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汇专版:宝山区绿化建设显成效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 2018/09/10

据文汇报8月16日专版:

原题《绿,洒满钢城……——宝山区绿化建设显成效》

宝山正在搭建“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将逐步形成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廊导风、绿链相衔的绿色空间布局。

“一环”,指宝山区域外围的环区生态步道。全长约80公里,宽约20米,总面积达160余公顷,将宝山区已建成的外环绿带、大型公园、绿地、河道绿化串连而成一条集休闲、漫步、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

“五园”,指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西北公园、庙行公园、白鹭公园、西城区绿龙这东、西、南、北、中五大在新城及整个区域内部大小、规模、功能各异的开敞式公园绿地。

“六脉”,则为片区之间以道路、水系、林带为重要载体,设置构成“三纵三横”的六条绿色生态廊道。三横,自南向北依次为外环、郊环以及宝山工业区隔离带,构成上海大都市绿地系统中外环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外环切线护城隔离带,是上海大都市绿地系统的楔形绿地生态廊道,也是宝山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绿色通道,更具有导引城市空气、涵养水源、卫生防护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多点”,包括现有11座公园,以城镇及社区公共绿地为主的、供居民健身游憩的环、园、点。

走进上海的水陆门户——宝山,只感到满世界的绿啊!一路走来,垂柳依依,树影婆娑,如诗如画;东眺大海,山色空明,烟波浩淼,荡气回肠。这是宝山吗?难怪宝山区绿化管理局局长郑树虎面对半辈子的心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心愿实现了。

老工业基地展新颜。宝山区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汇长江浦江之活水,借得天独厚之区位,观环境发展之大局,集宝山人民之智慧,让这座钢城披上了一件绿新装,焕发出勃勃生机。于是,依托道路、水系建设生态、景观绿地,形成宝山陆域“一心、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化结构体系的宏伟蓝图便应运而生了。至2020年,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人均公共绿地20平方米、绿地率达40%、绿化覆盖率45%的上海大都市中既适合创业又适合居住的现代生态滨江新城。

人文生态绿色宝山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这里曾建造过中国第一条铁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创造了重工业的奇迹,当然也曾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和受害者,今天,她又成了一名治理者。仅仅是绿色的植被,那只是表面的绿化,宝山的绿色发展需要与城市文化、区域背景、社会发展、经济架构相辅相成。为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宝山强调人居环境,营建绿地总量适宜、框架结构合理、生态功能齐全、环境特色鲜明、生物多样统一、景观优美独特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原有的地形地貌上,凝聚历史文化资源,宝山改造建设了一批人文景观。今年底将建设成的一条集休闲、漫步、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上海市乃至全国第一条生态步道——宝山环区绿色生态步道。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也是上海城市绿化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申聚化工厂70亩土地先行建设,利用原有厂房、大烟囱等工业建筑,建成具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标志性景观。

多元布局合理规划

宝山地域宽广,绿化建设面广量大,因此多元布局,合理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佳体现。尤其令宝山人欣慰的是,“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以水系路网、农田林带为主体骨架,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廊导风、绿链相衔的绿色空间布局,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目标越来越近了。看,今天,辖区范围已建成各类绿地5436公顷,绿化覆盖率39.5%,绿地率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绿地46幅,面积67.6公顷;区域内公园11座,面积58.9公顷(不含白鹭、庙行);古树名木43株,古树后续资源16株;行道树37839株。

功能提升凸显特色

宝山依靠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地形、地貌的改造和再利用,体现出了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以及悠久的地域文化。通过对现有的建筑包括墙体、屋顶、围栏、阳台、桥体、桥柱进行立体绿化覆盖,围绕生态整治工程、大型公共绿地、郊区林地等不同类型的绿地,选择观花、观果、乔灌木种类,进行合理的群落布置,利用海岸沿线、黄浦江沿线,因地制宜规划用地宽度不小于20米的生态型滨江景观带,沿海滨江绿地防护林带,加之主要水系形成航运、游览、景观于一体的河网体系,建成具有良好景观的滨水生活组团,宝山的绿化建设真正实现了生态恢复、环境更新、文化重建的目标。

区政协主席杜玉英在察看绿化、文明样板路、环区步道三方面工作后,激动地说:“从中切实感受到了区政府‘造福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感受到区建交委、绿化局广大职工为宝山‘天更蓝、地更绿’所倾注的心血和汗水,对宝山绿化和文明样板路建设取得的成效感到高兴、满意。”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就在这里实现。宝山的绿化建设为形成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世界级的造船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贡献了力量。

环区步道绿色生态长廊

环区绿色生态步道为宝山区重点建设项目“一环五园”中的一环,它是一条贯穿全区,全长近100公里,内有宽2米的游览步道,是人行和自行车道。道路边有20米宽的绿化带,集漫步、运动、度假休闲为一体。

全程道路内选定的基调树种,有香樟、意杨等,构成了绿色步道的骨架。环区绿色步道具有整体统一与镇域变化相辅相成的特点。步道路经顾村、月浦、罗店、罗泾四镇,各个镇段历史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各具特色。环区绿色步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同时,运用了借景手法。步道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做大的土方堆筑,仅在少量土质状况较差的地方进行换土。依托原有大树、村庄和玫瑰园等,特别是将步道融入外环400米林带,穿过月浦段的“丰水梨园”和“农家乐”,经宝山两大水库。春日梨花满园,夏秋硕果累累,郊野农舍的情景生活丰富了步道的景观特色。

城河林带丑小鸭变美天鹅

城河林带,1.53公顷,由五块彼此独立但相距不远的区域组成。在2004年,这五块区域分别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淼园、森园、焱园、鑫园、垚园。淼、森、焱、鑫、垚体现了万物相生相克、相互依存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城河林带原址是城河,原林带在宝山城区共分为五块,总面积为15329平方米。由于居民生活垃圾随意排放,水质日益恶化,最终进行了填埋,栽植了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的乔灌木,长年无人管理,自然形成一些次生植物。2004年11月,宝山区启动城河林带改造工程,从此也就开始了丑小鸭变天鹅的过程。如今,原来封闭的绿地改建成开放式绿地,使居民有了一个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就充分发挥了绿地的作用。在城河林带中,还建设木栈道、方亭、小型广场、林中小道等,方便居民游览、休闲、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11座公园大珠小珠落玉盘

建设中的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多点”是指现有的11座公园——“一环五园”的五园以及上海市“一镇一园”重点实施项目中建设的新兴公园,以及城镇及社区公共绿地为主的、供居民健身游憩的环、园、点。装点着宝山的角角落落,与绿化带和绿化环相映成趣。

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是宝山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的重要建设项目,也是配合2010年世博会的重要景观。该公园东濒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迄塘后路,北至宝杨路,呈南北狭长地貌。占地53.46公顷,沿江岸线长1974.13米。为营造休闲、健身、娱乐、温馨的环境,弘扬炮台湾的历史文化,以突出自然、生态、湿地、森林、休闲、军事、文化、历史为主题,公园设置了森林休闲观光区、湿地旅游区、中央军事广场区、谷地游览区、战场模拟区等五大区域。是一座集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公园。我们期待着今年底“绿环相衔、廊线成网、郁郁葱葱、鸟儿栖息”的生态景观。

宝山区“一环五园”绿化工程

一环:环区生态步道

五园: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西北公园、庙行公园、白鹭公园、西城区绿龙

道路绿化工程

蕰川路绿化工程(30公顷)宝杨路绿化工程(5公顷)潘泾路绿化工程(17公顷)

江杨路四期绿化工程新增宝钢地块(0.6公顷)

沪太路绿化工程外环线——月罗路(31公顷)北蕰川路绿化搬迁工程(42公顷)

宝钱路绿化工程(蕰川路——沪太路)(11公顷)

石太路绿化工程(蕰川路——沪太路)(35公顷)

宝安路绿化工程(蕰川路——沪太路)(28公顷)

中环线绿化工程(2.4公顷)

郊环蕰川路立交绿化工程(7公顷)

公园、景点建设

共和新韵碧华园十一街坊泗东码头绿化工程(2.3公顷)

高境阳泉花园绿化工程(1公顷)罗泾公园绿化工程(7.6公顷)

绿地改建

城河林带怡建园(十四区林带)罗溪公园泗塘公园

高境地区绿地通河二村、六村高压带下绿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