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科学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在宝山区少科站,面对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师生,干着同一份事业,一干就是36年。他就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校外科技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刘国璋。

当一些学校和机构将奖牌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最重要目标时,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刘国璋却带领着他的团队,陪伴着孩子们种草、育苗、观察生活开始,感受身边的科技和坚持的力量。他坚信,科技不仅是一小部分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一个青少年在成长中的必修课,在语文课堂、在音乐教室、在体育课草上,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

科技活动≠搭模型

走进宝山区少科站时已近中午,刚结束一场讲座的刘国璋又继续忙着给少科站的年轻老师修改教案。一旁帮忙的另一名女老师赵勤也两鬓染霜。

“当年我们都叫他小刘,我是大队辅导员,他是校外科技辅导老师,一转眼大家都叫他‘老刘’了!”赵老师退休前曾是宝山区一所小学的校长,说起当年在“小刘”协助下搞的科技活动,“我为火箭添星星”等活动主题如数家珍。如今,受到“老刘”影响,她也继续为播撒科学种子忙碌着。

从1978年进入宝山区少科站开始,公交车和“老坦克”,陪伴刘国璋走遍了宝山区全部100多所中小学。缺教材、缺生源、缺老师,面对困境,刘国璋在家里朝北的小厨房里,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先后撰写了《科技制作新天地》、《青少年科技活动大全》、《救救餐桌上的野生动物》、《物候观测》等活动资料或教材,共计100多万字。

“科学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会做一艘船、拼一辆车。”这是刘国璋经常叮嘱年轻同行的一句话。在他心中,科学的魅力是锻炼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眼光和角度,培养起缜密的思维和持久的耐性。他和少科站的同事们一起,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家乡变“绿”了——宝山区少科站发起的“种草养草献草”活动,吸引了万名学生参与,学生们用自己省下来的零用钱,购买了绿草种子,通过自己播种养护,向社会“献草”1446平方米,这一活动也荣获全国优秀活动“十佳”奖。家乡变“静”了——1997年,逸仙路高架旁出现了一支小学生噪声监测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填补了该路段交通流量噪声监测的空白,周边居民的烦恼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他刘国璋还保留着一份1985年的《新民晚报》,一篇报道记载了宝山区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校园植物挂学名牌的活动。现在,这样的活动已经走出宝山,在全市生根开花。

不为金牌为成长

评价校外教育的成果,有人习惯性地会用奖牌、名次作为砝码。但是,刘国璋不以为然。做了一辈子老师,他最愿意看到的是科技活动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

为了鼓励每个孩子参与科技活动,他为女生们设计了“少女爱科学巧手比赛”,引导女孩子思考编织、刺绣中有哪些结构原理。孩子们发现,原来用自己小小的双手,也能改变生活。宝山区十余所学校建立了“无土栽培联盟”,同洲模范学校无土栽培组的学生们,除了积极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外,还利用休息时间,繁殖各种植物秧苗,为学校、社区增加绿色百分点;通河二小孩子们变废为宝进行艺术创作,作多次举行“绿色拍卖会”,把拍卖收入用于其他环境保护活动;高境三中发起了家校联手,消灭待机“电耗子”节能防污行动,全校共有825名学生参与,家庭和学校节电效果非常明显。

刘国璋在招收生物组学员时曾经碰到一个叫强强的初中男孩,虽然人很聪明,对生物有强烈兴趣,但自控力很差,在学校没少受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挤,家长的打骂使他把怨气发在同伴身上。刘国璋没有因为这些而将他拒之门外,但和他约法三章——只有完成校内作业,遵守纪律、尊敬师长,才能到少科站来“玩”。从制作简单的生物制作开始,强强接受了挑战并很快完成了作品。刘国璋不仅在兴趣小组内表扬了强强,又和强强班主任沟通,让强强第一次在全班面前得到表扬。强强接受的任务越来越难,他渐渐意识到,光靠对生物的兴趣还不够,各学科知识必须补上。强强渐渐变样了,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在学校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刘国璋又和强强爸爸一起为他制定了家庭学习计划表,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强强的语数外成绩从原先的不及格上升至82、96、86分。如今的强强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语文老师也要懂科学

刘国璋笑言,科技教育36年,他做过“运动员”,在一线和娃娃们打交道;近年来,更多是做“教练员”“裁判员”,肩负中国科协科技导师团导师、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上海市“优青工程”导师等职责,扶持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他敏锐地发现,中小幼教师的科技素养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宝山区一份教师科学素养普查显示,遇到各自所教学科中的科学问题,仅有15%的教师“偶尔请教懂行的人”。2009年,作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的首批实验区,宝山区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各学科教师的科学素质培训。在他看来,教科学,绝不仅仅是科学课教师的任务,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有职责去提炼教材中隐含的科学因子。他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中小幼教师科学素质培训教程》,并让教师用科学的思维编写教案。讲到《火烧赤壁》课文时,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和风的形成等科学知识;体育课上,老师开始运用运动学、力学原理讲解骨骼受力情况,分析动作要领。

成为“教练员”后,刘国璋更忙了,不仅全上海奔忙,隔三差五还常常获邀为外省市同行讲学。刘国璋讲课使用的PPT一大特点是图表详尽,他说,这是为了更多同行可以按图索骥,得到启发,每一次讲座结束,只要在座老师有需要,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所有资料。

打开他的工作邮箱,天南海北的教案纷至沓来,都是请他修改指正的,刘国璋不仅每封必复,有时还来回好几次。记者看到,浦东一所学校的老师发来一份700余字教案,刘国璋的评点修改意见竟长达1700余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