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体育育人”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前不久,上海同洲模范学校喜获佳讯,通过评审,再次被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手球协会命名为2012-2015“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另一殊荣同样振奋,中国围棋90后的上海籍世界冠军范廷钰、江维杰,都是从同洲模范学校学棋走出来。 

在校长程彪看来,是名誉校长、登山英雄潘多身上的“攀登精神”引领,是“全人”教育的成果,是体育带动了教育,更提升了学校声誉。 

这所创校15年,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伊始就印刻着“体育育人”浓重色彩。校园里,人人要学围棋,学击剑,学攀岩…… 

从小学习潘多精神

在同洲学校记者被一座标志性雕塑吸引——一只紧握冰镐的手,代表着意志与毅力;那直插云霄的冰镐,代表着气势与顽强。还曾见过潘多的三件宝,这位世界上首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登山家献出了她登顶用的冰镐、山上的一块石头和珠峰的航拍全景图。 

潘多征服世界顶峰的勇气和精神,教育和引导着师生。“攀登精神”作为办学核心思想,实施“攀登教育”,编写出版《攀登精神——潘多给我们的人生启示》等12种校本教材。如今,潘多虽年过古稀,仍常来给孩子上思想品德课,讲述自己的登山故事。她那“苦字面前不摇头,难字面前不低头,死字面前不回头。”的攀登格言,激励同学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最近,孩子们制作了一套扑克牌,每张牌的背面,是学生们根据潘多的故事画的画。 

程校长说得很形象:“培养人就像盖摩天大楼,一个不流失,人人能发展。目标是从体育入手,培养具有攀登精神及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 

用体育打动学生的心

十年前,宝山区少体校与之结合。体教结合融合体育资源与优质教育资源,让同洲模范如虎添翼。 

闻名全国的同洲青少年手球联盟,是区优质体育资源共享的创新之举。11年间,由最初的宝山长江路地区8所学校,逐步发展为67所基地学校,并在全国建立了江苏、安徽、福建等5个联盟基地。联盟学校中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和体校,注册运动队百余支,几乎以全覆盖的方式推广优质体育项目。 

同洲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平衡,小选手被编入普通班随班就读,上课、考试都与其他同学同等待遇,文化学习得到了保障;联盟学校“一条龙”,促成手球校本课程教学对接,各年龄段手球特长生自然衔接;将体教结合的成果在区域内广泛分享。 

随后,校长又相中了击剑,认为这项运动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于是,击剑进入了体育课,成立同洲剑校。击剑联盟也吸纳了12所学校参与,为搭建体教平台、选拔培养优秀击剑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新的办学办训模式结出硕果: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达到区中等以上水平,高三运动员高考升学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体育与文化教育的交融、育人优势的互补,这正是“体育育人”的直接体现。 

“名片节”的体育印记

在同洲模范,有个别具一格的“名片节”,去年有71位获奖者分获领袖名片、艺术名片、体育名片、科技名片和学业名片。 

校园里,处处都有“体育文化”印记。放学后,棋院里小棋手凝神落子,击剑馆里跃动身姿,攀岩馆里龙腾虎跃……高水平教练亲自带教启蒙课;按学生不同爱好与专长组建各种学生社团,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载体,拓展才能个性表现的空间。设施一流的潘多体育馆,是宝山区政府出资2000多万元兴建。花费80万元打造的同洲棋院,由一代围棋巨匠陈祖德九段题名。陈老每年来上海,必到同洲与孩子们下棋指点。正是他看中了江维杰和张强,2001年破格带两人到北京参加国少队集训,才走出了中国最年轻的围棋世界冠军。 

程彪认为,“在人生道路上,矗立着一座又一座高峰,明天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同洲名片要永远发扬攀登精神,为学校,为国家,为民族,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