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培智学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立了由30名党员教师组成的“爱心天使”团队,做出“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承诺,把爱的力量传递到了全区残障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把特教专业理论和技术传播到了全区随班就读的中小学校。用真情感染学生,用智慧引导学生,用自信激励学生,用柔情感化学生,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其所能,用力书写着爱的人生长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组团帮扶:让家长们重燃希望
培智学校接收的学生是除聋、盲外的残疾孩子,有智障的、有自闭症的、有脑瘫的、有多重残疾的、有中重度弱智的、有的连吃饭、大小便也都不能自理。这样的孩子怎么教?是摆在 “爱心天使”党员团队的发起人,培智学校校长张洁华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征求意见阶段,家长们虽然很肯定学校以往的工作成绩,但还是提出了希望学校能给予更多帮助和贴心服务的诉求。针对这些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成立由30名党员教师组成的“爱心天使”党员服务队,分成11个小组,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家庭进行组团式服务,通过组团式把爱的力量传递到残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家长的观念,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让孩子们充满欢笑,让家长们重燃希望。3月16日,党员服务队第一次开展活动,老师们一起走进了自闭症学生衡衡家中。从和孩子父亲的交谈中发现,父亲因为儿子是自闭症,对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非常粗暴,不是打就是骂,从来不和孩子交流。老师们向孩子父亲介绍了衡衡在学校的情况,希望他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3月22日,老师们又带着孩子和他父母一起到临江公园游玩,看着活泼的儿子,父亲终于相信了老师的话,衡衡会越来越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父亲第一次笑了,衡衡也高兴地笑起来,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记录下这欢乐的瞬间。
送教上门:把课堂搬到孩子们的床边
患有重度智力障碍的小雨入学后被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检查后认为不宜到校上课。小雨家长十分担心,一方面是小雨身体确实不能去上课,另一方面又不愿小雨从此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几经思考向学校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党员服务队的张老师主动承担每周一次为小雨义务送教上门单独上课的责任,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党员服务队还经常邀请小雨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近社会,在老师们的精心照顾下小雨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和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党员服务队的示范引领下,学校老师对25名躺在床上没法到学校上课重度残障孩子都开展送教上门,哪怕学生住得再远,哪怕刮风下雨,老师们一直坚持把课堂搬到孩子们的床边。为自闭症的孩子进行个训,为脑瘫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为智障的孩子进行语言和行为训练……保证所有的残障孩子“一个都不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长们感激得无以言表,而老师们却说,“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欢笑,我们才快乐!”
因“特”施教:让每个特殊孩子都享受优质特教服务
除了关心在学校内的129名特殊孩子,培智党员服务队还想到在在宝山区域内还有近80所普通中小学校里的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为了让他们也享受到优质的特殊教育服务,“爱心天使”团队全体党员主动出击,以组团服务、项目推进的方式走进了全区随班就读学校的视野,给随班就读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专业服务。巡回指导、专业培训、专家课堂、特教咨询等一个个项目在“爱心天使”团队孕育、成长起来。
作为团队中党龄最短的青年教师,在随班就读学校与学生家长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陈奇老师总是冲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他是学校自闭症教育康复研究项目组组长,他深知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对普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的困扰,也理解家长需要学校为孩子提供教育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他用自己的特教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解开家长的疑虑、缓解家长的情绪,同时也给随班就读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服务提供建议和指导。作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吴筱雅老师承担起了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现状的调研任务,梳理了四个大类300多份问卷的基础数据。她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宝山区特殊教育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更多的党员成了特教专家课堂的老师,定期为普校教师提供集体课和个训课的示范教学,介绍教材的编写思路,提供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施范例,为普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