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体工程:让好素质显成长优势--宝山教育走向现代化巡礼之三(图)

2020年10月13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宝山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宝山教育品质的攀登台阶,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阳光雨露。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多年来,宝山教育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有力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确立了“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教育现代化理念的基本路径和全区教育文化的重要标志。

宝山区在深化“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中,推进“体育、科技、艺术2+1+1”项目,即学生拥有2项体育技能、1项科技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总结和推广“绳舞飞扬”跳绳活动,形成一批普及型、特色性品牌活动项目。成立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建设8个科技创新实验室,建立“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中心”,开展学生艺术节、科技节,启动艺术特色学校评估,组建“中小学无线电科普活动创新联合体”、“足球联盟”、“跳绳联盟”和“合唱共同体”,与高校合作共建“足球”和“乒乓球”体育项目一条龙,拓展项目联盟式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承办“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和“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先后承办或举办数十项市、区级体育、艺术、科技赛事,为学生创新发展搭建了展示平台。落实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完成“宝山区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建设,完成40所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完成中小学教室课桌其配置改善工作,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教育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督导中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近三年来,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上海市各项比赛活动,荣获全国及市级以上等第奖近1000余项,还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

目前,全区以社团等形式参与课外文体活动的学生数达到95%以上。宝山区先后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试点区、全国科学教育优秀实验区。

文化引领,制度健全 夯实“文体工程”的基础与机制

文化引领,制度健全,是“文体工程”的主旨。宝山“文体工程”的实施建立在体制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学校课内外、校内外的整体优化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同时,宝山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实施“文体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宝山区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方案》、《宝山区学校实施“文体工程”评估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文体工程”师资培训基地规章制度,实施两年一次“文体工程”表彰评比和示范校申报评审,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明确把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文体工程”实施情况纳入每年一次的“学校发展性督导”工作的综合评估体系之中,切实形成“文体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创设载体,完善课程促进“文体工程”的多元与开放

创设载体,完善课程,是“文体工程”的要素。宝山坚持以“活动”、“赛事”和“学生社团”为载体,调动学校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缓解学习压力,享受成长快乐。积极举办了沪港澳联校机械奥运会、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研讨会、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会等全国性高层次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高境三中杯”青少年机械奥运大赛、“上大实验杯”航海模型锦标赛、“上大附中杯”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等市级冠名杯赛。学生社团文化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和自主性特点。目前,全区以社团等形式参与课外文体活动的学生数达到95%以上。

课程是落实“文体工程”的重要形式,宝山积极构建了多元、综合、开放的课程体系。在科技、体育、艺术教育上,开发建设了近50门区域性拓展型课程,其中大华二小的校本课程《剪纸》还被选为上海市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教材。

宝山区学校体育项目联盟由8大联盟(手球65所、篮球20所、击剑14所、桥牌8所、象棋14所、武术11所、足球14所、跳绳6所)组团而构建,这8个联盟基地学校基本覆盖了全区的各中小学,使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学生通过联盟项目的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我运动我快乐我成长我健康”的幸福。

各联盟把强身健体、体育育人放在首位,编写适合学生锻炼活动的校本教材,通过相应的共享课程教学来具体付诸实施,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广大学生享受着运动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联盟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联盟的体育课,安排每周1—2次的项目训练,并利用寒暑假进行冬、夏令营集中训练活动,使更多的特长生在技能上得到提高,使更多的中小学生运动员在全国、市、区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上海市学运会宝山区获金牌数第四、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

各联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外出观摩专业队伍及其他特色学校的教学与训练,定期组织教学公开课、训练示范课、教学研讨现场会,有效提高了校内教师的教学、训练、裁判水平。

联盟已有几所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洲手球联盟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奥运后备人才基地,吴淞中学被命名为中国中学生桥牌协会分会主席单位,并成功承办2012年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

各联盟依托区教育局、体育局的支持,有几个联盟分别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高校举行了正式的签约仪式,并分别向这些高校输送体育优秀人才。

名师领衔,强化队伍推动“文体工程”的创新与发展

名师领衔,强化队伍,是“文体工程”的保障。宝山坚持树立“人人都是学校文体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一方面通过名师、专家引领,以及高校专家的传、带、帮、教,培养了一支全区学校文体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如“刘国璋名师工作室”、“王歆宇名师工作室”,还聘请潘多、闵惠芬、曹燕华、赵晓生、程寿昌、王永德、李秋平、胡蕴琪等专家、名师、学者和社会著名人士担任宝山区“文体工程”顾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形成以区教师进修学院、少年宫、少科站、少体校为主体,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师资培训力量,并建有一支上百人的来自于不同行业的校外文体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共同为区“文体活动”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建特色,融合发展:打造“文体工程”的项目与品牌

创建特色,融合发展,是“文体工程”的精髓。宝山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品牌项目评选活动”,鼓励各中小学校做优、做强学校特色。积极培育集体性品牌活动,大力推进集体舞、拓展游戏、歌唱、阳光跳绳的普及和提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集体性文体工程项目。

 积极组建区域特色项目联合组织,先后建立了“无土栽培研究联合体”、“气象科技创新教育联合体”、“同洲手球联盟”、“学校击剑联盟”、“学校篮球联盟”、“版画共同体”等一批联合组织,其中:“气象科技创新教育联合体”已成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的排头兵。基地学校罗店中学高标准建设气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联合体15所学校的无线数字气象台组成网络,建成校园数字气象实验室。依托上海气象部门丰富的资源,建立了以宝山气象局为气象观测实践基地等,不仅策划设计了一系列气象科普活动,还开发整合了区域内气象科技特色课程等,荣获华东地区“校外教育创新项目”一等奖,并承办了上海市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前沿、高端和重点项目——2011上海中小学气象科技教学创新学术论坛,受到国家气象局领导和专家的肯定。“无土栽培创新教育联合体”引领全市中小学无土栽培活动。联合体拥有先进的无土栽培实验室8间,近三年师生开展了3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有5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并有一项将于今年暑期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评比。高境三中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也是宝山区车辆模型创新教育联合体的基地学校,校园内充溢着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建有集车辆模型工作室、陈列室、室内竞技场、室外越野场和马路赛场等于一体的面向国际的汽车模型训练比赛的场馆,是难得一见的中小学车辆模型特色示范学校。校长虞海洲对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对车辆模型运动有独到见识,在他的带领下,联合体实现了校际资源的共享,承办上海市青少年车辆模型校园联赛和联合承办全国“好盈杯”顶级电动遥控房车竞赛等赛事,开设了车辆模型主题网站,在2012年上海市模型节开幕式上表演精彩的车辆模型节日,全面推动本区中小学车辆模型运动跨上新的台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首肯和好评。吴淞中学成为教育部“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的桥牌分会”驻会学校,承担全国中学生桥牌运动项目的推广、赛事组织工作;同洲手球联盟有67所基地学校,并在我国安徽、江苏、江西、广西、福建及美国洛杉矶等地发展了一批友好单位。

引入资源,提升品位:深化“文体工程”的内涵与意韵

引入资源,提升品位,是“文体工程”的价值。宝山通过与大学、研究院、艺术团体等联姻,深化“文体工程”的内涵,增加含金量。

整合教育资源、引入社会资源,大力推进“体教结合”,把区少体校整体搬迁至同洲模范学校,先后引进了曹燕华乒乓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等,促进了全区体育的发展。积极促进学校文体活动与社区群众活动的融合,逐步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让学校同时成为社区科普阵地、居民文体活动场所,推动了地区文体事业的发展,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宝山区运动会、四国男篮邀请赛等一些全区性重大文体活动中,到处活跃着区内学生的身影,展现了区域学校文体活动的强大生命力。

主动与高校对接、合作,为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小学生搭建开放型、多样化、可持续的成长平台,使学生发展更有学术内涵。宝山区少科站和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合作共建“未来化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科研团队、图书资料及数据库、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平台,建设一支各学段的科技兴趣特长生梯队,为市级及以上青少年科技竞赛培养骨干,为高校输送有创新潜质的拔尖人才。宝山区少科站作为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优秀本科生的实习实践基地,为上海大学化学系优秀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宝山区少科站和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合作共建“钱伟长创新基地——未来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为基地,中小学生走进上海大学开放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开展参观考察、专题报告、实验研究、短期实习等活动。邀请数学家等走入中小学校园,为师生开设名师讲堂、科普讲座、课题指导、竞赛指导和师资培训等活动。面向中小学生举办专题研修、实地考察、科学沙龙、年会论坛、夏令营、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等。每年招收本区内具有一定创新潜质和研究兴趣的优秀高中学生,开展以项目实践为特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题研究,实施文理兼容、科文相通的跨学科认知训练,培育发散、求异、创新的思维和意识。

成立由市相关科技学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博物馆等专家组成的宝山区科技顾问团。这些科技专家大都是来自各自领域的权威,或者是资深的学者,比较了解科学教育,具有辅导科普活动的经验;对相关科技领域有系统和完整的把握;负责决策咨询、协调资源、专业指导、课题辅导和师资培训等,发挥指导作用。

通过艺术共同体建设,成立专家指导团,指导共同体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1年11月以来,宝山先后成立了宝山区学校版画共同体、宝山区学校合唱共同体、宝山区学校舞蹈共同体,聘请各路知名人士担任专家指导团成员。

宝山加强与市教委沟通,获得市教委对项目支持,引进“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落户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并在该中心今后的运作模式创新、品牌特色建设等方面争取市教委的支持。

宝山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少先队组织教育系列活动。宝山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年4月、9月、11月,宝山区少年宫充分运用宝山的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儿童团入团活动、少先队入队活动、少先队员换戴大红领巾活动,宝山区少年宫小记者团每年组织小记者赴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参观、采访系列活动,如:宝山烈士陵园、宝山临江公园(陈化成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罗店东方假日田园、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根雕艺术馆等。

与同济携手:“影视采编基础”教师培训班一炮打响

好的活动想法缺少好的导演,精彩的场面难有逼真的拍摄。这个大家几乎都碰到的困境,在宝山区“文体工程”建设中,是以与大学携手来加以破解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摄影摄像的方式记录学校各项活动及发展印迹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老师影视采编技术的技能技巧,在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的支持下,2012年9月,宝山区少年宫首次开设了宝山区中小学“影视采编基础”教师培训班。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冬冬教授,任玲玲副教授,吴菁副教授,朱骏讲师等专门为学员们开设了“影视制作概论、视听语言、摄像基础、影视剪辑”等多项专题讲座并进行了实践操作。在学习过程中,专家们耐心细致,学员们虚心好学,学理论重实践,顺利地完成了一部部优秀的短片。2013年1月11日,区少年宫举行了影视采编班结业式,各位学员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好评和学校领导的肯定。

结语追求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健康成长、幸福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体现。

宝山加大力度、发挥智慧、倾心投入,坚持不懈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不是赶时髦,也不是图好看,完全是从教育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高度,学校对学生幸福快乐的深度和培育未来需求的人才的宽度,来加以筹划和实施的。

教育不能愧对学生,学校不能误导学生。因为教育的影响长远、深刻,学校的功能强劲、有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产生正能量,一定会在学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上显现,从而让他们健康快乐。

相关附件下载:

1.jpg

1.jpg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