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协作联盟:让好教学呈百花齐放--宝山教育走向现代化巡礼之四(图)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教学协作联盟”,听似很普通的名称,却在宝山有较高的知名度,这里有一个多方助力教育的故事和一段钟情教育的情缘。

 2008年3月6日,由民进宝山区委牵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牵头,联合宝山区教育局、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同洲模范学校等多家单位,组建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学协作联盟”和“民进上海市教委机关和直属单位联合支部教学专家宝山行工作站”,统称“教学协作联盟”。

 这是一次协同教育的“美丽邂逅”。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追求相同的教育理想,宝山区教育局与市教委教研室携手,共同耕耘教育的沃土。

 这是一座切磋教学的“跨际平台”。为优质教学的落地,为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各方教育人士和各校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这是一种模式创新的“头脑风暴”。为教育的优质,为教学的效益,在民主、务实、高效的氛围下,激荡思想,创新方法。

 这是能量的聚集,也是功能的释放,更是效益的倍加。

 这是校长的抓手,也是教师的助手,更是学生的福音。

 经过5年的智慧播种和精心培育,“教学协作联盟”这颗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种子,在宝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市教委教研室把它播种在宝山,这是教研人的眼光;宝山把它培育长大,这是宝山教育人的出色。在联盟顾问于漪老师的教导下,联盟牢牢把握住了一个“核心”,即为一线的老师做好服务,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一线的校长提供支撑,支撑起学校的课程战略;从而最终实现为全体学生谋取幸福,谋取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

 如今,“教学协作联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基地学校由最初的15所扩展到75所,下设小学语、数、英、音、体5个学科基地、中学组语、数、英3个学科基地和幼儿园基地等共9个基地;地域从宝山辐射到其他区;交流拓展到西藏、福建、江西、广西和贵州等省的学校,甚至扩大到海外。举行了400多场教学研究和展示活动。

 “教学协作联盟”在充分利用市、区、校三级立体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制度,致力于提高每一间教室的教学水平,使得联盟内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推进者。联盟内浓郁的教研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各所学校共同发展。

 从单兵作战到组团推进,教学协作联盟意义深远;从课程改革到教师发展,教学协作联盟任重道远;从教学实践到理论创新,教学协作联盟志存高远。这是党派共建、政府支持、学校联动的“教育大合唱”。

运作创新:“主席轮值”,发扬民主发挥优势

 如何使“教学协作联盟”,既有紧密合作的机制,又能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制”是联盟的一个创举。这项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调动了各联盟会员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各校校长间交流、配合、沟通;三是各校校长在领导、管理方面各具特色,“轮值主席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四是使联盟能够自主管理,易形成联盟自身的特色;五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日常经费的不足。

 2011年10月,由高境镇第二小学校长吕朝红领衔,为高境二小、宝山二中心小学、广育小学、宝山实验小学、大场中心小学和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的数学教师们制订了一份教研活动计划。这6所学校都是“教学协作联盟”的基地学校,并组成联盟的小学数学学科基地。2009学年,小学数学学科基地的教研活动由广育小学顾金龙校长主持。2010年6月26日,在“教学协作联盟”2010年年会上,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的谈莉莉校长从顾金龙手中接过了“数学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单位”的旗帜,之后一年里,数学学科基地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则由谈莉莉接棒。到了2011年,大家又推选高境二小的吕朝红校长担任新一届的轮值主席,轮值体现了平等与民主,带来了创新与高效。

 在2011学年,潘卫忠、吕朝红、严青、柳全红、赵群光、刘小欢、赵利强和朱俊华等8位轮值主席通过一年辛勤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该年度的联盟学科基地的工作计划,各个学科基地围绕自己的工作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建立共同愿景,开发所需资源,建立组织体系,调适工作程序,形成了不同的工作特点。

 目前“教学协作联盟”的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过渡,各项工作都逐步做到规范化、精致化、高效率。

落到实处:“教师支撑”,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2010年,“教学协作联盟”成功举办了首届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得到全体协作单位和高达40%比例的教师参与,由此奠定了教师培训活动良好的氛围和基础。2011学年,上海市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此,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俞玲萍副会长等多次率专家来联盟调研和指导,联盟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危机意识和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机遇意识,不断磨炼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不断反思的职业精神,以及作为一名研究者的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下,联盟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联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联盟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2012年8月,在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新一轮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宝山区5所学校中,联盟单位占了3所,并且还有另外5所联盟协作学校和幼儿园成为区级教师培训专业学校。以这批学校为核心,联盟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进程中不断深入,不断取得新的经验和成果。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阶段甚至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教师的需求和愿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联盟在设计和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特别是各项激励机制的时候,也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作为2011学年联盟幼儿园基地主席单位的马泾桥幼儿园,通过开发幼儿手球游戏课程,牢牢把握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受到小朋友、老师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他们教师自编原创的手球操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联盟继续鼓励各校的优质和特色课程走出校门,展开校际间、区域间乃至与高等院校和教育专业机构的合作。目前,基于联盟学校校际联动的课程研发,正通过联盟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得以逐步展开。近年来联盟率先在体育学科基地启动共享课程方案,首批推出了手球和击剑两大课程项目,在联盟3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实施共享计划,在器材、教材、师资等各个层面充分共享,得到了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然而,无论是对一所学校来说,还是对联合了75所学校(幼儿园)的教学协作联盟来说,课程设计是一项“长跑工程”,联盟的课程共享才刚刚起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但有一点可以认定,课程共享作为联盟的一个教育实践,能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

激发动力:“校长领衔”,提升课程领导力与学校品牌建设

 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只跟教师相关、跟教研组相关的局面,而是将校长也推到了教学研究的第一线。

 虽然每所学校做学科轮值主席单位的时间只有1年,但是由于一个学科基地一般由5~7所学校组成,各基地学校都轮值一次,至少需要5年,因此,校长们在商讨基地活动方案时,都自动“从长计议”。2011年年底,联盟新成立了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和初中英语三个学科基地,推选了陈伯吹中学的赵群光、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的刘小欢以及上大附中实验学校的赵利强等三位校长担任首届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在实际工作中,上大附中实验学校作为初中英语学科基地的首任轮值主席单位,考虑到基地内各协作学校的英语教师之间本身并不熟悉,如果一下子落实任务,行政干预多,可能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基地决定先从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开始。因此,每月进行一次的以课堂为载体的案例分析,上课的内容和体裁都由执教教师自己决定。现在,上大附中实验学校结束一年的轮值,校长赵利强却说:“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第一年我们实际上是在为整个五年的学科基地打基础、聚人气。我觉得我们第二年应该要啃啃骨头,对英语教学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进行切磋了,比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等。”

 “教学协作联盟”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制度的实施,必然使教学协作联盟每位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得到实实在在地磨砺。

力量组合:“党派共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近年来,“教学协作联盟”得到了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高境镇人民政府和大场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为联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境镇党委书记陈士达高度关注联盟工作,他和副镇长阎志军、镇教委主任顾萍等多次莅临联盟秘书长单位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调研,顾云飞镇长曾多次视察联盟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单位和协作学校江湾中心小学、高境二小、高境三小和高境四中等,并为联盟2012年年会的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联盟通过年会和对外交流等平台,逐步拓展工作,扩大了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一个平台是联盟年会。每年,联盟都会精心筹划一次内容丰富的年会。联盟主席要向大家作年度工作报告,总结联盟一年来所做的工作;联盟每年都会评选出“杰出贡献奖”和“优秀指导奖”,每三年还要评选出联盟“十佳校(园)长”,在年会上为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各学科基地轮值主席单位要与下一任轮值主席单位进行正式的交接。

 “教学协作联盟”相信“一切教学问题都是课题”,因此,虽然年会看起来是一项程序性工作,但是联盟将其看作是思维碰撞的绝佳机会,每次都精心策划,以期能推动联盟各校的校长和教师主动思考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问题。2009年会上,联盟策划了校长论坛环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校长们既有热烈的交流,更有激烈的交锋。2012年年会上,联盟第二届校长双边论坛在高境镇江湾中心小学进行,围绕学校课程战略与教师发展这一问题,论坛上既有代表东部的上海校长与代表西部的西藏校长的交流,又有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与新优质学校的对话,还有40后校长与60后校长的分享。

 第二个平台是对外交流。“教学协作联盟”蒋碧艳主席提出“联盟未来几年的发展,应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事实上,联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首先,联盟的基地学校当中,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宝山区,2010年6月,震旦外国语幼儿园等四个区24所幼儿园加入“教学协作联盟”,此后不久,又有2所幼儿园加入。在这26所幼儿园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虹口、闸北和浦东等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学校教研方式的创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无论哪所学校都有需求。其次,联盟与其他省市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活动。几年中,有来自西藏、福建、江西、广西和贵州等省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来到联盟交流学习,联盟各校也以学科基地等形式组团分赴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等活动。再次,联盟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2010年10月,联盟与美国亚洲太平洋联盟南加州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中美“哺育未来之星计划”暨中美青少年国际PEO精英项目。根据备忘录,美国亚太联盟南加州分会每年为联盟提供1~2个名额,接受联盟选拔推荐的1~2名学生共同参与其“哺育未来之星”项目;美国亚太联盟南加州分会每年春季选派30名左右的学生代表团赴联盟交流访问。

 除了遵照合作备忘录,在各基地学校开展十佳“未来之星”评选之外,联盟还将这一平台加以延伸,通过举办国际论坛的方式,推进联盟各校对课程领导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课程建设有更明晰的方向。2011年10月11日,联盟举办“中美教育四方五人谈”活动,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亲自为联盟“中美哺育未来之星基地”揭牌。在论坛上,原美国加州核桃谷学区教委主席李安岳、美国教师Clayton Richey、大华小学校长张晓梅、市三女中教师卢蓓琦、宝山三中心小学学生缪奕麟,围绕中美教育中的课程战略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论坛开阔了联盟各校的眼界、思路,更激励了联盟各校的信心。

“联盟”提供跨校听课机会

 尽管诗歌并不景气,但宝山教育人对诗歌教学还是不离不弃。一场关于诗歌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因为有“教学协作联盟”的牵线搭桥,于2012年10月在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举行,区内另外4所中学——长江二中、泗塘二中、同州模范学校和陈伯吹中学的语文教师一起参加研讨。

陈伯吹中学苏洋觉得自己最不擅长教的就是诗歌,所以她早早来到会场。听完由共富实验学校张燕和同洲模范学校周苗分别执教的两节诗歌教学课,苏洋觉得很兴奋,因为张燕的情感共鸣式教学和周苗的揣摩感悟式教学让她有茅塞顿开之感,诗歌教学新思路开始酝酿开来。

 这已经是苏洋今年第三次参加由这5所学校共同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2011年底,陈伯吹中学加入了已成立近4年的“教学协作联盟”,并成为其中5所中学语文学科基地的轮值主席单位。校长赵群光会同民进会员、共富实验学校校长陆进生等其余4位校长共同商量,研究制定了基地一年的活动计划,此次诗歌教学研讨活动即为其中之一。

搭舞台练真功

教育,其实是无边际的。在现代教育中,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始终是一个考量教育人智慧和眼界的课题。

资源的重新组合、集聚利用、辐射优化,对提升教育品质,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资源性”的支撑作用。

基于此,“教学协作联盟”的诞生,有着教育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在共鸣上的共同行动。

要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提升校长、教师两支队伍的水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通过实践探索,找到破解这个难题的妙方,需要教育人的创新。“教学协作联盟”,让我们找到了一条跨界别、跨地区、跨学校、跨学科提升教育水平的科学之道,是可持续的。

这是由各方构筑的教育教学大平台,也是校长、教师练真功的大舞台。宝山教育需要在更宽的视野中实现教育的优质。而“教学协作联盟”提供了资源、机会和舞台。

相关附件下载:

4.jpg

4.jpg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