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科技校歌”
每所学校都有校歌,也许并不稀罕。而通河二小不同凡响,却有自己的“科技校歌”。每天午餐时间,科技校歌《小鸟的梦》都会准时响起,都会伴随着校园的每一个人,自由自在快乐飞翔。
“科技校歌”的诞生和传唱,反映了学校科技教育如歌如泣,声情并茂。学校每年都举办科技节,组织开展“我的小发明笔记”、“创新方案设计大赛”、“未来岛创意设计”、“我的发明故事秀”等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兴趣,人人争做“小问号”、“小发现”、“小能手”,引导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体会发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在科技节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师生优秀作品,学校选拔了部分作品参加市、区级的各类发明创造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小发明作品相继入围26、27、28、2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并获等第奖。学校还辟出专区进行了探究活动区域——“创智工坊”的建设,是挖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益智场所,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创造发明给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了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同时,每年的5月都要举行以学校冠名的宝山区“通河二小杯”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吸引着宝山区大批青少年参与。
一首“科技校歌”,唱出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春天。
上海市宝山区通河新村第二小学创办于1992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独特的环境布置处处体现浓浓的科技兴校、绿色育人的文化气息。
学校坚持“绿色、科技、创新、质量”的办学思路;“关注绿色、体验快乐、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精心育人,精致教学,精细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绿色文化建设,提升绿色文化效应。学校以“大气、争气、正气”为校训和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在和谐发展中建设有特色的学校,在合作发展中打造有特点的教师,在自主发展中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近几年来学校连续两次承担区级重点课题,通过课题引领、专家带教、岗位培养、组内合作、个案研究等,完成基于协商理念的生态型教学文化的构建研究,初步构建了生态型教学文化,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校牌让学生自己设计和书写,学校的绿色景遍布,如绿波池、绿叶风廊庭、绿色生态街、吉祥物“绿童”、绿叶风广播台、绿色梦想雕塑等,走廊、班级、教学楼墙面等,都结合学校的特色进行了精心规划设计,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都渗透着学校绿色环保和办学的理念。
学校还通过生物环保、创造发明、少先队实践活动等科普活动来倡导学生人人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以环保为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连续十年荣获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一二三奖,连续三次荣获上海市壳牌美境方案及实施的一二三等奖。学校是宝山区发明与知识产权创新教育、无土栽培创新教育联合体成员学校、象棋联盟学校。2012年学校曾接待了台湾科普代表团。学校不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创新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享,开拓了老师们的创新思路。近两年学校共成功申请专利30多项。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实验学校、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学校、上海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和宝山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以绿育人:融入绿色教育创造精彩
学校在“关注绿色、体验快乐、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大气、争气、正气”为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在和谐发展中建设有特色的学校,在合作发展中打造有特点的教师,在自主发展中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绿色象征良好的生态环境,象征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象征可持续发展状态,即通过充分发挥教育系统诸要素的综合协同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创绿色环保教育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目标,它植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中。
近几年来,学校始终把绿色教育的理念融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学校工作走近绿色,校园文化融入绿色,学科教学渗透绿色,综合活动研究绿色,少先队活动体验绿色。
创建绿色学院
学校于2002年成立了通河二小少儿绿色学院,迄今已有12个年头。“绿色学院”的所有活动、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等由学生自主管理,科技老师监督指导。社团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来开展科技活动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探索及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追求。学校通过学生在“绿色学院”中感受环境,研究环境,通过社会调查、无土栽培、征集校歌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通过宣传、行动、思考、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环保的乐趣和意义,并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学校的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每年每个社团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这些精心安排的活动,都是从学生中征集来的,所以每个活动都得到社团成员们的热烈欢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很多学生都成为了“绿色学院”的忠实参与者,他们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体验到了快乐,并从中获得知识,得到锻炼。
绿色统领办学
秉承“天人合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绿色教育,富有特色。
塑造绿色教师形象:2013年初,学校推出“播种精神”,党支部积极开展“传递绿色正能量,播撒绿色正形象”的主题活动。近年来以开展“蹲下身和学生说话、站起身做学生表率”的师德主题教育,形成了学校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推进了学校播撒绿色的合力。
追求绿色生态教学:区重点课题《基于协商理念的生态型教学文化建构的研究》,旨在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课堂效益的提高。各教研组积极开展生态型教学研究,2013年8月课题结题,10月7个子课题参与12届科研成果的评比。
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软件设施的改造更新和完善,使校园环境美丽和谐有特色,更具人文情怀,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家长的智慧和金点子,整体规划,挖掘内涵,彰显绿色。如,学校徽标、吉祥物“绿童”——心系绿色,播撒绿色;绿叶风廊亭、绿波池、绿色生态街——绿色环境,育人氛围;教学楼走道悬挂绿色环保节日介绍——小眼睛看世界;班级绿色铭牌——彰显班级特色,打造团队精神;绿色书屋、绿叶风广播台——畅游书海,道出心声。
以技成才:弘扬科学精神创新思维
学校以科技活动作为载体,强化对师生进行科技教育。
各种科技活动富有特色
当上海的各大超市即将实行限塑令后,为了贯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重复使用多次利用”的原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学校开展以“布袋购物乐趣多”、“给植物安个新家”为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用废弃材料制作布袋和无土栽培容器。
近年来,低碳生活风靡全球,“低碳”理念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当代的小学生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为此,学校开展了《奏响绿色和谐音符,争做拯救地球的低碳达人》的科学实践活动,即六个低碳环保系列:少用一度电,少乘一天车,少用一桶水,少用一张纸,多种一棵绿,多一次利用。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培养低碳生活习惯,争做低碳生活小小志愿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为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营造低碳、健康的生存空间。
学校还开展了《绿色学院绿色交友绿色旋风》科学实践活动。全校共有540多名学生及120多位家长参加了《我和植物交朋友》、《我和健康食品交朋友》、《我和资源交朋友》、《我和教室里的物品交朋友》四个活动,主要由“绿色学院”四个社团开展的4个系列活动组成,通过关注、宣传、行动、思考、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与资源交朋友的乐趣和意义,并使环保教育逐渐从校园向社会辐射。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对低碳生活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宣传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关心并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同时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社会各界的重视,从而产生了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为了在校园中培养更多的“小爱迪生”,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出资推送沈嘉明和徐思帆两位同学参加了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举办的2013级“科学种子计划”,成为了上海青少年科学社科学实习小会员。学校还选送了11位同学到区少科站参加“发明与制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培训教师出新招
学校近年来发明创造活动之所以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还是得益于学校领导和科技老师的重视。起初大家对发明创造讳莫如深,毫无积极性,因此参加的教师寥寥无几。为此学校一方面请来了专家为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另一方面经常组织一些老师开展“创新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享,开拓了老师们的创新思路。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们出去观摩各类相关的展示活动,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创新灵感,也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大投入,表彰在创新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形成一定的奖励机制,就这样多管齐下,教师们的创新积极性大大提高,就在近期的创新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教师金点子也在逐年递增。学校发明作品申请的专利共有30多项。
以创为途:提供施展天地点燃智慧
创意,是对科技和文化的再度开发;知识产权,是对创造成果的保护。学校在激发师生的创意的同时,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校园处处是“创意”的时空
为营造绿色生态校园,学校不断尝试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创意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以“我的校园我做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校园处处留下师生们的小创意、小心思。
——“可直接存储的旗杆”的设计,有学生干部提出每天升降国旗又要系绳又要解绳,一方面繁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旗的损耗,于是大家各抒己见,为旗杆设计了带有储藏功能的储旗箱,升降旗帜时再不需要系升降绳了,取出旗帜后可直接升旗,节省了时间,也防止不熟练的同学将旗帜倒挂或系绳不牢固,有效地保护了国旗,增强学生的爱国心与责任感。
——“水幕墙”的诞生,有许多学生提出希望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能释放天性的涂鸦墙面,于是在大家共同参与下,设计了“水幕墙”,它与别的涂鸦墙的不同之处在于是水幕设计,可以反复涂鸦,增加了美感。如今课间、午休时分,这块墙面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场所,学生在展示天性的同时,很好地缓解了学习压力。
——“楼梯防滑踏步”的创意,有学生指出在上下楼梯时,很容易脚底打滑摔倒,能否在楼梯上安装防滑条,这一金点子马上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支持,在新校园的装修中也融入了这一创意,“楼梯防滑踏步”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班级名片”的设想,有的老师提出能否在每个中队门口设置“班级名片”——中队“全家福”,于是既有学生笑脸,又有班名和活动口号的“班级名片”诞生了,名片中的学生张张笑脸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历程,留下了校园生活的难忘记忆,是学生毕业时的一个有意义的纪念,也增加了中队的凝聚力,还透出浓浓的师生情谊和温馨气息。
在校园,这样的创意其实还有很多,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校园里出现了“休闲书吧”、“可升降篮球架”、“嵌入笔盒式课桌”、“休闲式阅览椅”、“办公室书架”“班牌”、“开放式图书馆”和“创意工坊”等创意设计,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创意文化,使学校中的各种项目设施都具有科学性、育人性,促进学生科技能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创意作品署上设计者姓名
同时,作为专利试点学校,几年来全校师生通过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大家的专利意识大大增强了,对于师生们的创意,学校还制作了“铭牌”,“铭牌”上除了有名称、编号外,还注有设计者姓名,让每位参与者都能体会到能为校园建设出谋划策的那份自豪与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师生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法制环境,真正体现了“我的校园我做主”的理念。 相关附件下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