第四名。她暗暗使着劲,希望期末考试取得更好成绩。她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心情更是激动:“让孩子到公办学校读书,以前只是个梦想,如今梦想成真了!”

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近年来,宝山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至200年已达到5.8万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就学难题,区主要领导明确指出,如果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义务教育没有搞好的话,宝山教育也不能真正令人满意。我们一定要从均衡、同等、公平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事实上,宝山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宝山全区有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125所,这些学校的办学者逐利倾向严重,设施简陋,卫生环境极差,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连基本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都存在严重隐患。为此,在区政府指导下,区教育、卫生、消防、公安等部门联合对这些学校进行排查,分出三个类别,通过改善、整改、停办后分流三项措施,把这些学校逐步进行缩减整治。

也就是从这时起,宝山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享受到与本地学生同等的义务制教育。2008年起,宝山全面实施“农民工简易学校纳入民办管理”的市政府三年实事工程,将原有的农民工简易学校缩减为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纳入民办管理的农民工小学,将其余的农民工就读子女全部分流到公办学校,到2009年,全区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同等义务制教育的目标。

近三年支出财政经费超过十个亿

目标实现的背后,首先是政府财政的加大投入。

为接纳从民工简易学校分流过来的学生,全区各所公办学校不断“扩容增班”,去年,在确定16所农民工子女民办小学入学名额后,通河三小、淞南三小、盛桥中心小学、月浦新村小学、宝林四小等10所学校接纳了余下的分流学生。为了“扩容增班”,地方政府和区教育局投入了不少资金。庙行镇投入1200万元,对通河四小进行了改建,新建了一幢综合楼,并通过网络报名等途径,招聘了20多名新教师,其工资等费用也由政府负担。

为不断提升农民工子女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2008年以来,全区各镇投入设施改造专项经费3457万元。大场地区的“申华民工子弟学校”改制为“民办申华学校”后,镇政府投入3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大修,区教育局增配了一批教育教学设施。如今,这所学校拥有了塑胶跑道、塑胶草坪的标准操场,电脑室、音乐室、图书室、食堂和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40名任课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0人,中师学历的有10名,合格率达到100%。同年,区财政按照标准,对民办小学每个学生下发2000元补贴费用,2009年生均费又增加到每人2500元,同时下拨教师补贴经费315万元。除此之外,进入公办中小学的农民工子女,则全部享受和沪籍学生同样标准的财政经费拨款,按照相应数据计算,近三年来,全区为农民工子女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所支出的教育事业经费已超过10个亿。

让每个农民工子女快乐生活学习

去年4月份,通河四小校长王新伟作客上视综合频道,就如何搞好农民工子女的义务制教育工作接受了采访。此前,该校一名从农民工简易学校分流过来的学生写信给市委书记俞正声,汇报了自己进入通河四小后的快乐感受,受到了俞正声书记的夸奖。

唤来春风拂去乡音,倾注真情消融隔阂,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全区老师的行动准则。

虎林路第三小学是一所在影视、气象、乒乓等课余活动上颇具特色的标准化学校,而来自外地农村的五(3)班学生徐晓萌如今已成为该校的少先队大队委员。徐晓萌是从三年级放寒假后,被在宝山打工的父母从老家接来,在春节前转学到虎林三小的。当时,她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甚至还没有学过。老师们分头为她补课,英语老师钱波更是先行一步,在寒假里就开始对她进行“启蒙教育”,从一个个字母教起,到新学期开学时,徐晓萌都已经能背得出几个单词了。两年下来,徐晓萌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她的刻苦耐劳、乐于助人的品德更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由此被推选为大队委员,成为班级“最大级别”的学生干部。

在虎林三小,农民工子女占了全校学生的30%,这些“外来学生”得到的关爱则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取得的进步也就特别快。今年也读五年级的曹莹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去年获得区四年级组三等奖,今年则获得了全国五年级组三等奖。去年,学校成立了“红领巾气象站”,参加校级组的20来名学生中,有一半是“外地学生”。今年升学工作中,学校向地区内的泗塘二中推荐了20名德学兼优的学生,其中就有9名是农民工子女。许多家长由衷地说,这里的老师从来没有委屈过我们的孩子!

不仅孩子和家长有这样的体会,教育这些孩子的老师们也感同身受。

为了让这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保证办学质量,区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民办小学在内的所有老师都被安排参加区内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入公办学校的“留用老师”得到的帮助则更大。随孩子们一起转入高境三中的英语老师江丽丽、语文老师庙丽娟对此深有感触。江丽丽说:“这里的领导和老师老师都很热情,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氛围无形中给了我再学习、再提高的动力。”庙丽娟来到高境三中后,有了自己的带教老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她正在参加华师大本科读书,学校领导为她一路“亮起绿灯”。她说,“学校给我创造了机会,我一定要倍加珍惜,虽然累一点,但我很有成就感,很快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