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激活“三情”教育:开阔成长天地共筑幸福家园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坐落宝山区西部顾村镇的上海市宝山区顾村中心校,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镇管公办小学。伴随着人口导入,镇域内经济、社会事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快速推进,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生机。

学校把握机遇,智对挑战,秉承“内涵促发展、教育即服务,打造让顾村百姓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学校注重强化过程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绩效意识;力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开放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教育环境。

尤其是,学校坚持以师生成长为“第一要务”,以构建幸福家园为“理想境界”,在“每天一点进步,人生十分成功”的校训基础上,提出了“拥有三情,品味生命”的办学新理念,努力倡导每一位师生“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情、拥有勤奋好学的热情、拥有激扬生命的真情”,更加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足迹,力求尊重每一位师生、关心每一个个体,发展每一个人的潜能,在快乐和谐的氛围里,人人都能体验欢乐和成功,使学校成为师生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人格养成的生命成长和情感体验的幸福乐园,在把学校办成办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的征程上取得了佳绩。

立足师生成长:“三情”教育的核心内涵

教育是对生命的激发。校长赵斌认为,学生和教师,既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实施教育的主体,作为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必须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上有所作为。

源于内涵的诠释

在学校,对“三情”教育有着自己的界定和诠释,具体表述为:

健康快乐的心情:即拥有健康的身心。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会沟通,懂尊重,互相关爱,充满朝气和活力。

勤奋好学的热情:即拥有勤学的动力。不懈地探索,不懈地实践;会学习,能耐挫,互相合作,具备勇气和实力。

激扬生命的真情:即拥有积极的心境。主动地激励,主动地开发;敢超越,求成功,互相悦纳,自信生命与成长。

落在实处的目标

学校对“三情”教育作了顶层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在“拥有三情,品味生命”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积极构建顾小师生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优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机制先进、师资队伍优质、办学质量稳中有升、充满生命活力的新优质学校,力争做到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校园文化目标。以“三情”教育为主题,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文化——“拥有三情,品味生命”,充分发挥物态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出“先让校园文化看得见”的要求,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凸显以情感和生命成长为背景为平台的物态文化。同时初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打造核心课程,形成特色课程,开发并建设丰富的社团课程,以此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力求形成课程文化。强调以文化的方式实施人性化管理,力求形成学校文化的共同愿景,引导每一位师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催人向上的制度文化。

——学生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三爱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加强学风建设,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勤奋好学、充满活力,具有持续发展潜能的“三情阳光少年”。

——教师发展目标。采用“个体自主、同伴协作、师徒结对”的三位一体模式,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团队及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在创造性地开发与建设课程项目过程中,倡导“生命课堂”的打造,努力造就一支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团结进取、充满活力的优质“三情”阳光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目标。在理解课程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以师生发展的需求为本,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抓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途径,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师生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获得成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三件事: 一是课程的建构;二是课程的整合;三是课程的浸润。

建立常态机制:“三情”教育的课程架构

通过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构建以“三情”为主题和情感为背景的校园文化,在这过程中促进师生的能力获得,体验生命成长的精彩,塑造拥有“三情”的完美人格。

三大支柱课程

学校建构基于师生生命成长和情感体验的“三情”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及相应的培养目标的体系。

“三情”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运作和务实奋进的管理团队的引领,以“3+2+N”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精神支柱,在课程、课堂、教研、科研、师训等领域丰富教师的生命成长和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

“三情教育”的主要抓手是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由三大支柱课程支撑,一是学校核心课程(养成教育、人文阅读、生命健康与体育);二是学校的特色课程(OM与儿童创造、儿童美术);三是学校社团课程(兴趣课程)。这样就形成了“3+2+N”校本课程,也是今后学校课程发展项目的一张特色名片。

学校核心课程

——海狮争章,行规养成。《海狮争章行规养成》养成教育校本系列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能够让学校特色活动焕发出新的力量,为学校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空间。同时,它还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道德行为。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正是在以下四方面的课程实践中产生体验的热情,从而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生命。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养成教育物态文化。学校通过举行“小海狮”的认养仪式,因势利导确立了“小海狮”品牌文化,对其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形态及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实践,养成教育物态形象来源于深受队员喜爱的少先队活动,其形成也是来源于少先队主题活动中。二是建立养成教育阵地,渲染养成教育氛围。学校利用少先队阵地,优化组建进行宣传。如:发挥小海狮广播站,小海狮网站的作用,教授朗朗上口的校歌《遨游吧,我们的小海狮》,学习轻快活泼的“海狮操”;利用黑板报、心语墙、画廊、专题版面,全面宣传养成教育文化。三是创设校本争章,开发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校本系列课程之《海狮争章行规养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一套主体文本加上五套分层序列文本的教材内容,五个年级根据不同的分层序列目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出德育校本分层课程内容。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分层教材,每一份教材中有11课内容,分别从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人格塑型三方面来设计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规范的课堂行为到校园行为,乃至社会行为。四是通过亲子活动、家庭介入拓展实践渠道。学校充分利用本土地域资源,开展“映日荷花别样娇,顾村公园亲子游”活动,“莲花的传统漆艺制作”民博馆活动,参加上海市皮影戏开幕式活动等。学校同时着力建设小海狮学校少年宫、“根与芽”小农场,设立上海市动物园、顾村公园、宝山区民间艺术博览馆等教育基地来实施养成教育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海狮争章行规养成》校本课程初显成效:小海狮吹塑版画社荣获“百佳社团欢腾六一——宝山区少先队首届红领巾小社团评选美术、综合类十佳社团”以及首届“上海市百佳红领巾小社团”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宝山区德育先进集体、宝山区德育一校一品A档单位、宝山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上海市红旗大队……这些荣誉都离不开《海狮争章行规养成》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在全体学生各项活动中的浸润。

——人文阅读,层级递进。人文阅读指课堂内外涉及的各种读书活动,其本质是非语文教材性阅读。

儿童小学5年的阅读学习过程,由低到高划分为“低年级段”(1、2、3年级),“中高年级段”(4、5年级),前后有承接递进、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人文阅读的指导与实践研究关注“低年级段”“中高年级段”儿童阅读兴趣、能力、水平间的交互提升与转变过程,及时调整已有及正在实施的方法策略,落实儿童人文阅读的有效性。

学校依据学生特点,提出层级递进人文阅读的策略:小学生一到五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涵盖“人文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三个类别,有选择、有侧重地推荐适合各个年级阶层儿童阅读的各类图书,形成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可推广的书目序列。

在五个年级的分年级人文阅读推荐数目列表的基础上,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两个大类,整合并建立一张完整的小学五年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导览图。

同时,强化策略引领,“低年级段”人文阅读指导策略:如“日日诵读”策略、“绘本写绘”策略、“日记指导”策略;“中高年级段”,如白色朗读、持续默读、以“阅读书友会”为载体的自由阅读策略。在此基础上,阅读的重点放在探索符合中高年级段学生阅读需求及能力提升的“白色朗读”和“持续默读”行动策略研究,以及激发学生阅读主观能动性的“阅读书友会”组织策略研究。还有,采用家校联动,亲子共读的策略。

——生命健康与体育,综合实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上好几节体育课,更是需要学校整体规划,综合实施。

学校让有武术特长的老师教授全校学生学习武术操,通过每周两次的操练,将通常的“两操”拓展为“三操”,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又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通过体育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每学年都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阳光体育活动。

结合市教委“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学校精心设计了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包括时间、班级、活动项目、场地器材和组织指导教师等,确保了体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学校还认真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既有统一的活动内容,如跳绳(全区重点项目)、踢毽、校园集体舞、跑步等,又有各班自选内容,如:跳皮筋、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仰卧起坐、丢手帕、丢沙包等。同时,全面考虑季节、天气变化对活动的影响,科学设计不同季节和室内外多套活动方案,如室内的体育活动飞镖、韵律操等。

同时,学校利用小海狮乡村少年宫,通过招募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志愿者,让学生在双休日也能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训练和体育团队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有0M与儿童创造课程和儿童美术课程。

——学校对0M与儿童创造课程的实施,源于几年前,学校组建了OM社团,团队在即兴题和长期题两类主题上,通过和区、市、全国及国际团队的一次次交流和一场场比赛(曾获得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亚军的优异成绩),取得了经验。学校不满足于培养一二个比赛团队,而是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今年又分析研究历年的长期题和即兴题的内容,通过分层、创新、简化等手段汇编了OM项目校本化题集,为在全校推广该项目奠定了基础,为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该项目活动发展综合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校对儿童美术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基于学校的原有基础——吹塑版画:顾村中心校少儿吹塑版画汲取城乡气息,泼洒农家风采,展示烂漫童心,讴歌多彩生活,形成纯朴稚拙、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特色。学生作品不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并相继入选各类画展,不少作品还远涉重洋,成为国外友人收藏的礼品。

另一方面基于新的基础——去年学校引进了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她对儿童美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拓展,并提出美术应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注重与其他学科整合,如语文阅读,于是她想到了儿童写绘,内容分为:1、写生类绘本:能用写生记录自己的认知过程;2、观察日记类绘本:用绘画和文字记录植物生长的历程,感受团队的力量;3、阅读自创绘本:则是以画叙事,以画思考,以画悦己,以画立志,承载阅读习惯。

学校社团课程

社团课程是“三情”教育的又一载体,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旨在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并重视个性发展,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独特的潜能并拓展上升空间,让小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一般社团全面铺开,重点社团努力打造品牌。其中,部分社团已形成梯队效应,如学生OM社团、击剑社团、田径运动、绳毽、拉丁舞社团、口琴社团等,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弘扬教书育人:“三情”教育的师资支撑

在“三情”教育中,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为此,学校教师在这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成长也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基于课标的教改

语数英学科的教学方式尝试转变。三年中,学校重点探索语文“博览打底,先读后议”、数学“体验过程,知情结合”、英语“创设语境,语用操练”的教学改进,并在更多学科中明确要求减少教师讲授比重,增加学生思考、辩论、展示的比重,给学生的思考、交流提供更充分的平台。

学校教师认真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区级教研内容,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学改革。学校“基于标准的一二年级英语评价手册设计方案”作为区低年级学业评价方案两个样板方案之一在区内推广。

集体备课的团队

学校把公开教学和评比教学作为一个个项目,重点组建和打造了品社、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学科的备课团队。团队成员由学校分管领导、骨干教师、上课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通过精心磨课,精品打造,在区级公开教学、区级比赛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整体推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学校还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既有骨干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也有快速成长的徒弟带新徒弟,比较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也为稳定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在这同时,学校建设了录播教室,教师们通过播平台记录和开展网上教研,反复推敲和研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推进“三度备课”,形成了“三度备课”教案资源库。“三度备课”较有效地传承了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前任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也能引起后续教师的反思和借鉴。目前,学校推进“精品教案”的建设,即在学科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一批集教案、课件、教学实录、微课、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学生评价、学习效果检测于一体的优秀教案,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毛毛虫读书角”层层入驻

阅读,是学生肥沃学习生活之树的“营养源”,也是学生绽放智慧成长之叶的“芳草地”。

在顾村中心校,在教学大楼的走廊上,最惹眼的就数“毛毛虫读书角”了,每层楼的一隅,都有她的“天地”:卡通的图案,生动的具象,和谐的色彩,以及小书架和席地而坐的位子,将这个读书角装扮得十分诱人,弥漫着书香气。

老师从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中得到启发,将小学生阅读比喻为毛毛虫食绿叶,于是学校将“毛毛虫”引入阅读,就有了这样称呼的“读书社”和“读书角”。老师是智慧的,给了小朋友们一个美丽的梦:他们现在就是一条条七彩小毛虫,但终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书就是那片片绿叶,当咀嚼下一片香甜的绿叶,就向成长迈进了一步。

小朋友们听了,激动极了,纷纷化身为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小毛虫,在博客上创建了自己的小毛虫绿叶读书小窝,像一条饥饿的毛毛虫,不断地啃食着一片片的绿叶。每天读、背两首儿歌,为自己画上一片绿叶;每天坚持阅读人文书籍15分钟,又得到一片绿叶;今天阅读满了30分钟,再奖励自己一片绿叶吧……每一片新的绿叶,就是小朋友的一点进步,小朋友们非常珍视每一片新冒出来的小叶子,为了使自己这条毛毛虫不断地成长,才入校2周多的小娃娃们渐渐地不用人督促了,无论课余还是休息时间,总会有几个主动地拿出书静静地阅读起来。孩子们是天真的,可爱的,每每拿到一片绿叶,他们都会兴奋地说:“我又吃到了一片绿叶,我又变得胖了一些啦!”

为了将此“升温”,老师在教室里竖起一棵高高的“智慧树”,在“智慧树”的下方把全班40多条小毛虫整齐地排列在下方,并许诺小朋友们“每次吃到了10片绿叶,小毛虫就能向‘智慧树’迈近一步,逐渐爬上‘智慧树’,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和营养,快快地长成漂亮的一只小蝴蝶。”这是为小毛虫的寻梦之旅而搭建的一座彩虹之桥,将鼓舞着全班的小毛虫们卯足劲,向着“智慧树”努力地迈进……

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共读、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从10月开始,每周一的年级毛毛虫社团活动中,老师会选择一本经典的绘本和小毛虫们共读。校方也大力支持,已经为小朋友们购买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等20本经典绘本。读完之后,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编绘本活动,有的故事续编,有的绘画续编,还有的模仿表演。而这些美丽的绘本,就像是一片片青青的蚕叶,融进每一条毛毛虫的生命里,激发起蓬勃的生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