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奉贤南桥新城的李先生送儿子到奉教院附小上学,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只想‘有学上’,没想到在远郊也能‘上好学’,多亏了好学校办到家门口。”
“作为与新崛起的奉贤南桥新城的配套,2007年开办的奉教院附小,因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办学已成为奉贤小学中的品牌,被命名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在奉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从星星点点发展为燎原之势”,奉贤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为李先生的话做了注脚。
由于目前上海中小学生七成以上在郊区就读,郊区中小学的现状无疑是全市义务教育整体概貌的典型反映。如果说前几年郊区中小学的校舍是当地最好的建筑,那么现在郊区中小学的办学质量与市中心城区学校也有得一拼。
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表示,让适龄的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这是义务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先于全国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直至加快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发展,是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最早接受国家“两基”验收以后做出的庄严承诺。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13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的报告显示,本市义务教育已进入高位优质均衡阶段。
统一“度量衡”:在“标准”下“加速跑”
城乡差别、区际差异、校际差距的“剪刀差”,历来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障碍”。这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长跑”必然选择在统一“度量衡”下,是对不同学校教育设施、投入等的统一的公平配置。
近年来,上海在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以区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上积累了经验,做到统一区县本级预决算体系和集中收付渠道、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统一校舍修缮和设备配备标准、统一困难学生补助标准等,实行了全区县“城乡均等”教育经费定额标准和供给方式。小学生均拨款标准达到1400元,初中达到1600元。
保证投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速跑”起着重要作用。各区县在落实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三个增长”的前提下,结合区情,不断提升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自身努力程度。 宝山区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教育经费统筹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库单一账户收付改革,经费使用实行“三统一”,有效调动了镇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闵行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500万元以上财政支出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闵行区教育内涵发展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保障资金的管理安全、有效使用。静安区率先开展学校办学绩效评估,教育审计部门与督导部门联手实施,在探索学校办学绩效评估上走在全市前列。
启动“联合阀”:在“辐射”中“助力跑”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各个学校的个体提升,而通过优化组合达到整体“大联合”是有效“处方”。
目前,本市已进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阶段,市区两级采取多项有效举措,不断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松江区41所中小学建成8个发展共同体,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2011年全区有4所学校荣获“初中办学质量奖”,其中2所是偏远农村学校。 宝山区通过初高中联合发展、新建学校同盟、特色项目联盟等措施,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区特色项目创建形成氛围。
就是在城区,这样的联合体也层出不穷。杨浦区确立实施教育集团化战略,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引领作用,以小学名校为核心校建立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了以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杨浦小学、控江二村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等为核心校的四个小学教育集团,形成办学联盟体,以组团式发展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条区域小学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之路。目前,在四个小学教育集团内小学读书的近万名学生占了杨浦区44所小学2.6万多名小学生的35%。
推崇“绿色评”:在“内涵”上“变奏跑”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在“内涵”上深化,许多中小学围绕学业绿色指标,进行了丰富办学、教育转型的“变奏跑”。
2011年,全市以“绿色指标”为依据,首次进行新的学业质量测评,覆盖所有区县和各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测试从评价的“绿色指标”十个方面关注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静安区以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为抓手,提出从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衡量学校办学效能,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分析与改进指导”机制、“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常态调研机制,突出学校基础性和发展性指标。
为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引导每一所学校创建品牌和特色,近年来,本市集中推出了以普陀区旬阳路小学为代表的43所“名不见经传”的新优质学校,努力成为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
运用“督导尺”:强调同步发展“匀速跑”
本市积极运用督政、督学的“杠杆”,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驾护航”,强调区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的“匀速跑”。
作为积极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机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11下半年,对徐汇、松江、崇明3个区县开展综合与专项督政的先行先试,然后在2012年对金山、闵行、宝山、静安、虹口、闸北、普陀、嘉定、奉贤、青浦等开展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与专项督政。预计到2013年上半年将完成对黄浦、杨浦、长宁和浦东新区4个区的综合与专项督政。
市教委副巡视员、市教育督导办主任杨国顺认为,“市以督政为主、区县以督学为主,市与区县督导部门整体配合、协调一致的教育督导体制”,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财政转移支付、教育公建配套“三个同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